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在改变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路径

2020-10-09 11:30张伟
中国对外贸易 2020年9期
关键词:贸易消费电商

张伟

疫情正在改变当今社会发展历程,从生活到生产无一例外,中国服务贸易正面临发展路径的重大选择。

从2010年至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在结构上呈现三个明显特点:第一,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部贸易总额不足五分之一,从2010年的12%到2019年的15.8%,每年缓慢提高;第二,服务贸易长期逆差,1995年之前保持顺差,之后长期逆差增长,2019年达到1.5万亿美元;第三,服务贸易的传统优势在运输和旅游两大服务行业,约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0%以上。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主要表现在消费市场结构、服务贸易结构、区域贸易合作伙伴均发生趋势性变化,这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近20年来的重大转折。1至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万亿元,同比下降11.4%,但是网上零售额5万亿元,增长7.3%,占零售总额的25%。1至6月服务贸易进出口呈现结构性变化:一是逆差下降46.1%至4017.1亿元,同比减少3440.1亿元;二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9744.3亿元,占服务进出口的比重达43.7%。1至6月中国贸易伙伴排序更迭,东盟成为第一,欧盟第二,美国第三。6月份美国进出口第一,主要是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口603万吨大豆、小麦、玉米等使然,纵观全年排序更迭带有趋势性。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幅度变化?归根到底是数字技术改变和推进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疫情是全部变化的导火索和催化剂,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破坏了业已形成的市场法则,使用国家手段分裂全球市场,控制科技制空权,操纵企业行为。由于美国是世界强国,其行为加剧了全球市场重构,在许多领域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

中国服务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怎样适应和选择发展路径?当下优先解决哪些问题?综合起来,在商业存在、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和自由人流动四种实现方式原则和框架内,至少有以下四个领域会发生重大改变,以至于影响今后五年甚至十年的路径走势。

第一,转口贸易加强单据处理贸易第三方服务,弱化再出口贸易。传统的转口贸易可分为再出口贸易和单据处理贸易两种。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跨境电商特别是B2B,严重冲击再出口贸易,其中再加工环节一般放在出口方和进口方两端完成。数字化的货物贸易增值服务、金融服务,货物保险、汇算结算、物流服务等第三方服务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成为转口贸易的主要实现方式。仅此一项将会发生数万亿级的交易额。最近美国终止香港贸易优惠待遇,对转口贸易提出严峻挑战。例如,2018年香港出口额129亿美元,转口额5563亿美元,是出口的43倍,57%的转口来自内地各省。要在东南沿海城市港口承接和替代这笔贸易,加快B2B跨境电商发展和单据处理数字化服务是唯一选择,而且刻不容缓。

第二,构建制造业服务数字平台,加快工业入网落地运营。数字平台具备强大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包括起步较晚的信息撮合、技术赋能,其中交易结算、物流配送平台规模最大,例如服务于产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2018年交易规模19.5万亿元,2019年网贷平台成交量达到9649亿元。对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许多智库对今年市场预测较为统一,即今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近万亿元。目前依托数字平台,主要培育产业应用场景,重点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的数据流和产品流。在跨境电商领域,允许通过电子围网等技术手段将海关监管范围扩展到经认定的国内仓、集货仓,构建系统、智能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产品溯源体系,使产业制造和对外贸易一体化高度链接并融合发展。

第三,服务业投资面向服务全产业链并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为宗旨。实现内外双循环尤其是内循环绝不是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城市新基建应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的应用,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多流集成、高效畅通的智慧城市。具体投资项目要补齐全产业链链条,比如学习亚马逊模式,让电商成长为不分国内国际、进口出口、批发零售,是全方位的服务产业链。在城市以社区为平台,社区需要就是投资重点,比如投资新零售分布式商业,在社区建立线下商业网点。比如投资中央厨房解决职工家庭餐饮便利问题。比如建立家政护理中心,解决千家万户尤其是老年人医疗护理问题。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仅仅是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只有让居民切身体验到生活质量的提高,才能撬动居民高储蓄转化为高消费。这才是服务业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第四,消费互联网下一个风口是无接觸经济。统计表明,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55.7%,美国这个比例是82%,消费互联网还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把握好细分市场的质量和效益是发展重中之重,线下体验线上交易是消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精髓所在。疫情之后,无接触经济会迎来高速发展,包括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线上展览、线上旅游、线上办公、线上娱乐等。从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疫苗面市的时间判断,可以预期明年是旅游经济的风口年,境外消费也会出现高增长态势。网上旅游和网上零售不同,它恰恰是线上体验线下交易,比如商家可以更多设计VR、AR、MR场景体验,把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消费品购买放在线上先期体验,由此还可以带动娱乐游戏消费产业的发展。一旦疫情得到全面控制,旅游消费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作者系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首席专家、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

猜你喜欢
贸易消费电商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