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2020-09-29 15:13高翔
速读·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体育课程体育活动

高翔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加符合立德树人的育人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出更加适应于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要把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时刻牢记心中,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解决好,实现当今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努力开拓创新,利用体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就是要在课程中普及,在活动中历练,在竞赛中提升,在资源中开发,在评价中重视。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完善人格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程;创新素养;体育活动;竞赛;评价

我们常说体育活动是人类创新人格的训练场,学校体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第一站。2017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性质阐释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一些创新人格。因此,在实施创新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与认识,要将其作为创新素养教育落地的重要课程,以足够重视充分发挥他在创新人格培养方面的独特价值,怎样才能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哪?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释。

一、普及体育课程是创新素养的基础与保障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没有足够的实践时间是无法学会并应用的。一项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从了解、学习、掌握到应用的阶段,这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学会,因此只有开足开齐体育课才能有学会的可能。才能利用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开足开齐体育课是学校层面的事情,只要学校条件允许体育课就可以普及,这是前提。第二,要有足够的教师作保障,并且教师要有专业技能,要有责任心,要以高质量的教学进行创新教育,要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而不是和以前一样,随随便便拿出来教学内容就开始上课,按照教学资料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意识,没有综合教育意识,更没有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这样的体育课无疑是一块鸡肋。即便开足开齐也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学生中只有部分学生喜欢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习的兴趣,更没有自己的专长学习。十几年体育课没有掌握一两项自己喜欢的体育特长,那么这样的开足开启就是一种浪费。因此从普及看我们要保证开足开齐的同时要有高质量的教学,这样才有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可能,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在活动体验中形成创新人格。

二、参与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过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就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追求精神生活时所选择的一项内容。目的是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幸福的人生。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一些体育活动以及锻炼的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先体验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形成各种创新人格。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设计好活动内容及活动方法。例如我们在设计活动内容与方法时,针对小学生,我们首先要选择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身体素质的活动,多通过一些游戏类,翻滚类的内容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将小学生的基础打扎实。其次高年级的要加入专项技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素质的同时,将体育活动的专项技术掌握,从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促使学生继续坚持学下去,同时他在学习不同技术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爱好与兴趣的方向,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体育学科,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组织形式千变万化。我们在多种领域融合下,就要坚持将素质与专项技能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性的去制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不论哪一项内容都要合理的系统的去完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我们可以将这种系统化专业化的内容逐渐明确起来,成为他们终生锻炼的爱好。不能刚开始就明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这样会毁掉学生的兴趣,以及他终身体育锻炼的欲望。体育锻炼既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创新人格的重要過程。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多活动,在活动中历练,培养学生的各种创新人格。

三、组织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催化剂。

体育竞赛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面对挑战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平时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发现不了的问题,在竞赛的过程中都会暴露出来,通过竞赛中的指导培养学生多项创新人格。因此要多组织一些竞赛项目,不管是团体的、个人的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创新人格。比如校园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课堂中的二对二、三对三,甚至是上课随时组织的一个小比赛,这些小比赛既可以提升学生竞争的创新人格,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创新人格。单纯的传授技能,不结合实践,不具体应用,学生就没有兴趣进行深入持续的学习。如果每节课或者每个单元中我们在学习时加入竞赛,就能催化学生积极的去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素养。

四、开发体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兴趣切入点

体育课程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开发的资源也有很多。不同的人,他们喜爱的内容不一样,兴趣点也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篮球,有的人喜欢足球,有的人喜欢冰雪项目,有的人喜欢民族民间的武术类项目。甚至还有很多人喜欢自己自创或他人创编的流行项目。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开发资源。根据现有的教学器材、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室内上体育时就自编了一套《贵妃醉酒》。让学生坐在狭小的座位上面随音乐的伴奏一起运动,广泛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通过开发体育资源教学培养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体育课程的评价是坚持创新素养的良好动力

在升学考试中,我们建议将体育成绩作为学生升级的硬性指标,评价的结果要重视,学校要将体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中。同时评价要有科学性,不能胡乱评价,简单的、粗暴的评价。体育课程的评价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评价、有过程中评价、也有总结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因此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就是考验一个老师的责任心和素质的高低。高年级的老师根据低年级老师的评价做出合理的评价范围。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努力结果。所以我们在评价时,既要参考前面老师给出的评价,又要测试学生的真实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学生在这一年中或者这一段时间中学习的状态。不能像其他科目一考定终生。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中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平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培养学生的共性,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通过规定的评分标准给予定性评价,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定量评价。通过对评价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拼搏的创新人格和遵守规章制度的创新人格。

六、总结

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的学科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基础。我们要改变的是观念方法和育人的结果。创新素养教育能否在体育学科科课程中落实取决于学校的顶层设计,教师的创新素养意识,教师的创新素养能力。学校的顶层设计是实施的开始,学校要明确体育学科课程在创新素养教育中的定位、目标、及要达到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对学校顶层设计的执行。体育课程的创新就是要在课程中普及,在活动中历练,在竞赛中提升,在资源中开发,在评价中重视。这样就能为国家培养出全面的综合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体育课程体育活动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