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投资稳步发展外商在华投资趋于多元

2020-10-09 11:30覃川
中国对外贸易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商试验区全球化

覃川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预计为-8%。联合国贸发会议《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疫情将使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未来投资前景将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以及缓解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政策有效性。

在此復杂国际局势下,中国企业如何稳健发展对外投资是一大难题。对此,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研究编著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下称报告)于近日出版,全方位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开拓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研究的新视角。

报告为企业出海导航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由总报告、榜单篇、调研篇、专题篇、案例篇和附录六部分组成。

总报告归纳总结了2018—2019年全球对外投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以及外商在华投资的情况、特点与趋势。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如何应对欧美发达国家对外资审查趋严的形势,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企业如何投资美国,以及“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

在榜单篇中,课题组分别从走出去与引进来两个视角,通过对企业走访调研、发放问卷调查、跟进电话访谈、定期组织专题论坛、研讨会、媒体新闻监测等方式,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情况进行了收集与研究。以投资体量、影响力、发展潜力等为重点考察因素,通过专家评议,综合评选推介出“2019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十大企业”与“2019年中国企业全球化十大企业”。

课题组还通过“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等活动邀请政商学各界专家进行多次研讨,整理汇编专家学者与企业家观点,形成调研篇。探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真实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出台后,外商投资如何迈向新时代。

在专题篇中,课题组深入探讨了国际投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企业面对复杂的海外投资形势如何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面临的合规问题,投资便利化议题的演进,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途径与方式,境内国际产业园建设经验等热点问题。

在案例篇中,课题组精选了CST中国、中国交建、奢翔公务航空等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解读,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最后,在附录中,部分汇总了CCG收集统计的2018—2019年对外投资事件,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帮助。

中企全球投资稳步发展,“一带一路”投资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企的全球投资总体稳步发展,对外投资存量全球占比不断提升,海外并购行业趋于多元。同时,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成效显著,占中企对外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

报告提出,中企对外投资三大趋势。首先,“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增大,或将重塑全球投资新格局,吸引更多中企加入。其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企在跨境电商行业将迎来更多投资机会与发展机遇。再次,中企对外投资方式将更为多元。

在此基础上,报告总结出中企全球化发展遇到的五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给中企海外发展带来极大不确定性。报告建议,政府、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携手做好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同时,深入发掘亚非拉新兴国家的投资机会。

二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外资审查趋严,中企成为重点审查对象。报告建议,企业需加强对高技术领域海外投资的前端布局。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优秀科技人才,对接全球前沿技术。

三是“一带一路”建设仍有难点,部分欧美国家对此倡议存在误解与疑虑。要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需增强其多边性,运用多边规则推动全球合作,打破欧美国家固有思维。

四是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取得显著建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包括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相对较少,园区功能有待升级。而且,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实际运营中,时常遇到资金、配套服务等因素的制约。报告建议,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转型升级,提升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形成上中下游配套发展的产业;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建立健全双边政府长效沟通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东道国政府参与经贸合作区建设的积极性,为经贸合作区的顺利发展建立制度保障;提升经贸合作区的资金、人才及各项配套服务的支撑水平。

五是中美贸易争端几经波折,至今未决,可能触发全球新一轮经济衰退。报告建议,改善中美贸易统计方法,公平公正的显示包含旅游、留学等服务贸易在内的两国所获价值;完善《外商投资法》细则的制定与落实,加大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并以此回应美方对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移等中国法律问题的担忧;坚持维护多边贸易机制,建议中国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加强中美企业合作,使双方无法“脱钩”;积极开展“州级外交”,加强与美国州级和市级政府的合作。

外商对华投资稳步增长,投资形式更加多元

报告指出,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国地位,外商在华投资数量与金额稳步增长,在华投资形式更加丰富多元。

长期以来,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坚持并扩大对外开放,致力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通过连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坚持多边主义,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并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出台《中国外商投资法》,加强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通过出台《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政策,营造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

报告称,受疫情影响,从短期看,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都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中国仍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

首先,中国致力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预计外商投资规模将趋于稳定。

提升外资质量是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方向,高技术产业将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重要方向。

在区域分布格局方面,外商在华投资一直以来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市场潜力、消费水平、开放程度等都有重要关系。近年来,中国积极鼓励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家发革委、商务部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在中西部目录中进一步增加劳动密集型、先进适用技术产业以及配套设施等条目,不断加大对中西部承接外资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配套服务等方面逐渐完善,外商在华投资区域分布上有望更为平衡。

当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外商在华投资三种主要形式。随着汽车、能源、金融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的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外商在华独资项目纷纷落地,外商独资企业成为最受青睐的形式。

2013年,中国在上海建立了首个自贸试验区。此后近7年时间里,相继设立了18个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球发展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同时,中国还瞄准了更高水平的开放——探索自由贸易港的建设。2018年4月,海南被赋予这一使命。随着《外商投资法》于2020年1月开始施行,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对外资的保护,对外资企业产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保护,将会在自贸试验区得以贯彻。报告建议,在条件成熟的自贸试验区对全球FTA贸易协定中的“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原则进行先行试验。

“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将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新高地。”报告称。

猜你喜欢
外商试验区全球化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谁是冒牌外商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