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赞
——筝曲《苍歌引》演奏及其应用研究

2020-09-30 06:15
乐器 2020年9期
关键词:谱例古筝乐曲

在当代筝曲的创作上开始出现这样一种趋势,即在传承和发展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作曲技法、创新演奏技巧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结合,因此很多筝曲在风格上呈现出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合一。筝曲《苍歌引》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一部优秀作品并受到广泛关注,这不仅与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实现了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创新发展,因此对于这部作品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曲名的逐字剖析来阐释乐曲的音乐哲理,其内涵流淌着拼搏奋斗的当代励志精神层面的音乐特点、分析作品中常规演奏技巧和非常规演奏技巧的应用,以及解析演奏实践中的音乐表现三个方面来诠释乐曲。

一、筝曲《苍歌引》之题解

《苍歌引》是当代青年作曲家陈哲于2014年为古筝而作的协奏曲,从作品风格看,主要特点有二:其一,在音乐形象和内涵上专注于传统文化元素与人生哲理性的思考;其二,在创作技法上突出对传统音乐元素的保留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运用,使古筝音乐语言具有了时代的气息。乐曲以“苍歌”为题,寓意着对春天的感悟及对生命的敬赞之情。笔者深感题意深邃,随逐字解读以做曲意铺垫。

(一)“苍”之意

“苍”①在《辞海》中原意为“青色”,引申为“苍天”,解释为春天之意。《尔雅·释天》:“春为苍天。”刑昺疏引李巡曰:“春,万物始生,其色苍苍,故曰苍天。”作曲家以“苍”为首字,寓意着年轻的学子们犹如春天一样,复苏的生灵,朝气蓬勃,犹如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冉冉升起,光芒四射。

(二)“歌”之意

“歌”②在《辞海》中原意为“唱,奏乐”,或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作曲家感其深意,引申为一种以高“歌”者示之,象征着追求、奋斗与拼搏创造未来的勇敢者。

(三)“引”之意

“引”③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苍歌引》在创作上原引于《尔雅·释天》“春为苍天”一句,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此曲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做了引申,即把春天与人生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意象的转换,把存在于天地间的自然之理移植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上,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开始,也是人的青春时光,万物的抉择在于春,人生之奋斗也在于青春年华,是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还是忙趁东风不负韶华,作曲家将这一切的思考都包罗于音符的流淌之中,因此这首乐曲以古曲体裁中的“引”为题,将对春天的歌颂、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咏诵出来。

二、筝曲《苍歌引》之技法演奏解析

在《苍歌引》中演奏技法是此曲一大亮点,可分为两种,即常规技法和非常规技法。其中常规技法是产生出和谐的乐音及旋律的不同演奏技巧,具有演奏应用上的广泛性、普遍性特点;非常规技法是指非乐音技法,即产生乐音之外的声响,如“指叩”“拍板”“煞音”等技法在乐曲中起到辅助音响、烘托气氛的作用。

(一)常规演奏技法

古筝的演奏技法丰富多样,不同的技法产生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及音乐情感,此曲的常规技法特点具有灵性、动力、不安以及攀登高峰的情绪,在这些情绪中作曲家选用了古筝的特色技法琶音、摇指、揉弦、滑音、快速指序等常规演奏技法运用在当代的筝曲创作语汇中,产生出了奇特的音响魅力。

1.琶音

琶音是古筝的特色技法之一,其音型华丽,常用来表现溪水潺潺、层层波澜和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

谱例1景象。乐曲第一拍的琶音结构为五度和四度音程与两个大二度音程叠置的形式,按照民族五声调式中的音程关系排列,音响效果十分和谐,预示了春天来临、万物伊始;第二个琶音,音程建构在大六度基础上表现出新生命在孕育成长,破土而出。演奏上,首先每组琶音的低音可用小指拨奏来构成柔和音色与春意相合。其次其余用甲片部分需注意指尖站立、微微紧绷的状态缓缓弹奏。最后两组琶音的力度变化,第一组以中弱力度稍稍强调,第二组则更弱刻画,描绘出春天的植物破土发芽,花朵含苞待放的景象。

2.滑音

谱例2

滑音以其韵味十足、以韵补声的特点而著称。它既可以圆润缠绵也能浓烈果敢。《苍歌引》中滑音建立在五声音阶构成的长线条中,摇指乐句以慢上滑的技巧来丰富旋律的润腔,充满了歌唱性和抒情性;而后则是用快上滑处理,一步到位,鲜明生动的突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演奏过程中音准很重要,要准确地滑出大二、小三度的音程关系,在连续滑音时左手换弦反应敏捷,快速衔接,紧凑而稳定的掌控节奏的准确性,让具有歌唱性的旋律线条清晰地呈现出来。

3.摇指

摇指具有的歌唱性、抒情性特征在音乐中起到层层递进推动的作用。此曲旋律运用长摇技法使音乐宽广舒展,有一股推动情绪前行的内在动力,感叹天地自然之伟大。在演奏时换音长摇对手腕的灵活性、平衡性,及手臂的持久性有很高的要求,并保持着摇指密度及细腻均匀饱满的音响,换音时的流畅衔接都会使乐句的曲线更加优美,歌唱性更强。因此,控制好摇指技巧的同时,增强内心积极向上的感染力是非常必要的。

4.快速指序

快速指序是古筝创作作品中的主要技法之一,其速度较快,音符较多,考验手指的独立性和小臂的耐力。在过渡句中采用了大量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紧凑的音符给人以拼搏不懈的感觉。在演奏时不仅要遵循速度的要求,更要清晰地弹奏音符,大跨度音程及不规则的指序进行上下型音阶快速弹奏,给此句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以右手弹奏为主,辅以左手个别低音替代完成和快速按弦变音的任务,在这种快速的情况下,左手做到准确给出变音的音准以确保乐句华丽流动的完整效果。

(二)非常规演奏技法

在当今古筝发展的趋势下,演奏技巧的拓展如影随行,让非常规、非乐音的演奏技巧逐步融入在优美的旋律乐音中来表达情感。尤其在古筝新作品中大量地出现了以模仿打击乐音响及不协和音域刮奏等音效技法,使人耳目一新,具有时代感。

1.拍击琴体

谱例3

拍击琴体的技法主要用来模仿打击乐的音响效果。在此曲中演奏者可用手掌对琴盒、琴体底板进行拍击,震撼响亮;也可用义甲对琴体进行击打或轮扣,清脆悦耳。谱例中音型组合为带有三连音的八分音型、带休止的八分音符、四分音符,这些音符采用拍击琴体的技法包括:“用手掌在琴盒上部拍奏”“用手掌在琴盒右边板击奏”“用义甲轮指叩击琴头”。在实际演奏中为了准确的表达实际音响效果,义甲拍击琴体时需做到二、三、四指合拢直击琴盒,再用四、三、二指义甲指尖轮奏敲击琴盖,而后拍击琴盒右边侧,短促有力、音响清脆,使人可以清晰地辨别出三次快速连续的不同音色的敲击音响。

2.扫、煞琴弦

扫弦声音热烈奔放,动作潇洒帅气,力量一触即发,扫出强而有力的音响效果。煞弦则需在扫弦的基础上用手掌将琴弦捂住,产生出瞬间煞住止音的效果。在谱例3中左手声部采用了“按箭头方向扫弦”和“煞弦”技巧,在力度上做到强而不燥。煞弦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八分音符的感觉更加明显、节奏富于活力。扫弦、煞弦的组合形式冲击着人们的听觉与视觉,从而达到全曲高潮,充满生机。

3.抚、擦琴弦

谱例4

抚、擦琴技法表现出的是一种特殊音效,是作曲家根据乐曲要表达的心境所制造出的神秘效果,演奏上是用整个手掌在琴弦上轻轻地来回摩擦,营造出树叶沙沙作响的音效,而后抚擦琴弦过渡到非乐音的循环刮奏以营造春天来了的渐进效果。此技法的加入生动有趣地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幼苗破土而出的迹象。

4.止音

谱例5

止音技法是通过手掌或手指捂住发声的琴弦而得来的,其音效特点使节奏富于动感、弹性。在谱例中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止音方式来塑造紧张的氛围;单手旋律中的止音可用左手侧掌轻敲完成,双手演奏部分左手担任着撮弦与止音两个功能,即在撮弦完成时进行快速的、有节奏感的止音,不能任意而为。

由此可见,这些非常规演奏技法的运用都是通过音型的组合与配合形成了有机的律动节奏,而表现出新颖的音响效果,与旋律乐音声部相互交叉对比,使整体音乐情绪更加激烈,营造出人们青春时代的奋力拼搏精神。

三、筝曲《苍歌引》之音乐演奏解析

演奏状态与情绪的变化是演奏此曲时制胜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段落运用不同的情绪扮演着不同的形象,表述着不同的思绪。

(一)“凝神聚气,收放自如”的演奏

散板段落表现出春天悄悄到来、万物生命孕育的形象,以自由的节奏和速度为主,这对演奏者而言,“弹性”的速度是最不易掌握的,主要表现在较自由的节奏律动和没有方整型的旋律乐句时,演奏者就要通过联想来理解音乐形象、体会音乐情绪、把握音乐情感,从旋律走向入手合理地划分乐句并与音乐形象和意境相遇,有效地控制演奏气息,做到凝神聚气、收放自如。

谱例6

乐曲散板处,演奏者进入缓慢的提起状态,其中琶音部分从低音区向中音区进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吸气过程,而后以单音渐强的音响将气息释放出来;进入到第三小节时再次提气至释放的呼吸过程,在此阶段要做到“凝神聚气”,所谓“凝神”就是要做到专注与放松,而不是在紧张的状态下吸气,否则在音色、力度上难以表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只有在相对凝神聚气的状态下才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二)“层层推进,张弛有度”的演奏

乐曲的快板部分表现出生命在和煦的春风及温暖的阳光沐浴下茁壮健康的成长,也预示年青人青春活力和壮志豪情,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既有动力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挫折和失败又是知难而上的动力。在演奏不同快板段落中掌控音乐的形态特点和层次变化,做到张弛有度、层层推进。

谱例7

在此段中可以看出,42~43小节建立在4/4拍上并以快速指序技巧铺垫出律动性的节奏。从44小节开始,不仅从4/4拍变化到3/4拍,而且在节奏上运用了非等分均值的音型,这种节拍和节奏的变化推动了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层层变化,节奏由常规律动向非常规律动变化,突出了不同律动下的节奏音响特点。在演奏中力度需做变化处理,如42~43小节中旋律进行为由弱渐强;45~46小节则是每一个小节均有着力度上的渐变层次,因此要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的力度与肢体、气息、神情上的配合来塑造音乐层次变化。

(三)“情感升华,行云流水”的演奏

慢板是乐曲中最富于歌唱性的部分,犹如一首充满意境的抒情诗,人们在吟咏着自己的理想和未来,与和谐的春光交相辉映,情感逐渐升华。滑音和摇指的运用显现出优雅,将圆润优美的行腔与线性化的旋律完美地结合起来。

谱例8

这段慢板的主题旋律中如行云流水充满了和谐升华的寓意。在演奏中要注意单音的滑音力度控制与行腔过程,实现每个音能够清晰圆润地进行连接;在摇指的表现上突出旋律的线条感及力度变化与密度,细腻地将长音托出,歌唱性的旋律将情感流露。

(四)“充满生机,一气呵成”的急板

谱例9

急板部分表现了人们在追梦道路上的持续比拼,把青春的活力与精、气、神有机地融合。在演奏技巧上充分运用了轮撮与扫弦结合,以此来象征拼搏向上的动力。此段演奏时要做到“强而不燥”,即不能为了追求音响效果而忽略音色及情感的把控,不能激情过度而丢失力度的合理安排。此处的妙处是将技巧与情感有机结合并推向极致,在一气呵成中嘎然而止、回味无尽。

结语

本文通过对筝曲《苍歌引》曲名的释义可以看出,此曲的内涵在于把春天与人生联系起来,把自然之理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融为一体。从演奏技巧上合理地运用了常规技巧和非常规技巧,以此表现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在音乐演奏上解读各段音乐特点及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感,运用演奏技巧进行形象塑造。从音乐表现上看,乐曲运用了西方的创作手法与中国的传统元素巧妙的融合,在字里行间中包含了作曲家的情感,音乐上的震撼与新颖的语汇,给演奏者平添了一抹光明。在乐曲研读中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从作品创作上看,特别是每个段落主题的表现,要了解作曲家是如何充分运用音乐的表现要素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要突出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深意;二,从演奏上看,演奏此曲不能只针对演奏技术的苦练,更要做到对作品的创作特点、风格特点、音响特点做一很好的把握,即通过理论分析的形式从整体上把握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确定好演奏风格,梳理好演奏技术,控制好音响变化、节奏转换等,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更贴切思想精神的演绎,才是演奏者首要做到的。

注释:

①②③《辞海》198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谱例古筝乐曲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第一次弹古筝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