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创新研究

2020-10-09 11:03沈乃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评价

摘要:如何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绩效评价这一指挥棒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高校改革发展重点探讨的话题。本文以高校自身为评价主体,探讨了在“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回归和呼应学科建设的本真问题,建立起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历史分析、综合分析、职能分析、美誉度分析和价值引领”的基本原则,创新构建了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如何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给出了策略性建议,以图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而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9.02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9—0112—05

随着“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重心已从遴选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而建设高校也已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建设和改革任务上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特别突出了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以学科为基础”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本原则。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作为检验学科发展的有效手段,具有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管理、教育等功能。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绩效评价这一指挥棒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高校改革发展重点探讨的话题。

一、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内涵及问题的提出

学科的内涵一般有不同的解释,第一种是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大知识系统内知识子系统的学术集合概念”;另一种则指围绕这些“知识集合系统”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指“高校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具备制度、组织等丰富的内涵。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则同时关联着知识分类和制度安排,是培育建成一流大学的关键,进而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建设基础。学科建设绩效内涵是指高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学科群)、一级学科或学科队伍人员为了达到学科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为的结果。绩效评价则是由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依循既定评价程序并对照预先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评价客体各种行为的结果进行鉴定与诊断。主体与客体对任何一项评价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亦应如此。学科建设通过按照一定的学科总体布局与学科方向,围绕人才培养、原始创新和社会影响力的核心任务,对学术梯队、学科基地和科研项目等综合系统进行规划与建设,从而实现学科内涵发展与整体实力的提升。学科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还要组织社会建制方面的建设。因此,学科建设绩效的客体应该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学科建设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色概念,因此,在评价学科建设绩效过程中,通常涉及到的评价主体有中央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学院(学科群)、各一级学科等。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主体不一样,其评价关注点不同,其评价目标也有异,从而使得学科建设绩效客体的科学内涵也大不相同。

《总体方案》明确了以绩效为杠杆,提出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的学科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学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学科建设的具体要求。[1]本文以高校自身为评价主体,试图探讨在“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高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绩效评价基本原则,回归和呼应学科建设的本真问题,如何创新构建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何组织实施绩效评价,以图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而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到《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2]明确建立多元综合性评价,再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3]《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4]《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5]等的陆续颁布,这给新时期全国各高校创新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带来了普适性的政策环境变化。同时,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办学优势与特色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发展使命等又有所不同,这显然是每个高校又必须要面对的特殊性。因此,面对这普遍性和特殊性给创新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各高校应该回归学科建设的本真问题,建立起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什么价值追求

从普适性上看,学科建设应该“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經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强化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性。从特殊性上看,学科建设还应该体现各高校的办学优势与学科特色,明晰本校学科生态系统在“人才、理论、技术和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价值引领。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学科建设绩效的方向,因此,应该确立科学价值导向的原则,为学科发展指明创造绩效的方向。回答了学科建设的价值追求本真问题,各高校就应该在建设和评价中坚持“质量、成效、特色、贡献”的价值导向。

(二)历史使命是什么

从国家层面看,相较于“双一流”建设开启的中国高等教育新纪元,国家过去一段历史时期重点支持的“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相应地教育评价指挥棒也进入了祛除“五唯”顽疾、创新构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新阶段。从高校层面看,各高校的历史基础不同,其发展态势、资源与经费等也是动态的,高校只能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进学科建设,也就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一定时期的学科建设绩效不等于学科发展的长期绩效,学科建设绩效也应该从一个较长时期学科建设的状况来评价学科发展绩效,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价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历史使命的动态性决定了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应该确立历史分析的评价原则。

(三)建设任务是什么

从《总体方案》看,主要包含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文化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的五项建设任务,还有五项改革任务。对于具体的学科而言,则要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彰显优势与特色,凝练优化学科方向,强化问题导向,以“师资队伍、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建设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和集聚一批大师名师,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只有综合分析学科建设发展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及分析取得发展的原因,才能了解学科发展的状况,才能透过现象看到学科建设绩效的本质,为指导学科发展奠定基础。学科建设发展的多因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应该确立综合分析的评价原则。

(四)依靠谁来建设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主要通过制度环境、人才项目、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以及较为直接的行政手段等,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来推动“双一流”建设。从高校层面来分析,高校通过制定学科发展战略,给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赋予学科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考核调整等方式来推动学科发展,其中职能划分与人的使用最为核心。学科建设运行利益相关者是依据高校学科发展战略及履行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产生的,学科建设绩效的指标都应该是有规可依和依规授权的组织职能行为,对各层级学科建设责任主体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建设职责所在,都应按职责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做好分内的事。因此,以服务定位和职能界限及责权利关系为基础,创新构建对各层次学科建设主体的分类评价也应在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中有所体现。

(五)学科发展谁受益

从普适性上看,学科建设在基础前沿科学问题、重大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方面的突破,都会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形式贡献于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相应的学科也会赢得良好的声誉。对高校而言,学科建设是各项事业进步发展的龙头,也是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相应的学科发展也会给广大师生员工带来福祉,学科同样会赢得广大师生员工的好口碑与拥护。因此,学科发展是“成人达己”价值的双赢过程,这就决定了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应该确立提升学科美誉度的评价原则。

三、创新实施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建议

在明了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内涵,并对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后,下面就应该从高校视角讨论“如何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围绕高校学科发展战略目标,聚焦核心建设和改革任务,创新构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见表1),并高质量地加以组织实施,以便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进而激发学科建设肌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做一些探讨了。

(一)构建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学科建设应该确保落实了高校自身建立的学科发展战略和实现了发展的总体目标。因此,高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首先要设立“学科发展规划战略指标”这个一级指标。学校学科发展战略的落实,最终会体现在各一级学科,这样各一级学科还应对下设的学科方向建设做好规定,处理好学科目录内方向建设与学科目录外方向建设的关系,真正做到“以正攻,以奇胜”,确保优势和特色学科方向的良性发展。同时,根据历史分析的评价原则,各一级学科要想做到逐步落实、精准落实学校的学科发展战略,还应确立本学科年度发展目标、近三年发展目标和近五年发展目标。“学科发展规划战略指标”这个一级指标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评价一级学科战略发展目标的达成度。

其次,学科内涵建设较为丰富,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设立内涵建设的“学科产出指标”是应有之义。这一级指标是在符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战略基础上,对学科发展目标和学科方向建设在“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进步与发展的具象化。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第一战略资源,特别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并发挥学科领军人物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具有活力的学科队伍。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培育思政教育典型,突出科研等条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从“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关键基础前沿科学问题、重大关键性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考察评价本学科标志性科研进展和代表性成果,并考察评价代表性成果的社会服务贡献典型案例。还应考察评价各一级学科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国际学术组织、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等情况。“学科产出指标”这个一级指标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评价一级学科建设效果的符合度。

再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还应重视并设立“管理指标”“资源募集指标”这两个社会建制方面的指标。学科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还要组织社会建制方面的建设。在长期的实践中,通常对学科的学术水平评价重视有余,但对学科社会建制建设方面的考察有所不足。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实力是高校学科建设“组织路线”落实水平的最终反映,因此,高校在進行绩效评价时,一定要考察评价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学科群)和学科团队的管理水平。如果将各一级学科比喻为一个个“革命根据地”,那么“学科建设资金”“基地平台资源”就是“革命根据地”的食粮、物资及作战平台。因此,要高度重视对“革命根据地”筹粮筹钱筹物资等自我生存能力的建设,好好考察评价“革命根据地”的自我造血功能。“管理指标”“资源募集指标”这两个社会建制方面指标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评价一级学科建设资源的配置与募集能力。

最后,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还应设立“学科影响力指标”这一指标。习总书记说:“办大学,最重要的是人们心中的声誉,是自己的底蕴,是自己的积累。这是需要长期积淀之后在人们心中形成的。”这对学科建设同样适用,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在“学科影响力指标”中设立“学科声誉”“师生员工满意度”,重视学科建设在第三方评价中的表现度及在本学科师生员工中的口碑。

(二)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为利用好适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评价目的,真正激发学科建设肌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应按如下组织实施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工作。首先,要确定好是进行年度评价、近三年评价,还是近五年的评价,再根据高校学科发展规划战略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情况,适时调整和丰富三级指标的内涵,重点考察一级学科建设效果的符合度、主要发展目标的达成度和在第三方评价及师生员工口碑中的表现度。再次,依据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学科群)、一级学科和学科方向在学科建设上的服务定位和职能界限,理顺责权利关系,做好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职能、职责贡献归属分析。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学科群)和学科团队等进行学科建设职能贡献的整体性评价,对職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等进行学科队伍人员职责的分类评价。[6]再次,根据高校的绩效评价激励体系,做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重点激发“人”这一学科建设资源的动能与活力。根据职能贡献的整体性评价结果,动态调整学科建设单位的资金预算及资源投入计划,并将学科队伍人员的职责分类评价结果通报给组织部、人事处等部门,作为年度考核、职称和干部晋升的参考依据。最后,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务必要协同处理好学校、学科和第三方的关系,平衡好主观和客观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的关系。高校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充分发挥好学科的建设主体责任,各一级学科要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工作,然后再组织同行专家评价并充分参考各一级学科在第三方评价中的表现度及在本学科师生员工中的口碑。

四、结语

本文以高校自身为评价主体,探讨了在“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回归和呼应学科建设的本真问题,建立起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历史分析、综合分析、职能职责分析、美誉度分析和价值引领”的基本原则,创新构建了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如何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给出了策略性建议,以图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而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对创新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如何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策略建议,还有待于各高校结合实际在探索实践中去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2015-11-0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2]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 2018-08-08.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moe_843/201808/t20180823_345987.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EB/OL]. 2019-06-1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99239.htm.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7-03.http://www.gov.cn/zhengce/2018-07/03/content_5303251.htm.

[5]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 2020-02-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

[6]沈乃丰.“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队伍执行力提升策略探究[J].大学教育,2019(11).

[责任编辑:刘爱华]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评价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