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治疗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Lp-PLA-2的影响

2020-10-12 10:41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51600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邓 烨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516003

糖尿病可导致血小板过度活化以及广泛血管炎症反应,进而在诸多因素下引起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等[1]。糖尿病导致粥样硬化速度加快,血液黏稠度升高。血管炎症反应加速,并影响其中的血管炎性指标Lp-PLA。现代临床研究表明Lp-PLA是导致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2]。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具体优势以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签署研究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患者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3)无出血疾病史者、出血风险者。(4)近期单纯心绞痛纠正史者。排除标准:(1)消化性溃疡者。(2)高出血风险疾病史者。(3)近期使用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治疗者。观察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48.1~78.8岁,平均年龄(56.48±3.19)岁。对照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8.6~78.6岁,平均年龄(56.38±3.77)岁。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患者行实验室检查,并根据患者血脂水平等行降脂、降糖治疗,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以及控制患者血糖,通过少量多餐以及多进食高维生素低热量食物保证血糖控制目标,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等饮食(如咖啡等),减少精神应激,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对照组患者服用100mg/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生产地:北京;国药准字:H20120236)进行治疗,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加用75mg/d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地:杭州,国药准字J20130083)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统计相关观察指标。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心脑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等)。(2)在6个月观察期内,患者每月来院检查血糖时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Lp-PLA-2。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3)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好转率、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等)。(4)于研究终点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独立,正态,方差齐资料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组独立、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3.64%(脑卒中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对照组为3.64%(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清Lp-PLA-2水平比较 观察组第3个月、第6个月时血清Lp-PLA-2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期间血清Lp-PLA-2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心电图好转率、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心电图好转率及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好转率、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糖水平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效应器官发生了病理变化,或者其部位生理机制较为特殊,对转运以及利用葡萄糖作用不敏感,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其病理机制导致血小板黏附活性增强,在血小板过度活化以及聚集活性增强后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了冠心病发生率,其也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3-5]。

有研究表明Lp-PLA-2与脂代谢密切相关,肥胖症患者脂肪大量堆积,最终引起了脂肪分解的活跃以及Lp-PLA-2因子表达水平升高,并且肥胖使得血液中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最终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及糖代谢被抑制等糖尿病症状[6-7]。临床研究表明Lp-PLA-2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冠心病等有着密切关联,调控Lp-PLA-2因子对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风险有重要作用。在关于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疾病的研究报告中,有学者表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小板过度活化以及血眼屏障被破坏等眼部病变的主要因素,此外在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中血小板聚集活性增强、凝血因子活性增高以及纤溶反应异常等均是重要的病理改变,可导致血液高凝、加速血管病变等[8-10]。为此,本次采用了前瞻性对照方法分析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因既往研究中表明糖尿病患者对单一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有较低的反应性,为此本次采用了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联用的治疗方案,以其协同作用加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氯吡格雷对血管炎性指标Lp-PLA-2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其药物机制有密切关联,因氯吡格雷可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黏附活性,通过针对性抑制血小板受体阻断血小板的作用机制,进而缓解病情进展,炎症反应也逐渐减弱,血管炎性指标Lp-PLA-2也随之改善[11-13]。Lp-PLA-2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与脂质沉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密切关联,冠心病伴随着Lp-PLA-2水平不断增高,脂质沉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不断进展,因此抑制Lp-PLA-2活性有利于防止斑块破裂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14]。当患者发生冠心病时临床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方法之一。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ADP受体阻止血小板活化的渠道不同,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氧化酶、靶向作用于纤溶系统达到阻止血小板黏附活性增强。两种药均可改善血管炎性反应,抑制Lp-PLA-2因子表达。鉴于两种药物均可发挥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以以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为有效,本文结果表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抑制Lp-PLA-2因子表达均有良好作用,符合预期目标,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对糖尿病病情无明显作用,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与常规治疗无明显差异。在临床抗血小板治疗应用时应给予患者饮食等护理干预,避免外界因素增加血小板抵抗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达到二级预防效果,对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抑制Lp-PLA-2因子表达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均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