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0-10-09 11:07
科技智囊 2020年9期
关键词:工作者总书记科学家

导语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中国的破局与发展指明了航向。

坚持“四个面向”,吹响向科技进军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科技评价、科学家精神等科技创新生态会发生质的转变,科学技术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这激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真正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科技的磅礴伟力!

各界人士热议习总书记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要从时间尺度的维度深刻领会科技创新是助推双循环战略的重要引擎。

我国传统经济的国内单循环路径,充分暴露出因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而遭受西方国家“降维打击”的窘境,我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倚仗内循环为主的被动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不断深入,中国凭借要素禀赋和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工厂”,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基本显露双循环发展的端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并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囿于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亟待加快科技创新推動“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以破解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低端锁定”的困局。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蔓延,带来全球价值链体系一次全新的洗牌,导致中美乃至中西对抗的局面,科技创新将是对抗竞争中实现“升维打击”的重中之重的举措,也是助推双循环战略的重要引擎。

正如习总书记在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的讲话中所说:“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胡象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行稳踏实科技创新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点明了责任、表明了态度、指明了方向,从“为什么、向什么、做什么”三个维度强调了当前科技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肩负的任务和着力的重点。要全面学习贯彻好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突出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关键目标。讲话在“三个面向”的基础上第一次增加了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更高目标,再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把握好“科学家精神”这一关键内核。要充分发扬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敬业精神、探索求真精神、协作无私精神,并在科学实践中不断将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把握好“开拓创新”这一关键意识。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抓住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攻关,不吝微薄之力,凝聚磅礴之势,行稳踏实科技创新之路,助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梦成真。

(李辉,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的科技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后疫情时代,世界竞争格局突变,国际人才交流形势愈发严峻,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人才流动的新特点与新规律,并将此作为人才政策出台及战略定位的宏观背景,“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打造国内人才培养和国际精准引才齐头并进的引才育才局面,为党和国家培养和引进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对新形势下人才困境的主动回应,也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张惠娜,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四个面向”统一于一个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四个面向”统一于一个目标,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四个面向”为方向开展工作,主动有效地服务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四个面向”统一于一个过程,就是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形成有中国特色、又区别于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创新体系。

(西桂权,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培育责任意识,树立边界意识,助力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科学家应如何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从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目标任务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培育责任意识。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是任何社会和个人都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人类为了应对自然世界的挑战而结成社会,每一个体都有责任维护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科学家是以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为主业的专业人员,其根本使命是推动实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伴随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是当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来源,更逐步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战场。我国科技水平正在快速提升,但总体与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距,国际环境的逆全球化风潮在愈演愈烈。科学家应将个人追求融入人类命运、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潮流中,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科学规律的责任意识,小节不纵,大节不失。

二是树立边界意识。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供给侧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侧消费偏好变化,科技创新的可应用场景愈加丰富多样。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过去我国在各行各业更多是“追赶者”的角色,科学家面对的工作以纯研究为主。今后我国要逐步转变为“引领者”,咨询服务、成果转化等旨在将科技应用于社会的工作内容将越来越多,而科学家面临的很可能是科学问题、管理问题、市场问题兼而有之的复杂挑战。这就要求当代科学家具备包容不同性质问题的认知框架,既能以开放心态接触新事物,还能识别各领域的规则边界,面对科学难题,排除干扰潜心攻关,面对市场挑战,勇于开拓整合资源,面对管理问题,遵守纪律合规合法。

(向宁,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指出要发挥人才、组织等优势,以整合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整体规模不断壮大,但是科技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配置结构不合理、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加上科技资源分散、低效、重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国家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机制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不紧密,迫切需要发挥政府与市场在配置中的协同作用,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资源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构建以产学研合作强化为核心、以资源空间配置为推动力、以成果市场化为驱动力、以服务联动为支撑、以创新环境提升为保障的多维优化配置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创新城市或城镇”为空间载体的多层级科技资源空间网络布局,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提升科技资源配置的系统能力,这将对实现科技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有重要促进作用。

(李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区域创新研究团队)

加快科技创新,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展科技,是国家短期需要和长期发展的结合,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实践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也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要求。国之兴者,视民如伤,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学创新,是爱民敬民的体现。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坐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生命健康是民生之本,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出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科技成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仍然受到严重威胁,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为人民群众筑牢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线。

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维护人民健康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增强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尤其要加快建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突破高端医疗装备瓶颈,彻底改变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发展滞后的状况。

(杨妍茹,北京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着力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公共卫生安全是重要一环,国际社会要共同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聚焦人类健康这一共性问题,加快在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攻关与联合研发,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

(汪霜傲,中国政法大学)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格局转变期、疫情防控关键期,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增强科技创新原动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在科技创新领域选典型、树示范,对先进科技工作者加大表彰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公平享有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包容、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活动。要构建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锐,吉林大学)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不渝凝聚强国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接力创新、接替探索,铸就了内涵深刻、意蕴深远的科学家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发展目标、完成新发展任务,需要坚持传承好、发扬好、丰富好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强国建设凝聚强大驱动力。

要弘扬爱国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着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凝心聚力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的紧迫需求与问题。

要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好奇心,敢想、敢试、敢干,敢为人先,不断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领域,助力科技工作者开展好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研究。

要弘扬求实精神,在追求和探索真理过程中,坚持严格求证、严谨治学,坚决摒弃科研浮躁作风,做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要弘扬奉献精神,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改革创新,为科技工作者钻研探索、潜心研究提供良好环境,传播和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学的先进事迹。

要弘扬协同精神,围绕各类科技创新议题,调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配置最优科研资源,高效汇聚集体智慧,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步伐、提升成效。

要弘扬育人精神,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优秀品质,注重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郭海威,中国传媒大学)

猜你喜欢
工作者总书记科学家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时局图
假如我是科学家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