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亟待在国际基建市场突围

2020-10-09 11:30夏晓
中国对外贸易 2020年9期
关键词:复产肺炎融资

夏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际基建市场各类挑战和风险显著增加,企业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空前加大。当下,如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破重围,转危为机,成为走出去中国企业的重要议题。

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6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所带来的快速巨大冲击,以及防控措施所造成的经济停摆,将使全球经济2020年萎缩5.2%,这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境外基建业务将受到由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乃至衰退,以及由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的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呈快速蔓延和长周期趋势,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开发和项目履约。由于各国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临时限制入境等管制措施,人员出入境和设备物资供应受阻,导致部分中国境外工程在建项目停产停工,新项目开发中断,企业生产经营和合同履约风险加大。此外,疫情期间,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失业率不断上升,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疫情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风险也在加大。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抑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国际基建市场短期下行趋势加剧。据商务部统计,2020年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05.8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受国际经济下行、疫情全球蔓延、油价低位震荡、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基建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多,资本避险情绪持续升温,国际基建市场资金缺口将继续扩大。同时,疫情蔓延正加速冲击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的可持续性,进一步限制其实施基建刺激措施的能力,政府被迫将有限资金投向疫情防控、改善民生等领域,短期内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受到进一步抑制。

传统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在具体操作层面仍面临较多困难。目前,传统的EPC、EPC+F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加大,金融机构暂缓放款,融资框架项目急剧减少,合作国普遍要求国际承包商通过投资参与其项目建设。目前,我国企业项目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主权担保,项目融资、次主权担保模式难以被普遍接受,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资金落地困难。这些问题造成企业参与境外投融资项目“签约难、生效难、落地难”。

各部委和金融机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

各部委和金融机构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纷纷出台系列措施助力企业抗疫和复工复产。

2月21日,国家开发银行设立第一批总体额度1200亿元人民币、外汇50亿美元的复工复产专项优惠利率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2月28日,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通知,通过提供低成本融资、外汇专项流动资金贷款,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和提供多样化本外币融资服务等方式,对受疫情影响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企业给予开发性金融支持。3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推出100亿美元稳外贸和共建“一带一路”外汇专项贷款,重点支持进出口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和外资重大项目建设。4月下旬,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就精准服务“六稳”“六保”推出系列措施:设立第二批3500亿元(含外汇100亿美元)复工复产达产专项贷款,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设立40亿美元国际物流供应链专项外汇贷款,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企业海外仓、物流、港口等项目建设及运营融资需求。

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500亿元人民币外贸产业和制造业企业专项纾困资金,集中支持相关产业聚集区域,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重点区域,助力外贸产业、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复工达产。在出台临时性特殊信贷政策方面,进出口银行通过放宽客户评级授信準入要求、下放部分业务审批权限等举措,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对外贸领域客户及疫情防控重点客户的信贷投放。为了保障受困企业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进出口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建立快速审批通道,优化评审流程,简化审批报告,对稳外贸领域客户的评级、授信,明确优先受理、优先评审、优先上报。

中国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建议

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国企业应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加快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培育业务新的增长点。

一是加强风险管控。完善各项管控措施,保障人员健康安全,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强化合同执行和维权;妥善处理好与项目所在国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尽可能地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注重国别风险研判,集中资源,优选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和制度健全的国别,从源头把控风险。

二是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整合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挖掘项目前伸后延的价值和盈利点,尝试投建营一体化类项目,重视项目投资、运维等环节的收益,形成设计咨询、投资运营与承包工程相互促进的业务发展模式。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专项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的融资和市场化筹资渠道。加快投资拉动类项目的开发力度,积极探讨尝试PPP、区域规划和综合开发、小比例投资入股等业务模式,加大对中高端新市场的开发力度。

四是深耕亚洲市场。亚洲是中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合作的重要市场。根据ENR统计,我国企业在亚洲市场的业务份额达40.8%。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亚洲仍将是潜力最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市场。疫情之后,我国和亚洲国家经贸合作会更加紧密,利益融合将进一步加深,要在用好政策性融资和援外资金的基础上,发挥长期以来深耕亚洲市场的优势,积极开拓周边市场。

五是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2020年,中国政府开始规划和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基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将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激发更多新需求、创造更多新业态,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同时也将为基础设施投资者、建设者创造新的机遇。

六是合作共赢。各方只有通过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才能共担风险,实现互利共赢。企业要继续与国内外合作伙伴深化合作,进一步提升投融资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优化合作模式,积极拓展疫情后国际基建市场的新机遇。

猜你喜欢
复产肺炎融资
来势汹汹的肺炎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政策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