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保健枕的研制与应用*

2020-10-12 09:20魏彩虹苏素真曾梅玉蔡丽月曾莉莉林丽勤洪辉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头枕颈型曲度

魏彩虹 苏素真 曾梅玉 蔡丽月 曾莉莉 林丽勤 洪辉樊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2 福建省永春县中医院

颈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称韧带关节囊性颈椎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出现以单纯颈部酸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但没有神经根、血管症状,影像学有颈椎退变、增生、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引起颈椎病的原因复杂,但张永刚等提出,睡眠时枕头使用的不科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1]。徐东升等认为目前颈椎保健枕的使用欠科学化,提出需依据颈椎曲度异常的差异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可调节式颈椎保健枕[2]。目前临床使用颈椎保健枕虽然品种款式很多,但主要是以防治颈椎疾病、促进睡眠为主,尚缺乏依据颈椎曲度异常的差异采取的个性化设计。我院推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每年门诊接收的颈型颈椎患者23 800人次,为解决颈椎患者颈椎曲度的重建和恢复,巩固疗效问题,我科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研制一种新型的可调节保健枕,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门诊治疗的颈椎病11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推拿协作组项痹验证方案:(1)有长期颈部劳损史;(2)颈肩臂部疼痛、麻木、眩晕、瘫痪;(3)X线片椎体增生,椎间隙变隙,椎间孔变小[3]。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7处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订的《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 18~60 岁者;(3)无失语、智能障碍者;(4)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能理解量表内容者;(5)自愿参加试验,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6)自愿接受随机分组,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精神病患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发热、凝血功能障碍者;(3)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有颈部受伤史、有骨折病史、有颈部手术史或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0年下发的《中医诊疗方案》中项痹病诊疗方案实施[4],常规宣教,要求枕头保持仰卧为自身一立拳高度,即6~10cm高度,侧卧一立拳再加两横指高度。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免费提供自制可调式保健枕给患者使用,医生根据颈椎生理曲度值调好枕区、左右侧卧区、颈胸区的高度。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1.3 可调节保健枕的制作 (1)制作整理思路:设计一个枕头,能根据患者身高和肩宽、颈椎生理曲度检测值,选择枕头的大小,并能灵活调整枕头的高度,促进颈椎患者颈椎曲度的重建和恢复,巩固临床疗效。(2)制作方法:选取纯棉布、太空棉、魔术贴、拉链,参照图1、2所示缝制。设有五种型号可调式保健枕,每种型号的枕区、左右侧卧区、颈胸区的太空棉均采用片层设计,每片层为1cm ,四个区域的高度均可调节。以中号枕头为例,头枕长度58cm,头枕宽度40cm,凹陷部高度7cm,左侧卧区高度9cm,右侧卧区高度9cm,颈胸枕坡顶高度7cm,颈胸枕坡底高度1cm。

图1 可调节保健枕示意图

图2 可调节保健枕实物图

1.4 效果评价

1.4.1 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积分:NPQ 颈痛量表由9 个条目组成,包括疼痛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夜间针刺或麻木感、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对社交活动的影响,对搬抬重物、读书/看电视、工作/家务和驾驶汽车的影响[5]。每一个条目包含5 个等级的答案,分别计0、1、2、3、4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如9 个条目全部回答,NPQ 积分=(9 题总得分÷36)×100%,如无驾驶经历,只回答前8 个题目,NPQ 积分=(8 题总得分÷32)×100%。

1.4.2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颈部活动恢复正常;显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改善,颈部活动有一定改善;无效:颈部疼痛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及体征无改善[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PQ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积分较治疗前有降低,且试验组NPQ 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 1。

表1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NPQ积分比较(%,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1 253.00,Z=-1.980,P=0.048<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是由于颈部的超负荷或意外的损伤,导致颈部肌肉群劳损,椎间盘张力下降,椎间盘受压不稳而失去平衡,肌肉保护性痉挛等病理改变。近年来患病概率较高,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唐文江等提出该疾病的出现,与日常工作的体位固定、枕头不当有直接关系,没有及时治疗将使症状逐渐加重,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6]。

本研究设计的可调节颈椎保健枕,包括头枕和与可拆卸连接的颈胸枕。头枕上设置有头部缓冲区,以及位于头部左右侧卧区;颈胸枕为具有一坡面的楔形枕,其大小与人体的颈部大小相适配,起到对人体颈部的辅助支撑作用。保健枕的高度根据每个人拳头立起来的高度,左右侧卧区的高度在头枕区的基础上再加上二横指,颈胸枕的坡顶厚度为5~8cm,坡底厚度为1cm。保健枕宽度是根据人体的身高和肩宽设计出五种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保健枕;当人体采用仰睡方式枕在该保健枕上时,颈托部起到过渡头部和颈部之间的作用,后颈部和后胸部位于颈胸枕上;当人体采用侧睡方式进入睡眠时,左侧卧区或者右侧卧区为人的面部提供俯靠处,使得人体的颈部在仰卧和侧卧都能够保持正常的曲线,符合人体两种体位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人在睡眠时能够完全放松。头枕和颈胸枕设计为可拆卸连接,也可将颈胸枕拆卸下来,单独使用头枕。

颈椎保健枕的另一特色优势为可调节高度的设计:头枕内填充有多层组合在一起的棉质层,厚度1cm,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要,由棉质层的层数来确定头枕的凹陷部、左侧卧区以及右侧卧区的高度,更加方便地对高度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寻找最佳的使用高度提高患者配合度,修复颈椎生理曲度。在枕头部缓冲区、左右侧卧区有隔层设计,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在颈胸枕内放置具有帮助睡眠或者治疗颈椎病等保健功能的药物包,改善睡眠质量,增强了该保健枕的保健功能。

孙献武等提出颈椎生理曲度的异常与睡觉姿势、枕头高度有相关性,颈椎枕能够纠正不良的睡姿,保持和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可延缓颈椎间盘退变[7]。本研究设计的可调节保健枕经临床使用评估分析,发现其能够有效地解除患者颈部肌肉的痉挛,使颈椎的生理曲度得以修复和保持,对颈型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颈肩部疼痛等可起到康复和保健作用,适用于颈型颈椎病保守治部患者及脊柱亚健康人群。同时对于颈椎手术患者能确保其平卧、侧卧时颈椎保持在中立位,解决传统用2~3个枕头频繁调整适应患者体位的头颈部摆放问题,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患者舒适度[8]。本保健枕根据每个人的身高、肩宽及生理曲度量身定做,符合人体在仰卧和侧卧两个体位时的支撑需要,保持颈部正常生理曲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颈椎病患者依从性及巩固治疗效果。此新型可调节保健枕已在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无创伤,简便,疗效显著,是医院暖心服务的一项新举措,深得民心。因本研究的疗程较短,且未远期随访,故可调节颈椎保健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头枕颈型曲度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仿真的鞭打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甲状腺手术后头枕部疼痛的预防与护理研究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主动式安全头枕的开发与仿真研究*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