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浅析

2020-10-09 10:18沈蕾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环境效应

沈蕾

摘要:分析了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特征,阐述了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农业环境效应,有技术效应与管制效应,规模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结构效应与收入效应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技术效应;规模效应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5-0159-04

Abstra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was analyzed.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including technical effect and regulatory effect, scale effect and terms of trade effect, structural effect and income effect were expound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environmental effect; technical effect; scale effect

农业贸易自由化逐渐成为世界农业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随着各种贸易壁垒的减少和取消,国际农业贸易环境将更加宽松和自由,农产品、生产要素以及农业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相应的配置,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对于农业贸易自由化,迄今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世界银行认为农业贸易自由化发展是指,能够让一国的贸易体制更加中性化、更加完善,并且无限接近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贸易发展行为[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走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它们实行农业贸易自由化的时间、方式、程度及效果也各有不同。总的来说,中国在农业贸易自由化方面主要有3个内容:控制关税;减少进口限制,或者是通过关税来取代数量限制;调整不合适的汇率,减少其对农业贸易的阻力[2]。

1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特征

1.1 政府干预弱化

完全自由的农业贸易体制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政府机构减少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并通过一些激励模式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还存在另外一种形式,那就是完美地将无干预贸易体制展现出来,通过进口关税以及数量限制等方式来激励进口行业的竞争发展,同时还能够被出口行业的竞争所抵消,这样的贸易体制就是所谓的中性贸易活动[3]。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中性贸易体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够通过国家政策的约束来让其接近中性。总体来说,农业贸易自由化与政府对贸易活动干预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矛盾冲突。

1.2 过程性和阶段性

农业贸易自由化并不是一种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贸易运营活动,而是一种控制政府干预性,从而让贸易活动更加接近于中性的具体过程。所以说,过程性也是农业贸易自由化发展中的主要特征[4]。对中国农业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分析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阶段性的发展。中国的进口贸易管理方式逐步改进,逐渐取消了对进口贸易的行政控制,降低了对进口数量的限制,逐步以关税替代行政审批。如果不能够改变进口直接控制环境,那么关税等经济杠杆所具有的调节作用也无法有效发挥。韩国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从这一角度进行改革创新,中国的农业贸易自由化对原来的指令性进口计划方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为了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需要调整关税水平,逐步降低进口关税,适当提高对市场的保护力度。另外为了能够保证关税措施的有效性,还应该实现汇率制度改革,这也是各国所关注的重点[5]。有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最初实施汇率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汇率数字化。制定弹性汇率制度来实现对汇率的控制管理,主要的做法是按照国内成本价格指标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差异性来进行汇率调整。从而逐步完善相应的保护制度,这样便能够实现关税在不同出口商品中的均等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保护力度,从而为消费者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一阶段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和经济体制市场化发展之间的协同性,制定统一的保护措施,建立成熟的经济政策环境,实现对经济政策体系的全面管理,这两者相辅相成[6]。所以说农业贸易自由化也存在阶段性的特点。

1.3 开放性

农业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市場的对外开放。服务贸易在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市场的开放不只表现进出口贸易壁垒的消失,也包括服务市场准入程度以及市场透明度的增加。服务农业贸易自由化逐渐成为农业贸易自由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开放性则是农业贸易自由化发展中的主要特点之一。

2 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农业环境效应

2.1 技术效应与管制效应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农业技术创新与传播促使生态环境污染率不断降低。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农业新技术的使用或新生产方式的运用,可有效增加农业单位产出,从而减少污染排放量;②农业新技术注重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清洁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负荷,进而实现绿色农业发展[7]。

通常来说,技术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正向的。农业贸易自由化会有效增强技术的传播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各国居民对于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属性要求也在不断增长,此类市场环境要求生产机构快速实现技术创新。另外,在开放的对外贸易环境中,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逐步减少,这有利于提高国际高质量农业技术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相关经费支出亦相应减少。新技术会通过自由贸易发展提高传播效率,进而帮助企业控制或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目前中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应该抓住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不断普及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

管制效应是指通过制定自由贸易条件中的农产品进出口标准来征收环境税[8]。在进出口农产品贸易行为中,农产品农药残留标准等内容为主要关注点。通过制定和实施进出口相关产品农残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农药残留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损害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另外,外来有害生物认定规范可以有效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从而维护中国生态环境的安全,这对于改善农业环境,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效果。在管制要求相对严格的情况下管制效应是正面影响,反之,管制效应就会出现负面性[9]。

2.2 规模效应与贸易条件效應

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随之产生了规模效应,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农产品自由贸易,一个国家利用其优势资源将原本未被利用的各项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活动中,促进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农产品生产规模会扩大,从而加重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胁迫。若农业生产结构不够优化、农业生产资料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将会引起自然资源消耗量成倍增加,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对中国当前农业环境的产权界定不够清晰的特殊时期,规模效应可能会加剧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10]。

贸易条件侧重考查国家出口和进口产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彻底改变传统贸易环境状态,从而引起农产品产量、生产模式等多方面的变化。农业大国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会导致农业环境条件恶化。为了增加收入,就需要提高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广度和使用深度;换言之,通过牺牲生态环境的方式来保证农业生产和发展是不可取的。在农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只能依赖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来提高单位产量,而这样的状况长期持续,势必导致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3 结构效应与收入效应

结构效应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中,各国都会按照自己的要素禀赋进行生产[11],同时还会用相对丰裕的要素扩大再生产,对于一些相对稀少的要素而言,则会通过进口来缓解需求问题;此外每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也不尽相同,优势产品种类存在极大差别,最终会导致国际分工的变化。如果按照要素禀赋理论来进行国际化分工,久而久之,处于清洁生产层面上的生产经营将会具有极高的结构效应优势,注重对此类产品产出,从而显现正向结构效应;反之如果国家在淘汰产品方面拥有资源优势,加大对淘汰产品的生产力度,最终会导致结构效应为负。

收入效应是指在贸易自由化环境中居民收入增长后会对农产品及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影响到社会环境[12]。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会对稳定产品价格有着极大的影响,发达国家会借助贸易活动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另外,贸易自由化会出现贸易双方在生产要素价格方面趋于相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活动有效地提升劳动力要素价格,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通常情况下,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3.1 引进无公害高新技术,严格执法提成效

当前,中国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依旧较匮乏,应通过研究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诸如化肥使用技术、农业点源面源水体污染处理技术等。通过高科技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加强对污染物的控制,解决污染源问题。通过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加强环境立法,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严格执法,禁止剧毒农药及假冒伪劣农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加强对农产品的安全检查力度,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禁入市场。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应加强执行力度,通过相应的培训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从而提高对农业环境的保护能力。

3.2 征收农业环境资源税,适时调整涉农贸易

建议在农业生产方面征收资源税费,以提高农产品环境成本。短期来看会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竞争力,但从长期来看,政府机构依靠先进的科技投入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借助绿色健康产品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国农业持久健康发展。

中国是农产品贸易大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变化很可能会引起国际市场的变动,政府部门应该合理制定法律法规,并在法律框架内灵活机动、适时调整农产品进出口执行方案。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向,适当扩大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从而有效缓解中国在发达国家市场中所面临的压力,控制价格下降所造成的农业风险。另外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进行合理化设计,这是抵御市场风险的主要方式。因此,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应该多元化,这样才能够预防贸易条件变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3.3 实施有效进口战略,加大农业环保宣传

进口农产品能够有效缓解中国在农业环境方面的压力,但是必须控制进口量,需要国家根照具体情况进行控制管理,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优化进口农产品结构。在农产品进口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检疫检验工作,对于没有达标的农产品禁止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存在病虫害地区的进口农产品还应该着重检查,有效规避病虫害入侵。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大户进行积极引导,让其能够充分了解绿色农业。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在岗培训,不断提升农业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来实现对中国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

3.4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国际合作

发挥各级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产品小户经营活动存在较大的弊端,农药及化肥的过量使用是导致中国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所在,技术壁垒对于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在农业环境方面的压力。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相应的协调。注重农业生产的协同性,注重对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尽可能地控制农药的使用量,从根源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注重对農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降低农药、化肥的投入,提高对农业环境的保护水平。

国际合作对改善中国农产品生产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环境法要求促进国际环境保护事业全面发展,通过相互合作来协调农产品环境水平。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应该关注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环境,从符合中国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寻求与他国互赢的合作;关注国际农产品市场贸易环境,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有效解决中国农业贸易活动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水灵.“一带一路”各国农业贸易自由化模式及其影响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9(1):46-54.

[2] 李春顶,陆 菁,何传添.  最优关税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内生动力[J].  世界经济,2019,42(2):72-96.

[3] 何 冰,周 申. 贸易自由化与就业调整空间差异: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世界经济,2019,42(6):119-142.

[4] 赵治国.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贸易自由化创新发展研究——评《农业贸易政策与支持措施的解析和主流化》[J]. 中国食用菌,2019,38(8):72.

[5] 刘健西.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演进与发展[J]. 农村经济,2019(8):111-118.

[6] 罗 鸣.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的长期动态影响[J].  开发研究,2019(5):65-72.

[7] 陈祥新. TPP协议对我国农业贸易的影响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8] 杨晓东. 世界粮食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D]. 长春:吉林大学,2018.

[9] 蔡慧梅.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研究[D]. 福州:福州大学,2018.

[10] 潘 安. 中国农业贸易的碳减排效应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4):25-33.

[11] 屈 艺. 农产品贸易成本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7.

[12] 马明欢.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环境效应
武器装备典型故障和环境效应统计分析
成渝城市群热环境效应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
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
农村消费的流通环境效应:基于海南、江苏等四个省市的农村调查数据
河流廊道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石家庄市地表水源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与水环境效应研究
共形FDTD网格剖分方法及其在舰船电磁环境效应仿真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矿山环境效应遥感研究
城市的风环境效应与通风改善的规划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