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复合型小语种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0-09-29 16:24王光灿
速读·上旬 2020年5期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持续加强,一大批涉外企业蓬勃发展,涉外法律人才出现短缺现象。本文通过结合自身专业,对于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并围绕其进行了培养模式的论述,希望能够有效的推动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一带一路;涉外;法律人才;复合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来越密切,基于目前此国际环境,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国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涉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际贸易中展露头角。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涉外企业在工作中会面临出现各种法律诉讼的情况,对于常年在外经商,工作的人来说,签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是正式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同样也是面对阴晴不定的世界市场为自己准备的最高效、最有力、最稳妥的保障。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急需增加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分类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来解决此类人才短缺的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人才保障。

一、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要构建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其培养目标,并通过这种培养目标来确定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教学的层次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因此,首先用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理念来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理念贯穿于本科阶段所有课程教学体系中,设置合理、有效地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教学体系。就具体操作来说,在小语种专业学生大一学习语言的基础之上,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生生源以及发展目标,设置后续课程,满足专业学生的发展。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小语种语言理论素养,掌握小语种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小语种实践基本技能的中高级人才,此外还能在小语种专业之外掌握法律学科专业知识,拥有广泛而深厚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二、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在涉外贸易中,语言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点在于语言,掌握好语言知识,能够做到听说读写译的熟练应用,是对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的最基本要求。二是法律知识。这里所说的法律知识包括了两个方面,不仅是指本国的法律知识,同时还有小语种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知识。每个国家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背景都不相同,法律也都各有不同。只有深入了解两个国家的法律知识,熟悉两国法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才能更好地在国外地区开展业务,才能更好地处理涉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事务。三是过硬的心里素质。居有常,业无变,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直接面对的就是国际市场的变幻莫测,更多地接触到商务谈判、跨国纠纷,签署劳务合同等方面,应对这些复杂繁琐的事务时,强大的心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双学位教学培养模式

作为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阶段只单一学习一门语言,毕业以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将会面临不同类型的社会需求,这个时候单一语言专业的薄弱之处就会显露出来,如果在本科阶段辅修法律双学位,在就业市场上会比别人更有优势,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方向和机会。随着各种翻译软件的出现,人类生活越来越智能化,也许有一天机器会慢慢取代人工翻译,因此“语种+专业”必定是今后小语种发展的方向。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上,不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急需运用型、复合型和操作型人才,对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双学位教学培养模式可以着重培养急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小语种法律人才辅修学制教学培养模式

随着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发展,法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小语种和法律有很多交叉的地方,目前我国很多外文书籍的翻译大部分涉及的是文学和经济方面,其他国家法律方面的翻译很多仍然是一片空白。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辅修法学,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研究小语种所在国家的法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的极度匮乏突出反映了此类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欠缺,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匮乏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面向小语种国家和地区的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小语种专业学科建设的完善提供了有益参考。结合河北外国语学院应用型高校小语种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小语种专业的学科属性、教学体系必须进行适时调整,发挥“语言+专业”的优势,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力,提高学生在找工作市场的竞争力,为中国与小语种所在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多方面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向小语种国家和地区的小语种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积极设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完善学科建设、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评价体系。培养具有熟练的小语种语言知识技能和熟悉了解一定法律知识的学生,使其成为具有小语种法律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层次人才,才能迎合市场对人才的专业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蒋后强,章晓明.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N].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2-1.

作者简介

王光灿(199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波斯语文学学士,河北外国语学院欧亚语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波斯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