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名画中的马蹄声(下)

2020-10-09 10:42曾孜荣
幼儿美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蔡文姬轿子匈奴

曾孜荣

北宋畫家李公麟的《西岳降灵图》,表现的是西岳山神金天王出巡的场景,也是宋朝官员、贵族们出行的写照。主人公骑高头大马,身边簇拥着随从,身后还有鬼神加持。在长长的马队之后有豪华的大车和轿子,轿子前有四个轿夫,后面被挡住了,但无疑也有四个人,八抬大轿,尽显奢华。人们都骑着马,为什么还要备着车和轿子呢?因为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骑马,而遇到下雨、刮风或路况不好时可改乘车或坐轿子,这样的排场已经到了奢侈的程度。再看北宋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面中桥上为什么挤了那么多人呢?原来有一位官老爷坐着轿子正在过桥,对面一位大将军骑着马也准备过桥,二路人马狭路相逢。轿子最前面的轿夫伸着手,好像在说:“知道我们轿子里坐的是哪位大人吗?快退回去!”马队前面那位穿着马甲的,双手一插,似乎在说:“我们家将军也得罪不起,要不您让让吧!”画面定格在了这个喧闹和生

动的瞬间。

在《清明上河图》里还有这样一位,这个大户人家用牛车装满了整整一车货物,也许是准备外出经商,他骑着高头大马,即将出发了,这时他的小儿子追出家门,送别父亲。大家知道《清明上河图》的精彩不只是我们看到的密密麻麻的人物和车马,而是这每一个人物都有各自的角色,有各自的性格。父亲出远门,他的孩子追着、吵着跟出来,这一幕放在今天,也是习以为常的。

《清明上河图》高大的城门把整个画面分为两段,一支驼队穿门而出,又将画面连接起来。牵骆驼的人虽然穿着汉人的服饰,但是我们看他的脸,高高的鼻梁,深深凹下去的眼窝,这是一个外国人,也许是沿着“丝绸之路”而来。

《清明上河图》中这座宏伟的城市汴京很快就毁于金人的战火之中,史称“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及六宫后妃等人被金人抓到了北方。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南宋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昌盛的王朝。南宋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正如《春游晚归图》所绘:一老臣骑马踏青回府,前后簇拥着几名侍从,或搬椅,或扛兀,或挑担,或牵马。老臣持鞭回首,仿佛意犹未尽,表现了南宋官僚悠闲的生活,令人想起南宋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金之间的战争持续百余年之久。宋高宗向金提出议和,企图保住赵宋王朝在南方的统治地位,与金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金将宋徽宗赵佶灵柩和宋高宗赵构的母亲韦皇后送回南宋。韦皇后是北宋时宋徽宗的嫔妃,因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战乱中随丈夫宋徽宗被押赴金国,到北方不得已嫁给金人,并为金人生育了子女,最后韦皇后被宋高宗迎回南宋。对于韦后回归南宋这件事,画家们马上联想到东汉末年蔡文姬的故事,他们觉得蔡文姬的故事和韦皇后的故事很相似,所以在南宋的时候,有很多画家画“文姬归汉图”借古喻今,也叫《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卷将文学和绘画完美结合的史诗般的连环画作。东汉末年,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南匈奴趁机叛乱,攻入中原。匈奴人所到之处,不但抢夺财物,还掠夺妇女。被掳的妇女中,文才兼备的蔡文姬就在其中。匈奴的左贤王爱慕蔡文姬,便命人将她抓走,画面上穿着蓝色服装的是匈奴人。匈奴人包围了蔡文姬的家并抓走蔡文姬,抬箱子、搬行李,场面一片混乱。蔡文姬随匈奴军队开始了漫长的跋涉,辽阔的塞北大漠苍茫而萧条。一路上,蔡文姬忍受着莫大的屈辱。结婚这一天,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可是蔡文姬一脸的哭相,十分不情愿。夜晚,她常常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可是走出帐篷一看,眼前还是无边无际的荒原和天边的一轮明月。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同,蔡文姬总是一脸愁容。左贤王为了让蔡文姬高兴,请乐师来家中表演,有的吹短管,有的弹琵琶。

过了几年,蔡文姬在这里生下了两个孩子。孩子们慢慢长大,画中一个孩子围着她转,另一个被抱在侍女的怀里。文姬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转眼间已经在匈奴生活了12年。

突然有一天,有两位汉朝的使臣骑着马来了,说要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去。文姬终于盼来了回故乡这一天,这是她此生最大的夙愿。然而,回乡之日,就是与丈夫、孩子别离之时,面对着在胡地对她情深意切的丈夫左贤王,还有她的两个未长大成人的孩子,《胡笳十八拍》在第十三拍中着重描述了这一生死离别场景,也是故事的高潮:驼车已经整装待发,左贤王和其他送别的人个个掩面悲泣,大儿子一边哭一边拉着妈妈不松手,小儿子在保姆的怀里,哭喊着往母亲怀里扑,她心里五味杂陈,只觉得柔肠寸断。

蔡文姬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辚辚车轮的转动中,12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蔡文姬感慨万千。左贤王送别妻子,一直送到胡汉分界的河边。在返回的途中左贤王还频频回头遥望河对岸,画面没有声音,但我们似乎能听见风吹旗子的声音,我们也能听到马蹄的声音。

文姬途经苍茫的河西走廊,随从们渴了就凿开冰喝水,饿了就挖草根吃。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家乡。十八拍是最后一幕,和第一拍的场景一样,还是蔡文姬家的院子,使臣们把礼物往家里搬,父老乡亲都来了,亲戚们围着文姬嘘寒问暖。家里还来了小孩子,见到文姬阿姨,孩子跪在地上向长辈叩拜。当文姬看到这个和自己孩子一样大的小孩儿时,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思念和悲痛,泣不成声。蔡文姬的故事是南宋的文人画家们不断表现的题材,丝路上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都体现在画中。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与征战相关的马匹失去了其重要性,表现马的画不如汉、唐多。到了元朝,由于蒙古人骁勇善战,骑马得天下,表现马的绘画又多了起来。赵孟?的《调良图》中,大风把马鬃、马尾吹起,马依然低头凝视,从容地站立在风中,一旁的人扬起衣袖遮住脸,同时转身看马,表现出安然与清逸之态。赵孟?的儿子赵雍,也擅画人物鞍马,《马戏图》记录元代马戏表演,马匹交错跑动,快如疾风。众人在马上玩起杂耍,人与马的动态被描绘得自然生动,充满节奏感。

马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也是战场上重要的作战工具,马与古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传统绘画中,表现马的题材经久不衰,人们通过养马、画马了解马的习性,画家们用马的品性来寓意人的精神品格。元朝覆灭以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的军队因为跟蒙古人之间反反复复的拉锯战,决定封锁嘉峪关。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元朝,持续了一千多年的丝绸之路就此中断了,丝绸之路上的马蹄声也逐渐远去!

猜你喜欢
蔡文姬轿子匈奴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一生三嫁
闲话““轿子””
超越
义退匈奴兵
蔡文姬(下)
飞将军抗匈奴
蔡文姬辨琴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