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浅探

2020-10-09 10:37马玉婷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水浒传

马玉婷

摘   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歇后语作为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词汇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歇后语特殊的词汇形式,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歇后语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歇后语本身蕴含丰富的意蕴,汉语学习者必须深入了解歇后语背后的内涵,才能顺利习得歇后语。《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国外留学生不可不读的书籍之一。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中歇后语的深入分析,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合歇后语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歇后语   对外汉语教学   水浒传

1.引言

伴随着中资企业和民企华商“落地开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掀起一股“汉语热”。“一带一路”沿线的民众越来越意识到,学好汉语意味着机遇,由此带来各地对汉语人才需求的空前高涨,为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歇后语作为一种民间俗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创造出来的语言形式。以结构形式的与众不同和思想内容的丰富隽永,成为语言民俗文化大熔炉中一块闪闪发光的“金色矿石”[1](175-177)。歇后语与口头俗语、谚语、俚语一样,都是汉语熟语的范畴,富含浓厚的文化底蕴,带有汉民族的民族特色。由于歇后语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使用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汉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用现象。本文以《水浒传》中的歇后语为例,讨论如何在对外课堂中歇后语的教学方法、歇后语背后的中国文化,以及何种教学方式是有效果的。

2.歇后语的概念和分类

2.1歇后语概念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编著的《现代汉语》(第五版)中对歇后语的定义是这样的: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我国民俗学家钟敬文(1998)先生作出如此界定:“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由喻体、解体连缀而成的较为定型的趣味性语句。”[3]我国语言学家温端政(1985)认为:“歇后语是汉语中含有引注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熟语。熟语语汇的范畴。”[4]赵孝镇(1994)在《歇后语杂谭》一文中认为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一个像谜面,一个像谜底,前后两部分加在一起说语义比较鲜明,便于理解,有利于交流[5](63-64)。

2.2歇后语的类别

歇后语经常使用比喻和谐音两种修辞手法,据此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喻意歇后语,一是谐音歇后语。喻意歇后语,它的谜面部分是一个比喻,谜底部分揭示谜面的含义,即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有些歇后语解释部分的意思是其字面含义,这一种解释方法叫做本义喻意,即直接说出前面的意思,不需要联想、揣测或者绕弯子[6](257-259)。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有些歇后语解释部分是它的转义,这一解释方法叫做转义喻义,后面部分的解释不是用它本身的意思,而是另外一层意思。例如:大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后面部分的意思是深层含义,比喻某人失势或者失去权力)。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用同音(如:“掸”与“胆”同音)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修辞现象。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表面上是说萝卜如果在冬天储藏不好的话,萝卜芯部分可能出现孔洞,萝卜就不好吃了。实际上的意义却是指人的感情,对自己倾慕的人或事动了心。再如: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表面的意思是说做鞋子的时候,不使用锥子也可以把鞋垫纳好,形容针很好,实际的意思是夸赞某件事或者某人,或者对于一个事件结果的感叹。

3.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的重要性

3.1有利于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歇后语内容短小精悍、风趣幽默,具有浓重的口语特色,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引起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同类型的歇后语都蕴含不同的意义。例如,“擀面竹子吹火——一窍不通”(说明某人对学习或者其他事情掌握不够好,点拨不通),“两个叫花子拜堂——窮对穷(表示社会地位低,经济地位低)”,“武大郎的扁担——长不了”(因为武大郎本身身高偏低,所以用不了长的扁担),这些歇后语及背后的故事对留学生而言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具吸引力。

3.2有利于加深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源泉。经过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时间流逝及文化历史沉淀,传统文化仍然在文化“大家庭”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汉语歇后语是我国五千年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因其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力,所以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留学生学习歇后语不仅可以理解词汇意义,而且可以了解背后的文化意义,加深外国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孙洪德(1988)阐述了歇后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7](27);林更生(2004)指出了歇后语和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8](45)。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歇后语会给教师带来很多授课素材,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3.3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外国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既然歇后语有很强的亲民化特质,又不乏幽默气氛,外国学生习得歇后语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与其他学生交际的机会,扩大空间,了解中国文化习惯,最终在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

4.对外汉语教学中歇后语的教学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了解一些歇后语的意义和类别。由于各位留学生背景的差异、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每一位汉语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限度及习得的差异,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针对歇后语教学,必须与文化课程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之中,让汉语学习者初步了解歇后语,之后慢慢深入掌握,习得歇后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4.1简单讲解法

此类歇后语较为简单,专注于字面含义就可以理解。针对这类歇后语,不需要对留学生做过多的讲解。

猜你喜欢
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水浒传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歇后语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