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原创歌剧创作的发展方向

2020-10-09 10:04王鑫鑫
艺术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原创发展方向中国

王鑫鑫

摘 要:中国歌剧自《白毛女》起,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剧目也相当丰富。中国歌剧迅速发展起来,走着一条与西方歌剧完全不同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发展之路。中国歌剧在音乐创作形式上、音乐题材、体裁上,并没有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以多样化的面貌出现的。

关键词:中国;原创;歌剧创作;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4-000-02

与西洋歌剧创作相比较,中国的歌剧创作起步较晚,并且差异较大。前者虽然发展比较成熟,积累较丰厚,但是,无论音乐创作还是艺术表演,似乎都是在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中发展进行。

一、中国歌剧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民族声乐体裁包括歌剧中的宣叙调、咏叹调等样式;歌剧中的宣叙调是一种独唱体裁,也叫“朗诵调”,旋律近似于说白,节奏比较自由。而咏叹调又叫“咏唱”,原意是抒情独唱曲。通常篇幅较大,且富有戏剧性,集中体现剧中人物形象或内心心理活动的刻画,旋律性强,表现力丰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黎锦辉创作了一系列的儿童歌舞剧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小画家》等共12部。这些作品以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适合儿童心理的生动有趣的情节,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流畅上口的曲调,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反对旧的制度和旧的礼教。这些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黎锦辉是第一位拓荒者,他为中国歌剧创作开了先河。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诞生了《兄妹开荒》〈鲁迅艺术学院秩歌队五大化、李波、羊路由编剧,安波曲〉这样的秧歌剧。这种新鲜活泼、载歌载舞的新型广场歌舞剧立即受到延安军民的欢迎,继而逐渐推广开来,陆续创作了如《夫妻识字》(马可曲)《刘顺清》《杨勇立功》《光荣灯》《牛永贵挂彩》《惯匪周子山》等秧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无论是在当时的社会影响还是给予中国歌剧本身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深远的和永久性的。他们成功地把西洋歌剧的艺术经验和藝术手段与秧歌剧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白毛女》《刘胡兰》《王秀鸾》《赤叶河》等一批新型歌剧,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艺术形式。

二、原创歌剧作品创作的多样化

对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优秀名歌演唱,许多人都很怀念。这是因为1949年之后,许多优秀的音乐工作者深入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学习、收集、整理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创作、整理、改编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像《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等,这样也就推出了一批风格各异的民歌演唱家,我国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就是由于演唱了这些歌曲和歌剧才让人们认识并喜爱的,如郭兰英、才旦卓玛、何继光、王玉珍等著名歌唱家。

如果没有作曲家们创作、整理、改编这些不同风格的原创歌剧作品,那么就不可能涌现出这样一大批演唱风格不同的歌剧演唱家。民族歌剧也是如此,虽然数量较少,但均成为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精华,每部歌剧的音乐唱段,既有专业演员长久保留的传统演唱曲目,也有群众能经常挂在嘴上哼唱的选段,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青睐。《绣红旗》《红梅赞》,至今还为人们经常吟唱。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在当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而《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样大型的唱段,既是专业演员经常演出的曲目,也是人们热衷欣赏的歌曲。这些唱段、歌曲的素材都来自民间,来自我国众多的民歌、戏曲、曲艺音乐,是广大音乐创作工作者多年在民间收集采风,经过精心细致整理、反复雕琢、推敲创作而成,所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是以浓郁乡土气息的四川民歌为主调,广泛地汲取了最富生命力的川剧、婺剧、京剧、越剧以及当地的曲艺说唱等音乐语言,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特征,与此同时其歌唱旋律还不失流畅。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艺舞台迎来了春天,激发了不少音乐工作者积压多年的创作热情和乐思。而市场经济的活跃,近几年来让群众喜闻乐见、优美动听的歌曲却日渐稀少。每两年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早几届比赛,还总有几首大家公认好听的、具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歌曲在群众中咏唱流传,但近来几乎没有几首歌曲能传开流行。这些歌曲中有些还是很优秀的,但总是固定的风格与模式,开始还能让人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民族歌剧也是一样,“文革”后音乐工作者也创作了不少颇有特色的民族歌剧,如《启明星》《党的女儿》等,但这么多的歌剧,除了几首还有专业演员还唱一唱的选段外,很难有一首能在老百姓中咏唱流传,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的选曲《万里春色满家园》应该运用现代民族歌唱法演唱,而大型现代歌剧《苍原》中的《情歌》,就应该采用美声唱法来演唱。

三、中国原创歌剧创作积极的教育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通过经典歌剧和技巧娴熟的演唱赏析及研究,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增强演唱者的能力,丰富演唱者音乐会曲目,使演唱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的感受。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寓教于乐式的审美教育,陶冶性情,启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使人们的心灵被荡涤震撼,进而使人的品格得到升华。

一部歌剧和一首歌曲的艺术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真实的,具有教育功能的。她的作用也是无穷的。《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年代,为鼓舞中国人民英勇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歌剧《草原之歌》中的选曲《飞出这苦难的牢笼》,则采用了质朴而优美的藏族民歌和山歌,吸收了西洋作曲的某些技法创作而成。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就是采用湖北天沔花鼓戏和天门沔阳潜江一带的民歌为素材创作而成。

四、中国歌剧创作的多要素发展方向

(一)角色的年龄解读

不同年龄段的人物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必须要注意所塑造人物所属的年龄段。根据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通常将人物的年龄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有差别。就形体动作而言,由于人在青年时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体魄也会强健。因此在创作青年这类人物时,就需要以身形矫健、动作敏捷,朝气蓬勃的人物形体动作为主要特征。而人到了老年时,形体动作就会表现出一种衰弱感,老年人行动迟缓、反应慢。因此,在动作处理上要表现出处处小心翼翼、慢中求稳的状态。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生活经历、环境遭遇中也会表现出种种差异。即使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也是如此。单就老年人而言,有的老当益壮,有的却躬腰驼背,步履维艰。所有这些外表形体上的特征,都和人的经历、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创作人物时,不能按固定的模式去演,必须根据人物的身世、遭遇塑造各种人物形象。[1]

(二)角色的身份解读

与人物的身份有密切关系的因素为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职务、地位等。这些因素会使人物表现出某种习惯动作、身形姿态,并表现出某种内在的气质。例如,解放军战士较英勇严肃,工人较粗犷、豪放等。因此,表演者应该细致观察各种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体态特征、内在气质,从而为塑造人物打下基础。例如有敏锐观察力的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被观察对象的形体动作上判断出一个陌生人的职业特征和他的身份。例如在歌剧《星光啊星光》中,少女蒙蒙出身于干部家庭,是红卫兵小将。她不是英雄,但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红卫兵小将的一种典型。[2]

(三)角色性格特征

角色性格特征,是通过对剧本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如通过剧中某男与家人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对周围发生的事和物的关系中得出其性格概括为:“这个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舍身救国”或是“阴险、狡^、凶狠、毒辣”。这些相对集中又有形象感的概念,使得表演者对角色的性格有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可直接提示表演者选择什么样的形体动作,用什么样语气、语调讲台词,组织什么样的内心独白更符合人物性格,以及用什么眼神来看对方,用什么形体姿态来表现这种性格等等。

对于角色性格的认识和分析,能够使表演者更从容地从“我”走向角色。然而从角色的性格概念到角色的行动,声乐表演者的艺术创作个性又进一步得到體现,这时的再创造可以使原先的剧本中的角色性格进一步得到发挥。

性格在心理学中的概念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对周围的事和物的态度的总和”。每个剧本中的人物角色都被作家视为一定的“社会人”的代表,通过艺术的典型化处理成为特定的人物。剧中必然在这个人物的语言、音乐主题处理和安排中给予他一定态度或情感的倾向,或通过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言来交代此人的性格特征。

五、结束语

中国原创歌剧紧跟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既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又不断推陈出新,既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又不因循守旧,因而,满足了各个时期人民的音乐文化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原创发展方向中国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