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分析

2020-10-10 08:03赵保奎
铁道建筑技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钢柱剪力墙受力

赵保奎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0)

1 国内钢结构住宅发展及现状

众所周知,钢结构建筑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同期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最早出现的钢结构住宅是20 世纪末建成的上海北蔡住宅,而欧美发达国家在20 世纪中叶已趋于成熟,典型工程有范斯沃斯钢结构别墅和巴黎波特-代斯-里拉斯公寓。 近些年来,随着装配式概念被重新引入和积极推广,新型材料的不断研发及计算软件的日趋完善,钢结构建筑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因国内该体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相对不成熟、认可度和普及率还较低,因此现阶段国内钢结构建筑体量相对较少,仅占国内建筑总体量的1/5 左右,至于钢结构类型的住宅则更是凤毛麟角,只占钢结构建筑总体量的1/10 左右,钢结构住宅理念的应用、推广及普及已迫在眉睫了[1-2]。

21 世纪初,我国开始提倡大力发展新型建筑产业,这为钢结构的发展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机遇,这样一来无疑会加速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在一些大中型城市陆续开展了钢结构住宅的设计、研究和工程实践等工作,陆续建成各种结构类型的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如上海的中福城、北京的晨光家园等。

钢结构作为建筑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引领着建筑行业不断向“四新技术”发展,钢结构体系目前在公建中认可度已相对较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住宅方面也会被完全接受和认可[3-4]。

2 钢结构住宅体系分类及优缺点分析

2.1 轻钢龙骨钢结构体系

轻钢龙骨钢结构体系在北美及欧洲各发达国家地区技术已成熟,体系已健全,在国外建筑中被普遍认可和应用,常用于2 ~3 层低层住宅和别墅,该结构体系由传统木结构体系衍生而来。 作为该体系主要受力构件的梁、柱一般采用轻钢龙骨组合而成,截面形式有C 型、H 型、矩形等,可根据受力要求单根或多根组合。 材质一般常用的有两类:一类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本身自重较轻,仅为普通钢结构的40%左右;另一类是热轧型钢,一般为矩形钢或H 型钢轧制成竖向钢柱,H 型钢轧制成钢梁。 截面尺寸可根据结构部位、荷载、构件尺寸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00 ~300 mm 之间。 轻钢龙骨钢结构体系的围护结构、分隔结构等重要构件,在工程实践中一般常采用镀锌钢板,为了满足受力要求镀锌钢板一般经过防腐和冷弯处理[5-6]。

该体系的优点:

(1)构件可实现工厂流水化排产加工,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

(2)承重构件梁和柱可以隐蔽到墙体内部,便于装修,整体美观。

(3)结构本身自重轻,仅为传统砖混结构的1/5。

(4)受益于材料自重轻这一优点,能够实现便捷安装,大幅度地缩短建设周期。

(5)地基、基础的设计、构造和处理简单。

该体系的缺点:

(1)节点部位铰接设计,整体抗侧刚度较小。

(2)施工成本较高,约为砖混结构的3 倍。

(3)型钢种类较少,结构体系较单一。

(4)国内类似工程施工数量少,工程经验尚欠缺。

2.2 β 钢框架体系

“β 钢框架体系”即贯通梁构造体系(见图1)。该体系主要受力节点按照单向抗侧力进行设计和验算,竖向钢柱可根据使用需求错轴线布置,也可上下非对齐贯通布置,构件布置灵活,但承载能力相对较小,因此仅适用于低层钢结构体系。 施工操作相对简单,可实现全装配、全干法的拼接操作[7-8]。 2017 年建成的积水姑苏裕沁庭项目低层联排别墅部分(雅居)为“β 钢框架体系”应用的典型案例,通过ETABS 分析软件进行结构验算,所有构件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图1 β 钢框架体系(单位:mm)

该体系的优点:

(1)打破了传统钢柱竖向贯通对齐的理念,可以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设计调整钢柱位置,房间布置更加灵活。

(2)构件可实现工厂加工,有效缩短建设周期。

(3)梁柱节点连接形式可设计为铰接,也可设计为刚接,利于承载力整体加强。

该体系的缺点:

(1)结构抗侧刚度较小。

(2)施工高度受限,验算高度一般不超过15 m或6 层。

(3)成本相比较传统砖混结构而言偏高。

2.3 钢框架结构体系

该体系主要依靠框架梁和柱的共同作用分别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保证结构的整体耐久安全稳定。 框架梁常用截面形状有H 型、工字型和箱型等,框架柱常用截面形式有H 型、矩形等。 可根据受力要求采用纯钢结构和劲钢结构,目前该体系在建筑体系中技术最为成熟,受力最为可靠、认可度最高、应用最广泛[9-10]。

该体系的优点:

(1)梁柱截面小、跨度大,平面布局灵活,可实现较大开间设计需求。

(2)结构自重相对混凝土结构较轻、延展性好、抗震性能优越。

(3)杆件形状规则,制造和安装简单。

该体系的缺点:

(1)因缺少侧向支撑构件,抵抗侧向力能力较小,侧向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较大。

(2)梁柱节点形式采用刚接或半刚接,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集中应力,导致结构出现破坏。

(3)湿作业施工体量大,影响建设工期。

2.4 钢框架+支撑体系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是在钢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设置部分斜向支撑构件,起到支撑钢框架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中钢柱承受上部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钢梁承担上部传递下来的水平荷载,支撑构件抵抗侧向力,形成双重抗侧综合体,可适用于高层钢结构住宅(见图2)。

支撑构件可选用角钢、槽钢和圆钢等,支撑方式有人字形、十字形、V 字形等,其主要作用是增加结构的抗侧能力。 支撑部位一般可选择在外墙、分户墙、楼梯间等便于后期通过装修隐蔽的部位,可根据需要一跨或多跨布置。

2018 年建成的河北沧州天成岭秀·岭樾府钢结构住宅,层高27 层,设计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框架柱截面尺寸采用B300 mm ×550 mm ×30 mm、B300 mm×450 mm ×20 mm、B400 mm ×700 mm ×35 mm 几种截面,框架梁截面尺寸采用HN400 mm× 150 mm、HN400 mm × 200 mm、HN300 mm ×150 mm几种截面,钢支撑采用B300 mm×200 mm×20 mm 和B150 mm×250 mm×14 mm 两种截面,平均用钢量为65 kg/m3。

该体系的优点:

图2 钢框架+支撑体系

(1)支撑构件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钢梁和钢柱整体性,稳定性,承载力大幅度提升。

(2)增设的支撑体系加大了结构侧向刚度,有利于减小梁、柱的截面积,利于节约钢材用量和建设成本。

(3)构件可实现工厂化排产及加工,施工周期较短。

该体系的缺点:

(1)节点部位为钢梁、钢柱和钢支撑三种构件的连接形式,连接构造较复杂。

(2)力的传递较复杂,传递线路较长。

(3)支撑体系的存在会对门洞口的位置设置产生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布局的灵活性。

(4)支撑部位无法采用成品墙板进行功能性隔断,只能采用砌筑方式,因此势必会增加湿作业工作量,影响进度。

2.5 框架+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框架+支撑+剪力墙体系是在钢框架+支撑体系的基础上深化而成的,在原结构基础上再次增加剪力墙结构,以进一步加大抗侧能力,适用于高层、超高层住宅(见图3)。

图3 框架+支撑+ 剪力墙结构体系

2017 年建成的河北唐山某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应用的就是框架+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层数22 层,建筑高度67 m,建筑外轮廓尺寸33 m×16 m,建筑总面积10 000 m2,平均用钢量80 kg/m3,按照8 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计。

该体系优点:

(1)剪力墙和支撑结构共同形成双重抗侧力体系,可以相互分担水平地震作用力,因此可根据客户需求适当减少支撑构件或剪力墙。

(2)单一材料,时间成本低,经济性较好。

(3)装配化程度高,便于施工。

该体系缺点:

(1)新增剪力墙体系,会产生大量湿作业施工。

(2)端部及角部边缘约束构件受力较薄弱。

(3)平面布局相对单一。

2.6 钢管束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管束组合剪力墙结构适用于高层、超高层住宅,该结构体系主要特点有利于改善端部及角部构件的受力,它是在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结构体系。 它集成了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同时,它具有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容易满足住宅建筑多变的平面布置等优势,实现了构件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制作、机械化安装,易于工程质量控制,节能环保,目前已逐步应用于包头万郡·大都城、山东蓬莱新港社区等多项住宅建筑群(见图4、图5)。

图4 钢管束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

图5 钢管束示意

2016 年建成的万郡·大都城项目,作为全国最大的抗震、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样板工程,成功地应用了该结构体系,总建筑面积约100 万m2,层数33 层。

3 结束语

我国的装配式钢结构目前仍处于创新理念阶段,发展状况仍需进一步提升,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但这种结构形式本身有其突出优势,如绿色、节能、环保、便于施工、经济适用、安全稳定、抗震能力强,这与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理念、绿色文明施工理念相一致,势必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及发展领域,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我国建筑业新模式[11-12]。

猜你喜欢
钢柱剪力墙受力
大截面矩形厚板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技术研究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基于MIDAS/Civil连续钢构的上部结构受力分析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设计的探讨
跨多层支护结构的地下室钢柱施工技术
跨多层支护结构的地下室钢柱施工技术
钢柱为什么倒下
“弹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