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0-09-29 16:24水文华
速读·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水文华

◆摘  要:小学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不再过分依靠于教师的引导,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及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自信心,所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十分之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一、注重思考兴趣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究欲和好奇心,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巧用新技术,以此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鸡兔同笼”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猜测和思考,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问题,从而产生思考的兴趣,提高自学意识和解题能力。又如:讲述“圆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何在圆心装上车轮轴?若不将车轮轴安装在圆心的位置,自行车骑起来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知晓车轮轴装在圆心更平稳,进而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等知识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的圆的半径,让学生猜测其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如篮球、披萨、盘子等,使学生更好地认知圆的半径与大小,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与数学思维。

二、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广,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小,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导入内容,适当简化知识,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巧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元化的游戏教学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思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逻辑思维,提高数学成绩。以“轴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学生亲自动作制作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感官思维和想象力;然后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表,要求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练习,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所了解。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制作轴对称图形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基本的制作流程进行直观感受和掌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为学生围绕主题“几何图形”进行剪纸活动,即根据自己的喜好裁剪制作轴对称图形,并涂上相应的颜色;最后,将学生制作的图片进行收集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并对每个轴对称图形的规律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还能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回忆或思考,提高学习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学习體验,而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统计”为例,教师在具体讲述环节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统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借助统计的概念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数学应用的重要体现,所以大家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统计知识对接下来一周天气的平均气温进行计算,即:每天记录当日的天气气温,思考怎样计算平均气温。在这样的方式中,教师能将教学过程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气温统计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完成统计后,教师需要求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发言总结,如有的小组代表说道“本组成员记录了周一至周日的气温,然后通过相加的方式得出气温总和,在此基础上除以天数,进而得出平均气温”。可以说,教学过程的优化能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完善思维过程,强化学习体验。

四、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对学科探究的本质加以体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问、主动探究,发挥出学习的能动性与自主性,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而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换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表现自我、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图形,从中能发现什么问题?有何不懂之处?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会质疑:图中的每个条形柱代表什么?它们的数值是多少?以此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教师要为学生解惑,并鼓励学生结合条形统计图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对各组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比对,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发散思维、启发想象,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中掌握新知识,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学生思考兴趣的培养和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从而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久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2020(23):95-96.

[2]倪畅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南北桥,2020(09):195.

[3]赵小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南北桥,2020(07):172.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