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理环境与重庆方言词

2020-10-09 10:37邢昊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重庆

邢昊

摘   要: 重庆方言作为北方方言,很多时候却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北方方言甚至西南官话的特点。究其原因,有语言内部分化发展规律,也有重庆独特地理环境因素。具体到重庆方言词汇,外部因素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研究发现,重庆的一些方言词汇与重庆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反映出重庆人共同体的一些心理特征。

关键词: 重庆方言   方言词汇   地理

方言,《辞海》释作“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言、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1]。但其实方言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独立的发展脉络,比如地方的地理、社会生活、文化、历史、人口遷移、民族融合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方言的演变与发展,并不完全受到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制约。事实上,在语言三要素,即语法、语音和词汇中,词汇的发展很大程度是由语言外部原因决定的。比如作为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重要语支的重庆话,其词汇中存在一些独特地体现了重庆作为著名山城而具有的地理气候特点的词汇。重庆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可谓得天独厚,重庆多山、多水、多雾、少阳、山河相间的地理面貌,使重庆的方言,尤其是重庆的方言词汇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直接反映地理、气候环境的相关词汇特别多。笔者很早就注意到一些地理环境影响语言的现象,本文探析重庆地域方言里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方言特征词。

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帕默尔曾说:“决定语言接触的社会交际从根本上说是在空间中进行的接触和运动。”这段话揭示出,言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可以被地理因素影响的。比如中国北方见面打招呼多用“吃了吗?”作为问候词,其实反映出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农本”主义思想,伦敦人见面多用“今天天气不错”,其实反映出伦敦多雨,人们对于“好天气”有着特殊的喜爱。重庆方言与重庆独特的地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词汇方面,重庆方言里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十分丰富。在交流中,很多由地理因素造成的方言特征词构词稳定、表义丰富,在口语中运用广泛,极富生命力。

1.赋予负面色彩意义的重庆之“水”

语言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思想。重庆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毫米—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2]。重庆多雨,雨多水体就多。水就成为重庆人绕不开的话题。从重庆地图上不难发现,重庆的许多地名都和水有关,有常见的“滩”“沟”“溪”“湾”等,如“毛线沟”“陈家湾”“虎溪”“龙溪”等,也有富含西南特色的“凼”“沱”,如“李家沱”“白马凼”等。即使从未踏足重庆,从地图上不难想象出重庆多水这一特征。这些地名作为专有词汇其实直接反映出重庆人的生活的地理环境概貌,也就是说词汇反映了现实。

以上例子只是用地名简单地反映出客观,实际上,词汇能够反映的绝对不只是物质现实这么简单。语言这一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在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会带上不同的文化色彩、认知形态和心理因素。水和重庆人息息相关,重庆人对水有着不同的心理期待,反映到语言中,可以看到很多和水有关的重庆方言词汇其实是带有价值情感方面的评价的。有意思的是,在其他地方,和水有关的价值取向通常是正面的,比如上善若水、气吞山河,但在重庆,可能是阴雨太多给生活造成不便,江河太多造成出行负担,重庆人并不是那么喜欢潮湿的环境,和“水”有关的词汇常常表现出负面的意义色彩。

比如[pεi][?蘩ι],很多重庆人写作背湿,形容倒霉。他们的解释是重庆阴雨绵绵天气颇多,下雨淋背,连续数日阴雨不开,霉气恼人,有点像普通话俚语中的“落汤鸡”。“[pεi][?蘩ι]”也有人说应该是“背时”,即时不我与之意,颇有道理。写法我们可以存疑,但可以看到重庆有这么一个歇后语:乌龟淋雨——背湿。很多本地人认可[pεi][?蘩ι]写作“背湿”,且能联想到因为多日大雨把背淋湿造成人的心情不好,算是接受度比较广的一个说法。

水。在重庆话中,水有不着调的意思,比如,“你这人好水哟”;也有失约、放鸽子的意思,如“你莫水我哟”。水分多,意味着干货少,在重庆,陆地是“稀缺资源”,是干货,“水”占地面积大,又不能用来盖房,还给出行造成问题,理解了这层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靠谱就是“水”了。其实“水”的这种用法后来被吸收到普通话中,在普通话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用法。不同的是,“水”作为形容词在重庆还有“水垮垮”的用法。“水垮垮”在重庆可以形容吃的东西软塌塌没有筋道,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办事心不在焉、不够严谨。

类似的还有“洗白了”,形容没有了,糟糕了,甚至是人去世了。“浇巴湿”,指像被水直接浇透一般湿,滋味并不好受。“水场合”,是说没有着落、没有指望。“打水漂”,已经进入普通话系统,指白费功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反映了气候到心理再到词汇的一个完整的串联,即重庆多雨少晴造成重庆人对水并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的正面感情,相反重庆人发明了“水垮垮”“洗白”“背湿”等具有负面色彩意义的词汇,表现生活中的不愉快。

2.赋予浓厚生活气息的重庆之“山”

重庆境内多山,北由大巴山、秦岭,东有巫山、武夷山、武陵山、大娄山,南有南疆十万大山,西接四川盆地外缘,重庆一直有“山城”之名。靠山吃山,对于山,重庆人有着特殊的情感体验,因此一批和山有关的词汇进入重庆的方言词汇系统。

山地造出多种多样复杂的地形。重庆的山大多是地壳褶皱、断裂而形成的背斜构造。这种构造多呈条状、坪状、台梯状和和梁岗状。域内以山地为主,崎岖不平,“坡”“坎”“岩”“崖”“坳”“坝”“坪”这些带有地形地貌特征的地名词理所当然地活跃在重庆方言里。

山多平地少。重庆人看惯了山,对即使是小块的平地都格外珍惜,称其为“坝”或者“坪”,并由此派生出以“坝”为中心语的一系列词语。坝,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截住河流的建筑物”或“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建筑物”,第三意向为“平地,多用于西南各省地名。”在重庆,以“坝”和“坪”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如“沙坪坝”“菜园坝”“大石坝”“陈家坪”“大坪”“铁山坪”等。除了地名外,重庆还将小块平地称作“坝”,如“晒坝”是用来晾晒衣物粮食的,把操场叫做“操坝”,广场舞在重庆被叫做“坝坝舞”,是因为难得有一小块平地作为中老年健身运动的场地,“坝坝”这种“AA式”叠词形态更能非常直观地凸显这块场地非常小。

重庆丘陵地貌,即使居民区或者大街上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种地形特点还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方言词——坎。地名有“小龙坎”“黄沙坎”等,反映的是当地地无三里平的特点。围绕“坎”,重庆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比如重庆把楼梯叫做梯坎,楼梯下的地方就叫“坎下”,走在重庆大街上,两步一个坎下火锅,三步一个坎下面庄。当地人还把顺利过坎叫“翻坎”,其实就是从现实中爬坡上梯,引申为渡过难关,达到新的高度。

因为多山,想要上山就得“爬”,重庆对“爬”这个词也有所扩展。摔跤被叫做“扑爬”——由于少平地,一不留神,就是一个摔跤。扑通一个跟头下去,懒得站立,干脆以爬代走,免得再受仰翻的心惊胆战之苦。当讨厌一个人不愿再见时,重庆人不会用普通话里常见的脏话“滚”,而用“爬”,大概就是因为在重庆你要是想要一个人走远些,光走是走不了多远的,一定要爬过这些沟沟坎坎,才能立即消失在视野之中。类似的和地形起伏相关的词汇还有很多,比如把滑梯叫做“梭梭滩”,在重庆“滩”的义素并不和普通话的“滩”对等。普通话中的“滩”指的是水域附近的陆地部分,比如滩涂;而重庆,远离水域的平地可以被称为“滩”,把滑梯叫做“梭梭滩”,就是因为坐滑梯时,人从斜坡上“梭”下来最终落在平坦的“滩”上面。

3.赋予正面乐观精神的重庆之“火”

重庆号称火炉,是因为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夏季被副热带高压气候控制,而四周又是山,地形就似蒸笼一般,下面的热气难以散开,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加上处在长江流域,水汽重,湿度大,所以说夏天的重庆像蒸笼。在方言里有很多以“火”为中心语的词语。比如:

把内裤叫做“火窟窿”的,除了重庆应该找不到第二家,不到重庆,你是不会知道炎炎夏日,内裤中“汗爬滴水”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而“火窟窿”一词则非常贴切地把这种状态呈现出来了。

受阴阳五行的影响,把发怒说成发火的在中国比比皆是。重庆有“老火”“鬼冒火”的说法,说的就是火氣。本就是火炉,身上火气再大点,那种滋味真的非常难受。能够熬得住炎热天气,控制得住火爆脾气的人,在重庆自当格外受人尊重。重庆有“关得到火”说,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算数,或者一个物品管用奏效。

“掌火”。在炎热的气候里,还要掌管家里的火炉、灶台、打铁炉,那就只能是家里的担当、顶梁柱了。陕西人精于生意,家里管钱管钥匙的就是一家中握有实权的人物,陕西把家里当家主事的叫做“掌柜的”。在重庆,一家之主被称为“掌火”,颇有些为了全家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意思在里面。有趣的是,对于“女掌火”,重庆人并不是很介意,重庆女人当家作主的自古便比比皆是。甚至在重庆的偏岩古镇,一些女人“掌火”的家庭,门口竖起“女掌火”大旗。

4.结语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共同心理认知,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这样的共同体的心理体验最直观地反映在语言之上。作为语言材料“砖块”的词汇,就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些人们共同心理认知过程和特点。经过这一连串传导,重庆的山水地貌和火炉气候造就了重庆独特的方言词汇。反过来,这些词汇很好地反映出重庆人的性格特点,“雾都”“山城”“火炉”没有催生出重庆人的臣服与慵懒,反倒酝酿出火爆和乐观,反映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山城的人们的好恶。重庆方言有很多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普通话系统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同时作为中国方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重庆方言词汇应当被很好地保存和研究。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保存和研究重庆方言语料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8D%E5%BA.

[3]沈荭.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4]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西汉]杨雄.方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影印.

[6]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李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重庆
方严的方言
重庆客APP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在这里看重庆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