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东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研究

2020-10-10 02:53王韵霏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服务业

摘 要: 中小微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也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的关键力量,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遭遇严峻挑战。本文以聚集大量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业为例,梳理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的难点、痛点,包括资金流动性不足、市场需求和消费信心不足、政策可及性不足和企业战略意识不足等,由此提出施策内容要以时效性政策为主、施策目的要以救助救急為主、施策方向要精准定向、施策方式要简单直接等施策思路,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

关键词: 纾困政策 中小微企业 服务业 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生存遭遇严峻挑战,特别是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损失惨重,面临生存危机。中小微企业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的重要力量,保住中小微企业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集大量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服务业为例,分析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的难点和痛点,由此提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施策思路,力求把危机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降至最小,全力保住市场主体。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影响

中小微企业是数量最庞大的企业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中小微企业存量大省。2019年,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广东546%的地区生产总值、663%的从业人数和982%的企业数量。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创新创业的活力之源,也是繁荣市场、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小微企业作为弱势群体首当其冲,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尤为艰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一旦企业停工倒闭,将致使大量就业岗位丧失,同时也造成新的就业扩张不足,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因此,当务之急是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保企业、稳就业、稳经济发展基本盘,保存未来经济恢复的希望。

(一)疫情暴发初期,企业被迫停工、入不敷出,经营风险加大。

2020年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控制疫情,政府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立即停工停产,并延长春节假期,号召居民减少外出在家隔离。许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瞬间停摆,尤其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广泛分布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交通等人员密集的生活性服务行业,由于春节期间消费需求断崖式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几乎为零,但仍要支付春节期间的店铺租金和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企业入不敷出,现金流趋紧,经营风险持续加大。调查显示,在受访的中小企业中,约8成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减少,超过7成反映税费租金压力大,企业的现金流问题较为突出。

(二)疫情中期,企业难以复商复市,倒闭风险剧增。

2月中下旬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开始恢复生产经营活动,但服务业由于具备劳动密集和人群集聚特性,受安全管制要求,其复商复市滞后于制造业的复工复产。众多在封闭场所经营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批发零售等行业不具备复商复市条件,酒店民宿、旅行社、电影院、娱乐休闲场所等颗粒无收,餐饮、教育机构、中介服务等收入锐减,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关门倒闭。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显示,2月份起广东公告注销的企业数量持续上升,到4月仍未出现明显趋缓迹象。

(三)疫情后期,社会消费信心不足,重点受影响行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

4月起,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但在国际疫情“二次冲击”下,部分制造业企业受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影响无单可接、无工可开。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消费信心不足,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疲软。叠加政府对服务业的管制影响,如餐饮业要求实行“隔桌安排就餐,一人一桌用餐”等措施,导致企业恢复经营空间不大。即使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撑过疫情冲击持续营业,也远没有恢复到正常经营水平,更难以弥补前期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1-4月广东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388%和205%,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居民服务分别下降482%、244%、147%和131%。可以预见,在疫情的阴影下,众多不属于刚性消费的服务业行业将迎来一段发展停滞期,对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形成长期打击,预期会有更多数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二、疫情下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纾困点梳理

(一)资金流动性面临严峻挑战。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关系着企业运转是否正常、顺畅。为遏制疫情蔓延,各地对服务业行业采取限制营业或停业等严格措施,中小微企业在无法创收的情况下仍要承担刚性支出,资金流动性面临严峻挑战。餐饮是对现金流高度依赖的行业,其经营成本较高,主要来自于人工、铺租、食材和水电,其中人工、铺租大概占营业收入的70%~80%。此次疫情暴发前,许多餐饮企业为迎接春节消费高峰加大了原材料采购,沉淀成本上升,现金流更加趋紧。疫情暴发后,餐饮企业面临年夜饭被退订、春节客流归零、大量食材无法处理的境况。不少企业被迫停业或者缩短营业时间,营业收入锐减,资金回笼受阻。据餐饮企业普遍反映,1个月的刚性支出大约等于4个月的纯利润。因此,在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餐饮行业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尤其中小微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

(二)市场需求和消费信心不足。

疫情不仅抑制了生产活动,还对需求侧产生了严重冲击。一是出于卫生安全考虑,居民对人口集聚的场所产生回避心理,大型商场、超市、餐馆、电影院、棋牌室等人流骤减,消费受到抑制,尤其电影院在疫情发生后至今仍无法开业,几乎半年收入为零。二是在社会普遍停工、停产、降薪的情况下,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者形成了未来收入减少的预期,因此消费心理趋于谨慎。问卷调查显示,近7成消费者表示在疫情基本阻断的情况下仍不会全部恢复外出正常消费;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在疫情期间减少了消费,主要集中在具有人员集聚特征的旅游服务、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复工复产两个月以来,广东娱乐、住宿、餐饮、教育开票金额均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在疫情影响下持续低迷。中小型餐饮企业普遍反馈,疫情暴发后,2月收入基本为零;从3月起逐步有少量客流回归,但仍不理想;4月营业收入一般为去年同期的2成左右,经营情况较好的也仅为4成左右。

(三)政策可及性有待提升。

疫情过后,政策预期和企业实际感受有较大落差。一是政策发布缺乏统一的、广为人知的渠道。疫情以来,有关部门迅速出台大量政策帮扶企业,但政策发布途径较为分散、覆盖领域不聚焦、宣传不够广泛,多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获取政策能力较弱,对政策发布途径和内容表示“不清楚、不了解”,也缺乏在众多政策中快速筛选有利于自身政策的能力,导致政策不能有效到达企业端。二是政策晦涩难懂。一些政策行文涉及大量专业术语,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对政策往往读不懂、读不透。三是政策申请程序复杂。不少财税支持政策审批前置条件过多,手续繁琐,企业申请政策的时间成本高昂而受益金额较低,政策实际含金量不高,大量企业放弃申报。四是政策惠及面低。在疫情初期,政策资源主要集中在推动大企业复工复产和保障重点企业供应链顺畅,涉及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不多,中小微企业在政策体系中获益明显低于大中企业。根据有关问卷调查显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税收和社保减免的比例分别低于大中型企业44和148个百分点。

(四)中小微企业战略意识缺乏。

许多服务业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办企业和就业门槛均较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大企业存在很大差距,对危机的处理能力也较低。一些企业受企业财力、人力和技术限制,经营更多注重眼前收益,忽视了创新和转型升级。疫情来临时,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不仅缺乏现金储备抵御停工停产带来的冲击,也缺乏应对危机的方案,许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经营存在“不会转型、不敢转型、没钱转型”的问题。如餐饮行业可改做外卖,批发零售业可利用网上直播带货,教育机构可利用线上平台授课。但在疫情初期,众多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户未能及时顺应环境改变经营策略,只能被动停工甚至关门结业。

三、应对中小微企业危机的主要施策思路

(一)要立足于“快”:施策内容以时效性政策为主,中长期政策为辅。

突发的疫情使中小微企业瞬间陷入困境。在最艰难的时刻若不想方设法把存量企业保住,带来的风险将会以“蝴蝶效应”传播开来,中小微企业倒闭将会引致失业、经济循环梗阻、金融风险甚至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待经济好转时再施以政策帮扶必将为时已晚。因此,应对疫情等危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出台和落实必须抓住时间窗口期,要“早保”“快保”,为中小微企业争取反应时间。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多关注中小微企业经营的难点痛点,建立政策储备长效机制,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在政策库中挑选针对性政策出台。要提高部门承接上级政策的时效性,让政策快速抵达市场终端。在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的同时,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对扶持中小微企业要有系统的规划和安排,部门间的政策举措要形成联动和共振效应,做好中长期扶持政策储备,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帮助行业企业在稳定的政策环境下恢复元气和可持续发展。

(二)要立足于“救”:施策目的以救助、救急为主,扶持、刺激为辅。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实力与抗风险能力均较弱,在危机下不堪一击。因此面对冲击,扶持大型企业、优势企业的同时,施策重点也应放在对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即“救助”困难企业,让企业“活过来”。具体来说,应先从中小微企业最关切的成本问题着手,再辅以一定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是在减税降费方面,要以“减”和“免”为主要方向,让企业感受到最直接的政策效果。二是在信贷政策方面,要将重点从投资贷款转向企业援助贷款,从中长期贷款转向短期贷款,从大额贷款转向小额贷款,以助中小微企业周转资金、维持经营。三是在公共服务方面,要重点增加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住房服务等支出,确保被中小微企业危机影响的个人能公平享有社会救助。四是在“救济”政策的基础上,可出台一定的刺激政策。政策重点要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刺激,结合服务业受损严重的业态出台消费补贴政策,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使消费者恢复信心,助企业恢复市场。

(三)要立足于“准”:施策方向要精准定向,保障政策切实落到中小微企业。

在制定普惠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量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降低政策门槛,做到应保尽保。同时,也要坚决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普惠措施,要精准定向施策,帮助特定群体渡过难关。一是政策目标要清晰。如疫情中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施策目标就是使企业生存下去,围绕目标精准设置减税降费、信贷支持等政策,真正让中小微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二是补贴对象要精准。政策要列明受益群体范围,避免指向不清,要确保政策能流向特定的行业、企业和人群。三是要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设置政策时,要提出具体的政策操作标准和办法,避免政策空转、悬置,也避免下级部门在出台配套细则时发生传达偏差。四是要提高中小微企业在政策设计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根据政策领域决定中小微企业参与政策制定的环节和角度,促进企业诉求传达与解决。

(四)要立足于“简”:施策方式要简单、直接,促进政策受益群体最大化。

一是政策语言要通俗易懂。一些官话和专业术语可免则免,可邀请大学生或社会人士提前阅读政策,以“一看就懂”作为文风标准,以此提高政策的可读性。二是政策要直接明了。在受众群体为社会、企业等的政策和办法中,要开门见山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凡“支持”“鼓励”“引导”等方向性、较难落地的政策尽量少提或不提,提高政策的含金量。三是要利用大数据推动政策“不来即享”。借鉴税收优惠政策“不来即享”成功经验,拓宽“不来即享”的政策领域。在加快推动政策申办手续全程网上办理的同时,探索“政策自动落实”模式,符合政策条件的受众自动被纳入政策优惠体系中,利用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做到自动读入相关档案、自动审核资格、自动落实政策,让受益人足不出户、免于申请就能享受政策,解决政策抵达较慢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四是要主动服务。采取一对一电话宣传、短信群发通知等方式主动对接行业企业,使受众群体快速了解政策信息。推行“容缺受理”方式,在突发危机中,部分政策可采取边兑现边审批模式,加快政策落地。

参考文献:

[1]张军,范子英,易行健等中小企业融资系列报告——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现金流承压、融资纾困政策落地迫在眉睫[R].深圳: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020

[2]龙建辉“抗疫情稳经济”专题③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东中小企业应对策略[J].广东经济,2020(04):16-23

[3]高立龙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5):74-76

[4]于敏,杨波,李丹青,晏江,蔡万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20(12):128-134

[5]姜晓萍,吴宝家疫情防控中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扩散特征与核心议题——基于省级“助企纾困”政策的文献计量分析[J].行政论坛,2020,27(03):63-71

[6]莫荣新冠肺炎疫情下穩就业政策的思考[J].中国政协,2020(08):16-17

[7]陈位,王杏芬供应链核心企业帮扶上下游中小企业政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0,36(06):78-85

[8]王录伟运用管理学理论对当代企业应对策略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8(05):84-85

[9]吴士文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2(18):159-161

[10]石英乔经济危机下的民营企业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2(16):51-52

(王韵霏,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中小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服务业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试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中小微企业在四板市场的融资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