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溆浦方言“箇”的语法化路径

2020-10-12 03:56荆书绵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溆浦句末助词

荆书绵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00)

引言

溆浦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雪峰山区,归怀化市管辖。溆浦话属于湘语辰溆片,溆浦县方言复杂,县内大体可分为一都话(龙潭镇)、二都话(卢峰镇、水东镇等)、三都话(两丫坪镇、小横垅乡等)、四都话(双井镇、低庄镇等)、五都话(桥江镇)和六都话(大江口镇)。通常所说的“溆浦话”,泛指二、三、五都话。这些地区的语音虽有差异,但大体是一致的。[1-2]本文选择的方言点是县城(卢峰镇),通过对溆浦方言“箇”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分布情况进行描写与分析,考察出溆浦方言“箇”的语法化路径。[3](1)将溆浦话的k-系量词记作“箇”在学术界是没有多少争议的,我们采用汪化云的观点:可以把k-系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记作“箇”,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关于湘语量词“箇”的语法化研究成果较少,大多是对其用法进行详细描写,湖南溆浦话“箇”的语法化研究尚未看到相关报道。李小军[4]指出,目前还未见哪种方言同时具有量词、结构助词、指示代词和语气词的用法。溆浦话的“箇”却同时具有以上所有用法,因此笔者从这些用法之间的联系来论证溆浦话“箇”的语法化路径,并认为“箇”的语法化路径具有完整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溆浦(卢峰)人,文中未进行标注的例句皆通过自省和询问发音人所得,发音人情况如下:

1.荆公满,77岁,湖南溆浦县卢峰镇人,中医,初中文凭;

2.雷东凤,73岁,湖南溆浦县卢峰镇人,农民,小学文凭。

一、溆浦话“箇”的语义及语法功能

(一)量词

“箇”做量词的情况在溆浦话中比较少见,因为溆浦话还存在一个高频量词“条”,“条”的称量范围要比“箇”广得多,“条”的称量对象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人、鬼神和物件等。最重要的一点是:“条”和“箇”在句法环境中存在竞争关系,二者都可以充当个体量词,它们的语法功能存在交叠,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偏向使用量词“条”,“箇”做量词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少见。“箇”在溆浦方言中主要做个体量词,将它标记为“箇1”[ko31]。

1.箇2里有三箇1人。(这里有三个人。)

2.他打了好几箇1喷嚏,莫不是感冒咯?(他打了好几个喷嚏,别是感冒啦?)

3.给你一箇1小时,把箇2道题做出来。(给你一个小时,把这道题做出来。)

(二)指示代词

溆浦话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两类,“箇”是溆浦话的近指代词,将它标记为“箇2”[ko31],相当于普通话的近指代词“这”。“箇2”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或数量词,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作定语时,一定要后跟定语标记“箇3a”。

1.箇2条人是我爸爸。(这个人是我爸爸。)

2.箇2鸭子早就被吃刮咯!(这鸭子早就被吃掉了!)

3.莫倒箇2盆水了,留到洗衣裤吧。(别倒这盆水了,留着洗衣服吧。)

4. 箇2坛子里箇3a酸菜好吃些!(这坛子里的酸菜好吃一点。)

溆浦方言的“箇2”是一个近指代词,在其他方言中,“箇”又或为远指代词,在句法环境中与近指代词“这”对举使用,如鄂东方言中的“箇”[5]:

1.这是我的,箇是他的。(这是我的,那是他的。)

2.这个人我认得,箇个人我不认得。(这个人我认识,那个人我不认识。)

3.这一碗是我的,箇一碗是他的。(这一碗是我的,那一碗是他的。)

(三)结构助词

溆浦话“箇”的结构助词用法有两种,一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充当定语标记,将它标记为“箇3a”[k21],一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充当状语标记,将它记作“箇3b”[k21]。

1.小孩子箇3a世界和我们不一样。(小孩子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2.你看到我那条红红箇3a围巾了吗?(你看到我那条红色的围巾了吗?)

3.老人家你慢慢箇3b走。(老人家你慢慢地走。)

4.你能不能简单箇3b讲一下方法?(你能不能简单地讲一下方法?)

“箇3a”还可用于句末充当名物化标记,被赋予转指的功能。

1.他妈妈是枣子坡箇3a。(她妈妈是枣子坡的。)

2.哪个能想到他屋是卖鱼箇3a嘞?(谁能想到他家是卖鱼的呢?)

(四)句末语气词

溆浦话“箇”作句末语气词时,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带有说话人较强的主观感情色彩,其主要功能包括表义和成句功能,将它标记为“箇4”[k21]。“箇4”紧跟在动词后,常表示说话人对这一事件已有一个预判或表明说话人的主观确认态度。“箇4”与程度副词“蛮”“好”“怪”等共现时,主要的功能是帮助成句,去掉“箇4”不影响句义。

1.他不喜欢凑热闹,你是晓得箇4。(他不喜欢凑热闹,你是知道的。)

2.昨天那些衣服是我洗刮箇4。(昨天那些衣服是我洗完的。)

3.你敢说这件事不是你做箇4?(你敢说这件事不是你干的?)

4.张姐能做到箇2份上,我还是蛮开心箇4。(张姐能做到这份上,我还是挺开心的。)

(五)话题标记

话题标记是用来体现话题功能的语言形式手段,分为前置话题标记和后置话题标记。溆浦话“箇”充当前置话题标记,用在体词、谓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或小句的话题成分前,引入述题所关涉的对象和事件,将其标记为“箇5” [ko31]。“箇”作前置话题标记时,说话人在陈述事件或表达自己想法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箇5”的语音拉长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1.箇5人还是懂事理些好。(人还是懂道理些好。)

2.箇5请客他最在行。(请客他最厉害。)

3.箇5动不动就打人,哪个受得了?(动不动就打人,谁受得了?)

溆浦话“箇”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多样,本文简要罗列了以上五种用法,下面将从触发溆浦话“箇”演变的动因和实现“箇”演变的机制入手,描绘出溆浦话“箇”的多条语法化路径。

二、溆浦话“箇”的多条语法化路径

(一)溆浦话量词“箇1”演变为指示代词“箇2”

《说文解字·竹部》:“箇,竹枚也,从竹固声。”[6]“箇”是古人用来计量竹子的工具,在此基础上逐渐引申为物量词,所称量的对象大都和竹子有关。到了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数词+箇+名词”结构,“箇”的称量对象不再局限于与竹子相关。到了唐代,“数词+箇+名词”结构被广泛使用,称量对象更为广泛,成为一个泛指代词。在该时期,“箇”的称量范围甚至一度超过现代汉语的量词“个”。

量词向指示代词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有定性,而有定性与“数”这个概念密切相关,单数事物的有定性最高。Croft[7]指出,高度有定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一是单一的个体,二是指示代词修饰。量词的单一个体用法和指示代词的修饰使“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这一语法结构具有高度有定性,当数词“一”省略后,“指示代词+量词+名词”结构也就具有了表达“高度有定性”的全部要素。溆浦话存在“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这一语法形式,当数词为“一”时,可以省略,“指示代词+量词+名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并逐渐取代“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这一语法构式。

1.箇2箇1人是我爷爷。(这个人是我爷爷。)

2.箇2条花快死咯!(这朵花快谢了!)

3.箇2本书你还读吗?(这本书你还读吗?)

徐正考、史维国[8]认为语言的经济原则即:在表意明晰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语言的交际效率,尽可能采用经济简洁的语言符号形式。溆浦话的量词“箇1”和指示代词“箇2”的语音形式相同,都为[ko31],在具有高度有定性的“箇2+箇1+名词”结构中,“箇2”“箇1”连读时一点儿也不省力,降低语言的交际效率。

石毓智[9]提到,汉语中存在一个“结构赋义规律”:谓语动词之前的光杆名词(通常为主语)被自动赋予一个有定性语义特征,之后的光杆名词(通常为宾语)则自动被赋予一个无定性特征。当“量词+名词”结构位于主语位置时,量词自动被赋予了指示代词的作用,在语言的经济原则和结构赋义规律的共同作用下,溆浦话“箇2+箇1+名词”格式先变为“箇1+名词”再逐渐变为“箇2+名词”,量词“箇1”由于长期位于主语位置而具有指称作用,一旦量词“箇1”的指称作用确定下来,其句法位置便不再局限于主语。

1.箇1人当了校长。(这人当了校长。)

2.你不要和箇1人讲话,他坏得很!(你不要和这人讲话,他坏得很!)

3.箇1人的画画水平很高。(这人的画画水平很高。)

由此,溆浦话量词“箇1”逐步演变为指示代词“箇2”。值得注意的是,溆浦话的“箇”仍可用做量词,但是称量范围相当狭窄,有被量词“条”取代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是因为量词“箇1”即将完成向指示代词“箇2”的演化。

(二)指示代词“箇2”演变为结构助词“箇3”

吕叔湘先生[10]认为,这/那和其他定语同用时有两种语序,一种是“定语+这/那+名词”,另一种是“这/那+定语+名词”。溆浦话 “定语+箇2+名词”和“定语+箇3a+名词”两种语法结构能在某些句子中互相替换而意思不变,但“定语+箇2+名词”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不及“定语+箇3a+名词”,如:

1.我箇3a腿越来越不好咯!(我的腿越来越不好了!)

我箇2腿越来越不好咯!(我这腿越来越不好了!)

2.屋里箇3a桌子该换一下了,都发霉咯!(家里的桌子该换一下了,都发霉了!)

屋里箇2桌子该换一下了,都发霉咯!(家里这桌子该换一下了,都发霉了!)

3.好好箇3a人也被你轰出去了!(多好的人也被你轰出去了。)(2)“*”表示该例句在溆浦方言中不成立。下同。好好箇2人也被你轰出去了!(多好这人也被你轰出去了。)

4.黑黢黢箇3a地方还是莫要待了。(黑黑的地方还是不要待了。)

*黑黢黢箇2地方还是莫要待了。(黑黑这地方还是不要待了。)

溆浦话 “定语+箇2+名词”和“定语+箇3a+名词”语法功能的相似性是指示代词“箇2”演化为结构助词“箇3a”的基础。张薇[11]认为:在“定语+个+名词”结构中定语提供的信息比指示代词“个”更多,更容易帮助人的大脑在一个语言形式和所指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个”在这种情况下的指别能力就减弱了。溆浦话指示代词“箇2”指别能力的减弱为其语法化为结构助词“箇3a”提供了可能。在语音方面,指示代词“箇2”[ko31]和结构助词“箇3a”[k21]声母相同,调形相似,指示代词“箇2” 在语流中容易产生弱化:单元音[o]央化为[]。

当指示代词“箇2”语法化为结构助词“箇3a”后,“箇3a”的语法位置就不仅仅局限于“定语+箇3a+名词”了,它也可以出现在句末。语法功能和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字结构,从而演变为一个名物化标记。

1.他爸爸是卖鱼箇3a。(他爸爸是卖鱼的。)

2.墙上的灯是进口箇3a。(墙上的灯是进口的。)

指示代词“箇2”和结构助词“箇3a”在语法功能、语音上的相似性以及指示代词“箇2”指别能力的减弱,为指示代词“箇2”语法化为结构助词“箇3a”提供了条件和证据。

(三)结构助词“箇3”演变为句末语气词“箇4”

目前,国内学者对句末“的”到底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词这一问题仍存有争议,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指出:句末的“的”是表确认的语气词。[12]李讷[13]又从话语角度论证了语气词“的”的存在,并将其语法意义概括为:对一件事实的确认。笔者认为,溆浦话确实存在句末语气词“箇4”,其语法意义为表示对事实、事件或状态的强调、确认或询问、怀疑,可以充当传信或传疑标记。

1.莫要骂他了,人是我打箇4。(不要骂他了,人是我打的。)

2.凡事都是要慢慢来箇4,哪有人一步登天箇4?(凡事都要慢慢来的,哪有人一步登天的?)

3.桌子上的菜是你做箇4?(桌子上的菜是你做的?)

上述例句2的“箇4”充当传信标记时,表示对“事情是要慢慢来做”这一事实的认可和强调,做传疑标记时,表示对“一步登天”这一事件的怀疑。

“箇”的结构助词用法大约出现在唐末,其句末语气词用法最早出现于明代。溆浦话结构助词“箇3”和句末语气词“箇4”的关系,可以通过句法位置的变换来探讨,试比较一下几个句子:

1.a:箇2是妈妈做箇3饭。(这是妈妈做的饭。)

b:箇2饭是妈妈做箇4。(这饭是妈妈做的。)

2.a:箇2可是红木箇3椅子。(这可是红木的椅子。)

b:箇2椅子可是红木箇4。(这椅子可是红木的。)

1a和1b的语义没有差别,在语用方面,1a和1b的焦点标记都是“是”,焦点是“是”后的“妈妈”,但1b的“饭”为话题成分,将说话人的重点转移到“饭”上。人们在口语交际中往往有自己说话的侧重点,于是通过改变语序来达到交际目的。1a和1b表达的意思没有差别,但1b比1a的表达手段、表达目的更为灵活和有效,这为结构助词“箇3”演化为句末语气词“箇4”提供了基础。语音方面,句末语气词“箇4”与结构助词“箇3”都读为[k21],句末语气词“箇4”没有在语流中弱化,主要是因为使用句末语气词“箇4”的句子不是向听话人去陈述某一件事情或解释某一事实,而是表达说话人对事件、事实的确认或询问。

(四)指示代词“箇2”演变为话题标记“箇5”

根据话题和话题标记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两种:前置话题标记和后置话题标记。溆浦话“箇5”常位于句首,引出说话人关涉、强调的对象、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前置话题标记。

1.箇5明年,我就去外头打工咯!(明年,我就去外面打工啦!)

2.箇5读书,就好好箇3读书,莫要一边想着读书,一边还想着玩。(读书,就好好地读书,不要一边想着读书,一边还想着玩。)

3.箇5他屋亲戚是不晓得箇4,要是晓得,早把他脚打断咯!(他家亲戚是不知道的,要是知道,早把他脚打断了!)

溆浦话话题标记“箇5”后可带体词、谓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或小句成分,而指示代词“箇2”也可带名词,所以当“箇+名词”结构出现时,句子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解读:

1.箇5水黢黑箇4,喝不得。(水黑黑的,不能喝。)

2.a:箇2水黢黑箇4,喝不得。(这水黑黑的,不能喝。)

b:箇2杯水黢黑箇4,喝不得。(这杯水黑黑的,不能喝。)

上述例句1表类指,例句2a、2b表定指,特别是2b添加量词“杯”之后,句子只能表示定指的个体。由此可见,溆浦话话题标记“箇5”不能出现在“箇+量词+名词”这一结构中。当指示代词“箇2”经常出现于句首“箇+名词”结构表类指时,指示代词“箇2”就有可能虚化成一个话题标记,用来引入话题成分。指示代词“箇2”和话题标记“箇5”都读为[ko31],声母、韵母和声调相同。

关于“箇+名词”结构出现在句首时会产生两种解读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话题标记“箇5”的语法化程度还很不彻底。石毓智[7]在《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一书中指出:“新旧语法现象的产生不是一个简单替代的过程,而是新旧用法长期共存。”在溆浦话“箇”的语法化过程中,指示代词“箇2”演变为话题标记“箇5”处于语法化链条较为靠后的位置,所以其语法化程度不高。

三、小结

溆浦话“箇”具有量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句末语气词和话题标记的多功能用法,其语法化路径完整而多样。溆浦话“箇”通过语法演变的内部机制——重新分析和扩展来实现自身的语法化。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溆浦话“箇”的语法化路径,本文将其演变路径概括如图1:

图1 溆浦话“箇”的语法化路径

语法上,“箇”从量词逐渐演化出指示代词、结构助词、句末语气词和话题标记的语法功能,它们的语法化程度不一,但语法化程度总体上是由高变低的;语义上,从具体的词汇意义逐渐演化为抽象的语法意义;语音上,则逐渐弱化,单元音央化。溆浦话量词“箇1”到结构助词“箇3”必须要经过指示代词这一环节,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溆浦话量词“箇1”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有逐渐被溆浦话高频量词“条”取代的趋势。溆浦话“箇”的语法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在其他各大方言区都能搜寻到关于“箇”的发展演变迹象。本文通过对溆浦话“箇”的多项语法功能进行梳理,认为“箇”语法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箇”的语法功能增加;二是“箇”的语法化链条虽多样,但其语法化方向是单向的;三是“箇”的语法功能界限并非都是清晰明了的,如“箇”作指示代词和前置话题标记时,两者的用法容易混淆,需要借助语境来判断。

猜你喜欢
溆浦句末助词
一条溆水激扬楚辞骚韵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介绍一个鹅品种
——溆浦鹅
屈原与溆浦山水风俗的关系研究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