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09-29 15:13陈尚文
速读·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小学语文

陈尚文

◆摘  要:当今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家庭不和、长辈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小学生在与人沟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碍,在学习、情绪、意志、个性、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造成心理问题学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离婚率的不断提高,部分学生小小年纪,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却离开或失去了父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苦苦相依,致使学校出现了大批隔代相居的孩子,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心理问题学生。因此,关于学生的心理,构建和谐民主健康的课堂,绿化我们的校园,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已成为小学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

一、掌握渗透操作要领

(一)整合教学目标

整合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传授,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动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学《丰碑》一课时,除了应明确认知、职能目标外,教师还应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加强学生情感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此,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可以课后设计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让学生在想象,在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三)参与行为实践

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教学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就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二、掌握渗透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语文课中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一)要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在学科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阅读,对塑造学生的人格也起着重要作用。萨克雷说过:“读书要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我深知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开导,因此,引导学生读书,读好书。一本本书,就像一个高尚的人,向孩子陈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他们带到美丽的世界,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他们稚嫩的心灵。

(二)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充分利用人物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地震中父与子》等等,都是极好渗透和培养学生情感的范例。

(三)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而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描述牛顿不顾嘲笑刻骨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一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得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解决老师的问题时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小的只有两人,大的有十多人。一般按问题的难易,分成各种小组进行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

(五)练就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因而,语文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炼意志等等。

据有关统计调查表明,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这是足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平。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6(20):198-1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小学语文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