隋唐盛世渭水开

2020-09-29 10:29吴鹏编辑谢泽
中国三峡 2020年8期
关键词:渭水突厥玄宗

◎ 文 | 吴鹏 编辑 | 谢泽

五胡乱华后,中原陆沉,衣冠南渡,中国历史进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并立时期。江南虽号称神州正朔之所在,但最先举起民族复兴大旗,并身体力行最终恢复中原、再造一统的,却是留守北方的汉人。而其中的先知先觉者,正是渭水流域汉人群体即后世历史学家笔下的关陇集团。又是在渭水,华夏文明这艘航船划开新的航道,开启新的盛世。

拨云见日 再造一统

关陇集团概念最早由陈寅恪先生提出,这一集团是汉人和胡族主要是鲜卑族的混血,成员大多起家于渭水上游甘肃陇山即六盘山南段和渭水中下游陕西关中地区,故称关陇集团。公元316 年西晋灭亡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民族融合,鲜卑族逐渐崛起,建立北魏并统一北方,汉族高门与鲜卑贵族开始合作并相互通婚。北魏末期,关陇集团逐渐形成并崭露头角。北魏后来分裂成为东西两魏,关陇贵族在关中长安建立的西魏发展成北周,并攻灭取代东魏的北齐。

经过多年韬光养晦,北周末帝静帝时期,以皇太后杨丽华之父杨坚为首的关陇集团汉族高门逐步掌控朝廷大权,顺理成章地开启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公元581 年二月十四,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在长安城东南渭水与樊川之间的龙首原另建新都,仍称长安,渭水之滨的旧都改称长安故城。历经265 年后,历史的车轮终于穿过漫长幽暗的隧道,华夏文明终于在渭水流域拨云见日,重现光芒。

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突厥最为强悍,是北部国防线上的最大威胁,隋文帝杨坚视之为卧榻之侧的心头大患。西汉宣帝时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大汉、于渭桥之上朝拜长安的历史镜头,是隋文帝杨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目标之一。

隋朝成立后,“突厥数为隋寇”,屡屡攻入长城以内。开皇三年(583)四月初,文帝下令隋军分兵八路,对突厥发动大规模反击。在开战动员诏书中,文帝特别提及当年呼韩邪单于的“渭桥之拜”。在这次攻伐中,隋军先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一带),再败突厥阿波可汗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随后,文帝对突厥行分化瓦解之术,促使其分裂为以沙钵略为首的东突厥和以阿波为首的西突厥。

为应付对突厥战争的巨大消耗,开皇三年(583),文帝在今天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渭水汇入黄河的河口处修建广通仓即永丰仓等仓储设施,作为漕运粮米屯聚中心,保障京师长安和关中前线所需粮草。

三彩女立俑,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摄影/视觉中国

当时渭水含沙量较高,河床不稳,“水力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即成阂阻”,运输船只航行时十分危险。开皇四年(584)六月,文帝决定改良渭水漕运系统,派大臣宇文恺“帅水工凿渠”,开凿一条从渭水引水到潼关的三百里运河,以供运粮船只通行,这就是广通渠。完工后,“漕运通利”,水势平稳,船运畅通,诗云“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各地民生军需物资都通过广通渠源源不断地运到长安,“转运通利,关内赖之”,文帝由此在关中打造了一个对突厥作战的长期经济支持体系。

靠着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军事力量碾压,隋朝在与突厥的斗争中长期占据上风。开皇五年(585)七月,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向隋朝称臣,并派其子到长安朝贡。隋朝解除北顾之忧后,于开皇九年(589)正月渡江攻打南陈,四月平定江南,完成统一。

唐代三彩载乐驼,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摄影/视觉中国

渭水结盟 天下可汗

隋末唐初,东突厥趁中原战乱再度崛起,北方群雄都俯首帖耳,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时亦不得不向其称臣。唐朝统一全国后,与突厥矛盾尖锐起来。突厥几次向关中进攻,威胁长安。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李渊甚至要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河南湖北交界,以避突厥兵锋。这年七月,东突厥颉利可汗举国南下,进至豳州,与唐军隔渭水相望。李世民在做好军事准备的同时,发动外交攻势,并送给东突厥大量金帛钱物,才换得突厥退兵。

唐代三彩釉陶马,国家博物馆藏。 摄影/东方IC

武德九年(626)八月初九,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没过几天,颉利可汗就带领十万铁骑打进关中,长安戒严。八月二十六,尉迟敬德在泾水之北的泾阳一带和突厥硬碰硬打了一仗,消灭其一千多人,但没伤着突厥主力。八月二十八,突厥打到长安城下的渭水便桥即西渭桥北岸桥头,并派使节进城恐吓唐朝投降。

唐太宗先扣留了突厥使节,表示不怕开战,在气势上将其压倒,随后带着房玄龄、高士廉等六人到便桥桥头,与颉利可汗隔着渭水喊话,“责以负约”,指斥他违反和约,背信弃义,无故来犯。与此同时,长安周边的军队围了上来,“旌甲蔽野”,摆出要把突厥给包了饺子的架势。

唐代陶仕女俑西安博物院藏。

颉利可汗见太宗带着六个人就敢来对阵,四面的唐军又是军容严整,精神饱满;自己派出的使节还没回来,实在摸不清唐朝虚实。加上太宗表示可以将长安城内的金银布帛拱手相送,颉利可汗遂表示愿意和谈。八月三十,太宗在渭水便桥之上与颉利可汗斩白马盟誓。这就是唐初历史上著名的“渭水之盟”。

渭桥结盟,太宗视之为奇耻大辱。九月二十,突厥刚退兵不到一个月,太宗就在显德殿告诫禁军将士要知耻而后勇,切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此后,太宗以九五之尊的身份,每天都抽时间带着禁军将士一起训练,从而带动整个大唐军队的整军备战,没几年就锻造出一支虎狼之师。

贞观三年(629)冬十一月,太宗下令对东突厥全线开战。第二年三月,唐军生擒颉利,取得完胜,南起阴山、北到大漠都被纳入大唐版图。北方各民族首领集体向太宗献上“天可汗”的称号,唐朝由此开始重建以其为主导的亚洲国际秩序。若非当年渭水之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一番寒彻骨,哪得这年大破突厥、可汗天下的赫赫威名扑鼻香?

三彩彩绘天王俑西安博物院藏。

渭川论治 规划盛世

继太宗打造出贞观之治后,唐朝经过高宗、武则天和中宗睿宗时期的发展,到玄宗李隆基即位时,又走到了再上盛世新台阶的历史关口。因帮助玄宗夺取皇位的宰相张说等人都以文学见长,处理实际政事能力稍差,玄宗决意起用曾经两度出任宰相、政绩卓著、精明干练的时任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刺史姚崇为相,帮助他革除积弊、推进改革。

三彩腾空马

唐代,西安博物院藏。1966 年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制药厂唐墓出土。由骑手和飞奔的悍马两部分组成。骑手为胡人少年,身穿蓝色长袍,腰间系有革带,革带上挎了一个袋囊,脚上蹬尖头靴子,端坐在马背上,双拳紧握于腰间牢牢控制马的“缰绳”。马的体型彪悍,作腾空跃起式,颈上鬃毛直立。这件腾空马以生动、逼真的造型,鲜美的釉色,成为唐三彩中题材仅见的精品。

摄影/东方IC

开元元年(713)十月十三,玄宗在长安近郊、渭水之滨的骊山脚下组织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再次确认了他三军最高统帅的地位。玄宗骊山讲武,除为巩固皇位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就是摆脱张说等人的干扰,为与姚崇见面创造时机。

骊山讲武的第二天,十月十四,玄宗“猎于渭滨”,到渭水岸边打猎,下诏让姚崇同行。姚崇到后,玄宗问道,“卿颇知猎乎”,姚卿打猎怎么样?姚崇回道,臣少时“唯以射猎为事”,长大后“折节读书”,如今虽然“官位过忝”,窃居高位,但“至于驰射,老而犹能”,还是可以施展一下筋骨的。说罢,已经63 岁的姚崇“呼鹰放犬,迟速称旨”,左擎苍,右牵黄,弯弓射箭,身姿矫健。玄宗见此,“大悦”。

玄宗此举,意在观察年过花甲的姚崇是否还有足够的身体素质和旺盛精力任相。玄宗见姚崇的身体还能继续为大唐健康工作,当即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并拜为宰相。姚崇却不谢恩,没有接受任命。玄宗“顾讶焉”,十分惊讶。

等到君臣下马落座休息,姚崇才说“欲以十事上献,有不可行,臣不敢奉诏”,除非玄宗在治国上答应他十件事,否则他坚决辞任。于是,在渭水长风起秋色的风景中,君臣二人深入探讨治国之道。姚崇提出稳定政局、不允许皇亲国戚幸臣宦官干预朝政、结束酷吏政治施行仁政、整顿吏治、赏罚分明、礼敬大臣、听言纳谏、改善财政、安定边疆、禁止滥建寺观等十条建议,史称“渭水十事要说”。

西安大雁塔 摄影/东方IC

姚崇所言十事不但是救时之策,更是对即将到来的盛世的全面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玄宗闻之,“潸然良久”,泪流满目,条条应允。渭水两岸一年一度秋风劲,而开元元年的渭水黄花却分外香。玄宗逐一落实姚崇在渭水岸边提出的施政纲领,终于打造出了中国古代盛世的重要标杆——开(元)天(宝)盛世。

可惜日中则昃,月盈则亏,陶醉于盛世开天中的玄宗逐渐倦怠朝政,对内政国防的一系列处置出现重大政策失误,终于将开天盛世酿成安史之乱的苦酒。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三,天刚泛白,玄宗从长安城延秋门向西逃亡。走过渭水便桥时,杨国忠下令烧桥,以免安史叛军过桥追击。玄宗心善,言道,“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百姓逃避兵灾全靠这桥,不要断人生路,说罢派高力士将火扑灭。

在便桥上眼望滔滔渭水的玄宗,不知是否想起那年姚崇在渭水岸边的苦口婆心。当年的玄宗意气风发,当年的姚崇精神矍铄,当年的大唐朝气蓬勃,当年的渭水秋日胜春朝。而今这盛世是否会如脚下渭水一样东流不复回,玄宗不知,也不敢想。

猎渭选贤 致治大中

从西周到隋唐,渭水似乎都在为明君贤臣的相会创造条件。前有周文王与吕尚的渭水初见,后有唐玄宗与姚崇的渭川论治,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又有一名优秀地方县令进入皇帝视野。

唐宣宗是唐代中后期相对贤明的皇帝,他事事仿效唐太宗,有“小太宗”之称,在位期间创造了非著名治世——大中之治。宣宗有次“校猎渭上”,到渭水河畔打猎,见有十来个父老乡亲在寺庙前焚香祷告,就上前询问究竟何事。父老回答,我们都是渭水边上的醴泉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一带)的百姓,父母官李君奭在醴泉干得不错,全心全意为我们醴泉百姓谋幸福。现在他任期到了,马上就要离职,我们就到州府请愿,请州里让李君奭在醴泉留任。听说这个寺庙很灵验,我们就来烧香祈祷,希望佛祖能成全我们的心愿。

大中九年(855)二月,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刺史出缺,宣宗不等宰相提名,就“手笔除君奭”,直接指示要提拔李君奭为怀州刺史。诏书一出,宰相们都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到李君奭入宫进行任前谈话,宣宗向他道出事情原委,宰相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如此。正是靠着宣宗的选贤任能和之前肃宗代宗的平定叛乱、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朝才在安史之乱后逐渐筑底回升,再现荣光。

从夸父追日到鲧禹治渭,从吕尚对策剪商到商鞅变法强秦,从匈奴渭桥归汉到孔明大星斗落,从太宗渭桥结盟忍辱负重到玄宗渭川纳谏开创盛世,渭水流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聆听了西周礼乐的典雅,亲历了大秦一统的威武,见证了大汉气势的恢弘,承载了隋唐盛世的雄壮,更是借助汉唐长安国际交往大都会的地位流向世界、泽被四海。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新的历史航道已经打开,滋养八百里秦川、哺育数千年华夏文明辉煌的渭水,也必将再次浇灌出新的盛世未央。

龙首原大明宫遗址 摄影/东方IC

猜你喜欢
渭水突厥玄宗
一箭双雕
狡黠
渭水舍渔
家乡的渭水河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