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

2020-09-29 16:24马红莲
速读·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学化分析小学数学

马红莲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义务阶段的一项重中之重。由于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枯燥,比其他学科的难度系数要高,所以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失去了兴趣。为改变这种状况,相关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不断创新。但是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以及质量,却存在着一些数字化缺失的因素,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化缺失;分析

一个人的成功与童年知识养成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教育会显得尤其重要。在如今的教学情况之下,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数字化缺失严重。教师面临这一问题的出现,应该针对此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来找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原因

(一)片面追求创新

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教师要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在课堂之上也产生了新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跟随着改革创造出一些特色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在课堂之上,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开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而这些教学的内容,教师则选择利用卡通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一些数学知识更加立体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例如:教师在讲解的正方形之时,就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正方形的动画。学生对于动画很感兴趣,在课堂上获得的反响也很好。但是整节课下来,学生并不清楚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跟风去进行教学的创新,而不注重教学的质量。

(二)情景设置不合理

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对于目前的教学都进行了一些改变。为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会设定相应的情境。但是对于相关的教学方式来说,有些学生对于知识会产生一定的误解,导致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存在差异性比较大的教学方式不能够与实际的课程目标相呼应。所以,此等问题的出现就不能与教学情境进行良好的融合。导致学生在情境创设之下,不但学习不到知识,还会走向误区。

(三)忽略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比较好动,而在数学课堂之上就约束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相应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可以进行直观的学习。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得到提升,并且获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之上,学生只是学到了数学知识上的一些表面内容,并没有更加深刻地去了解数学的实质。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知识面都没有得到适当的锻炼。这样对于学生之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学生的学习如果只是停留在数学的表面之上,没有对其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到最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受到局限。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策略

(一)轉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想要改变现阶段的教学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让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之上,增添一些数学的理论。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只有教师有着非常扎实的教学经验,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把一些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对其内容进行学习。转变教师观,不要让学生只学习到数学的表面内容,更是对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说:学校每三个月或者是半年的时间,就会对数学教师进行培训。对于考核合格的教师,培训一周继续上岗;对于考查不合格的教师,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考核培训。时间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来定,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

教师们在课堂之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转变相关的教学模式。在这其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去迁就学生们的喜好,让学生只是针对自己喜欢的一些内容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想象的有很大的偏差,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师为了改变学生这一错误的观念,就应该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因为小学生对于贴近生活的东西会更加地感兴趣,也方便学生进行理解,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将其理论知识穿插生活的关键因素融入到情境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此种模式之下,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三)数学与生活化相联系,促进教学数字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面对学生这一状况就可以根据数学的概念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在学习知识点之时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并且在生活之中可以适当地应用。

比如说: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平均数”这一知识点之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简单地学习平方数的方法,以及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找几个同学,询问学生的身高。之后让同学求他们的平均身高,几分钟之后教师再询问学生求得的结果是什么?并让学生将答案公布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去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数学化”的缺失是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较为严峻的问题。所以为了改善此种问题的出现,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文富源,赵金蕾.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10-111.

[2]马艳.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原因分析[J].成才之路,2011(35):46.

猜你喜欢
数学化分析小学数学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