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分析

2020-10-09 10:18白山稳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影响因素

白山稳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资本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增加资本需求,但在实践过程中,农业产业的资本却不断转移至非农业。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结构及投资总量仍然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资金投入日益增长的需求,进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产业发展。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对不同主体的投资行为进行协调,进而提升现代化农业的多元化投资协同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实现。本研究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分析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业的多元化投资协同性制度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影响因素;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5-0187-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tinues to advance, 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cause. Because capital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actor of productivity,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apital, but in practice, the capital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continuously transferred to non-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their invest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but their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total investment still can not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capital development, then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investment behaviors of different subjects, thereby enhancing the diversified investment cooperativity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alyzes the syste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diversified investment coopera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vity of agricultural diversified investment.

Key words: modernization process; agricultural industry; diversified investment; cooperativity; influencing factors; promoting effect

從世界范围看,农业产业多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但是社会各界对于农业产业资本要素的关注从不亚于其他行业。国内与国外有着不同的国情,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仍然侧重于资本要素。从技术角度看,农业现代化发展被分为4个不同阶段,即水利化阶段、机电化阶段、化学化阶段和信息化阶段;而从经济角度看,其发展内容侧重于管理模式、技术效应和制度效应等。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发展的系统性问题逐渐复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1]。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多元化投资的协同性,成为待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制度分析

1.1 政府农业投入与农户投资的协同关系

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与农户在农业投资方面属于相互影响的关系,与农户相比,政府更具自主性,受到农户投资的影响较小,而农户受到政府投资的影响较大。政府针对农业产业进行投资,其预算往往依据国家的整体经济战略,政府可在满足国家整体经济战略最优的前提下,暂时不满足农业产业所反映的资金需求,这是由于农户并不具备影响政府决策的能力[2]。

由图1可知,1992—2007年政府的农业净投入逐渐提高,但多数年份农户的投资增幅并未超过政府,且财政农业支出始终呈现上升趋势;而在2002年以前,政府的农业净投入较低,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并不受政府投入的影响,因此,农户只能将农产品的市场收益情况作为依据,从而确定资金投入额度。在2002年之后,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变化,显然是受到了政府投资带来的影响。由此表明,政府投资与农户投资的协同关系结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总体来看,政府受农户投资的影响较小。

1.2 政府农业投入与银行农业借贷的协同关系

由于中国的制度变迁历程具有独特性,主要由政府主导,因此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时期,政府均能够影响银行对于农业产业的信贷行为,该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1989—1993年政府的农业平均支出仅有251亿元,而银行的平均信贷规模则达到了    3 210亿元,远高于政府投资,表明在此期间政府可能通过下达指令性计划来推动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图2)。

1.3 银行农业借贷与农户投资的协同关系

受制度的影响,中国农业产业所获取的金融支持有限,银行用于农业产业的贷款仅占其总贷款的6%左右。自1978年开始,中国农业贷款的主体由集体转为农户,从而使得银行农业贷款的主要原因转变为农户对农业市场的资金需求。在投资过程中,农户的主要资金需求包括即期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两种类型,以上的资金投入均是在特定的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下的最优化结构。但在实践过程中,银行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两种资金投入的结构,这是由于银行的农业贷款受到了农户投资现实需求的影响。因此,银行在满足农户需求的过程中可有所选择。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主要为农户提供短期贷款,而并非中长期贷款[3]。

2 影响因素

2.1 政府投资行为

虽然政府是农业投资的主体,但是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政府是经济主体,而应理解为政府是兼顾了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的统一整体。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仍处于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政府的农业投资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主导力量。政府的农业投资作用不仅表现为示范和引导,还表现为对农业投资总量的直接增加,从而促使农业产业获得更多投资主体的投资,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降低农业产业的成本。2007年以前,政府的农业产业支出主要包括科技费用、基础建设费用、救济费和支援农业建设费用4个部分。从功能角度来说,基础建设和科技费用的支出属于关键性投入,其目的是促进农业的长期生产能力增加,进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救济费和支援农业建设费用的支出則是增加农业的短期生产能力,如给予农户各项补贴等;从协同性角度来说,政府的农业投资总数可以调动农户的农业投资积极性,进而改善农户的农业投资结构。若政府的基础建设投入与科技投入引起农户对固定资产的农业投入,那么就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 宏观经济政策

尽管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属于一种宏观政策,可以提高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多元化投资的协同性,但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窗口指导或强制性措施对农业的多元化投资进行协调。政府的政策可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成本和效益,进而对农户的农业投资积极性产生影响,如政府的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中国在制定国民经济战略时,将城乡发展和产业振兴纳入其工作中,而在此框架中,农业及农村所处的地位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投资。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使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同时导致农业资本的流失。此外,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使得大量的资金投入由农业产业转为非农业产业,进而加剧了农业资本的流失[4]。

2.3 农业投资回报

从农户农业投资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来说,农户的农业生产需求及劳动代替需要均侧重于维持农业的简单再生产模式,并不能促进农业产业的扩大生产。由此,为从根本上提升农户的农业扩大生产积极性,可以提高农业产业的投资回报,从而扩大农户的农业投资规模,进而对农户的农业投资结构进行改善和优化。农户投资回报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和价格2个方面,从农业产业的生产成本、风险成本和流通成本等角度来看,可将其直接归纳为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从农产品的竞争类型来看,可将其直接归纳为农业产业的市场经济成熟程度。

3 政策建议

3.1 产业政策

3.1.1 反应性产业政策 反应性产业政策指利用市场机制无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政策,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应强化补贴力度,由于在市场化条件下,农户属于微观主体,因此必须调动农户的农业产业投资积极性,从而激活农业现代化的多元化投资协同性;二是政府要支持农业产业投资的长期性和规模化,由于中国的农户投资大多为短期投资,难以优化农业的产业投资结构,因此政府需鼓励农户进行农业长期投资,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的整体获益;三是政府要降低农产品在市场的流通费用,进而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四是必须加强农户与政府和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农户与银行的意愿表达,从而保障农业投资系统的协调统一[5]。

3.1.2 主动性产业政策 主动性产业政策指政府有目的地对农业发展进行干预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性和前瞻性。在主动性产业政策中,主要分为4个方面:一是鼓励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营销,由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区别,鼓励集约化生产可提高其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益;二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通过改良现有的农产品品种、提高抗灾害能力和鼓励成立农产品种子开发公司等方式,促进农户将农村生产向农产品市场进行延伸,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鼓励农业产业应用现代科技,加大科研投入,以科技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农产品的出口,进而提升中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2 财政金融协调配合政策

3.2.1 基于降低农业投资成本的财政金融协调配合政策 为降低农业投资成本,政府采取的财政金融协调配合政策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是维持性财政金融政策,在维持农业收入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农业产业的投资收益,主要通过增强补贴力度、更新固定资产和引导银行向农业产业提供服务等方式得以实现;二是促进新财政金融政策,在维持农户长期稳定收入的前提下,提高农业产业的投资收益,主要通过加大公共设施投资力度、鼓励商业银行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得以实现。

3.2.2 基于直接提升农业投资收益的财政金融协调配合政策 维持性财政金融政策与促进性财政金融政策还体现在提升农业投资收益方面,而这种投资收益既可以是直接的,又可以是间接的。其中直接提升指在投资成本稳定的情况下,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收益,其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粮食的直补规模、加强财政补贴、鼓励合作生产经营及强化高效农产品的流通系统建设等。

3.2.3 基于间接提升农业投资收益的财政金融协调配合政策 农业服务组织既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还包括政府性组织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由此,相应的财政金融协调政策目的就在于促进农业服务组织的功能化和实效化,通过农户互助、财政资助、税费减免政策和整合综合型农业合作组织等方式,间接提升农业产业的投资收益[6]。

4 小结

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往往与其多元化相伴发展,从现代化历程视角分析中国农业多元化投資的协同性问题显然有着重要意义。反而言之,农业多元化投资的协同性情况反映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因此,推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分析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业的多元化投资协同性制度和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①中国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水平较低,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②解决中国农业投资协同性的关键在于提升农业投资的比较收益。③解决中国农业投资协同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农业现代化。④促进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⑤促进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必须要重视农户的投资需求,并促进其投资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江 鑫,颜廷武.基于EKC的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分析——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3):31-39.

[2] 赵立军,李先德,陈秧分.全球负责任农业投资规则的发展进程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世界农业,2016(6):16-19,39.

[3] 钱丹华.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3):19-23.

[4] 铉令强,王 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探讨——评《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体育生态化研究》[J].中国瓜菜,2019,32(6):89.

[5] 林青宁,孙立新,毛世平.协同创新对中国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产出影响研究——基于研发禀赋结构的双门槛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2018(7):71-79.

[6] 李 玥,王继军,刘普灵,等.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7):1179-1190.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影响因素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