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行业领域内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2020-10-09 00:03贾瑞陈邦琼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贾瑞 陈邦琼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服务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前提。而传统的校企合作,越来越暴露出一些弊端,那么如何探索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利用企业的市场敏锐性,为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而不断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是目前新兴行业人才培养所面对的棘手问题。

关键词:双元制;无人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9-0067-02

无人机即空中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空中作业,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非载人飞机。目前无人机除了在军事领域中执行侦察、监视、火力打击、通信等多种任务外,在民用领域亦可完成农业植保、灾害评估、地质勘测、航拍航测、警用高速公路巡查、森林防火、海事巡逻等多种任务。另外,在农作物生长监测、农业植保、林业防火等农林业中,无人机通过及时快速地传递信息,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不可或缺的工具。由此可见,无论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或是农业低空作业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也带来了大量的无人机操控及应用人才的需求。

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无人机销量约2万架,其中军用无人机约占1.4%,民用无人机占98.6%。201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销售规模已经达到4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油气管道巡检、安防等将成为无人机应用的热门领域。因此,未来5~10年无人机将迎来产业化浪潮,进入黄金发展期,对应的无人机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将出现井喷。随着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相关政策的出台,无人机行业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低空空域开放力度,并简化了审批流程,加大资金支持,强化人才培养,支持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通用航空类专业,培养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

以蘇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是具有鲜明“双元制”特色的高职教育院校,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注重以区域经济结构为背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在学院的“双元制”政策指引下,各二级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始终比较紧密。电子信息学院近来年,先后与近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师资工作站等,与企业一起对学生开展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教学活动,极大促进了学院的教与学。

1校企合作新模式

1.1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较为简单单一,缺乏可持续性。一些校企之间存在人才供求“错位”的现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多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因为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需要较长的周期,期间企业不会有任何收益,反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投入,所以会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1.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中的校企合作界定为:与新兴无人机行业的无人机企业(苏州市大智无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新兴领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无人机行业是近几年的新兴行业,无人机企业也是在这种新兴行业刚起步时的新型企业,无论行业还是企业都处于初创期,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处于未知的状态。作为为市场提供高新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探索创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市场培养输送匹配人才,一直都是高职院校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与无人机新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在新领域新行业中共同探索,共同扶持,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非常重要[2]。

本文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利用企业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对市场发展方向的把控能力、对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的快速反应能力等,利用学校在师资、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校企合作共建无人机社团,共建无人机工作室,在社团及工作室成长的过程中,由合作企业牵头承接企业项目、以企业为主辅导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校企合作承办相关竞赛等,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技术应用品牌,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积累,之后进一步校企共同创建适应市场需要的无人机专业[3]。

在校企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培育的师生再反哺社团反哺工作室,进一步反哺企业,为企业服务。由此,形成师生紧跟市场步伐,企业享有人才储备,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良性循环,为学院的发展带来活力与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电子信息学院与飞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5月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就专业社团——无人机社团的创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探索。依托飞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无人机方面的专业能力来创建无人机社团,是电子信息学院在教学上的改革性的新探索。以往的学生社团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信息相对封闭,围绕的基本是对学生接触的一些知识的再扩充、再创新。而此次创建的社团是以企业为专业主导,学校老师为辅进行管理,该社团主要是以“服务企业”为目标,帮助学生和老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打开学生的眼界与格局。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学生也能将企业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带回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的教学工作。

2校企共建社团模式

作为校企合作模式的一部分——共建无人机社团,通过前期的企业宣讲、带学生去参加空中机器人比赛、开设无人机技术公选课等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来参加社团。社团成员由企业选派指导老师,学院选派校内专任教师及学生组成。社团成立后,社团成员在企业及学院的双重引导下,参加相关比赛、企业项目及校内的学习培训,让师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成长[4]。

我院的无人机社团已于2019年10月成立,且成员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及课程学习、学习培训等,于2019年12月参加了全国植保无人机大赛,并荣获了二等奖。此次社团获奖,是社团工作的一大推进,也是对选择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模式的一次证明。接下来,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无人机社团,实现良性发展[5]。

3探索成立无人机工作室

在社团建立并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在企业的带领下,探索成立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企业技术员、校内专任教师及部分无人机社团成员组成。工作室逐步承接企业及行业项目,实现工作室的部分盈利,实现工作室师生及企业的创收。工作室通过辅导学生竞赛、承接企业项目等途径,可以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与企业合作共创科技成果(专利、软件著作等)。在此过程中,师生的实践能力及创业思路会逐步开阔,与社会的纽带逐步加深,工作室会逐步积累对新行业项目的应用开发能力、高水平技术能力及对新行业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同时自身的师资也得到培养。

在不断进行积累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开设无人机课程,为开设无人机专业做好蓄力,储备新生力量。

4结语

在社团和工作室的建设中,吸收已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可以指导新入的成员。成员主要是大一的新生,有活力,有激情,这样经过一年的学习培训后,再进行老带新会有更多的优势。但是,一方面这些学生由于刚入学,缺乏经验也易冲动,需要由老师和企业的技术员一起带领,建立严格的社团制度和学习考核方案。另一方面工作室的成立要有企业员工的参与,校内老师参与学习,社团成员是主要力量。由于现在的高职学生生源复杂、缺少社会经验、专业知识缺乏等,且人生观世界观等易被外界影响,有的还会沉溺于网络游戏等,因此这些社团及工作室成员必须要有学校专任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企业的项目,才能保证对他们价值观的引领及良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贾瑞.校企合作下的无人机社团建设: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J].海外文摘,2018(22):80-81.

[2]魏茵,郑成华.依托科技类社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课程教育研,2018(37):172.

[3]谢金.高校学术型社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2017(2):68-69.

[4]周勇,杨文燮.构建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中心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何以可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86-90.

[5]汤伟伟.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发展与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63-66.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