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化问题研究

2020-10-12 14:12周子琦丁齐敏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问题

周子琦 丁齐敏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随着信息和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它涵盖了产品供应商到具体用户整个范围。当前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和以往的供应链管理内容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将在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代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化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产业集成化越来越明显,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又迎来了发展的契机。目前的供应链管理多侧重于理论化的研究,注重实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对产业的信息和销售渠道进行研究。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不能靠我们的力量进行扭转,只能进行适应性发展,并且随着当今经济、经贸、政治的全球化,随之而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时候可以更好利用时代发展的力量进行发展的公司才能取得优势,进而保证自身的发展优势。

1   供应链的基础内容

1.1  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是包括了从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整个过程,其中不仅包括产品供应的厂家,还包括了供应商的客户,这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全产业链。所以,我们可以将供应链定义为是一种以产品生产的企业为中心,通过各种信息化的管理,对流通的货物和资金进行宏观的控制。其管理目标不单单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原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制作过程的管理。这样,通过各个元素之间的连接,就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功能网络。

1.2  供应链的结构

供应链的组成要素分别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用户,其通过依次的货品流通,建立起相互联系的关系,这些组成要素缺一不可,而且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从总体上,上面的几个元素之间都会通过资金链和信息流进行流通,从而建立起供应链的模型,进而保证自身流通的稳定性。

1.3  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是一种网络式的连锁结构,其中各个要素均作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之间都对应着各种各样的供求关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差错都会使整个供应链出现漏洞。因此,供应链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交叉性。在供应链中,各个企业节点在供应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在整个网络连接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各个节点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不可或缺,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变得错综复杂。

第二,复杂性。供应链的结构不是单一的两个相邻的节点相互作用,不相邻的节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性很强,而且内部元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供应链的模式比单一企业内部的模式更加复杂。

第三,动态性。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的供应链的存在与否都依靠于市场是否存在。如果市场消失,当前企业构成的供应链就会消失,并且市场的变化对于其影响也是异常明显。如果市场存在,那么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的信息流、物质流会不断流动,随后各个企业之间出现动态变化,其中不同的企业发挥不同的功能。

第四,相对稳定性。供应链的组成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而且各个产业环节间没有任何的滞后性。在整个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通过供应链节点的相关企业的评价,来确认使得其他企业能够在供应链中发挥相同重要的作用,以此来维护供应链的相对稳定性。

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2.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的方法,可以对供应链整体进行计划和控制。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整体内容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和规划,从而实现原材料采购、制作装配的合理化,同时可以对库存进行查询,对所接受的订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整体供应链的有序化。

2.2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以及运处理等核心技术的突飞猛进,供应链管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供应链管理高速发展,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理念和关注点是主要的变化点。并且通过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研究,节点间的企业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被摒弃。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大大加强了节点企业间的综合竞争力,并且对于外界竞争,链中的企业将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共同应对。

3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具体问题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要求一切的业务主要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对业务的充分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因此,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并不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项目,而是以企业的业务及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项目。并且,在大型企业中,供应链信息化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需要满足当前企业业务状况的需求

各企業之间形成的供应链能够解决以往各个单独企业运营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供应链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供应商不能完全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不能很好的抓住市场的动向从而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下降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运营日渐恶化,导致效率降低,市场中的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实现良性的循环和共享,导致市场会进一步的恶化。为了更好的发挥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每个企业需要明确自己运营的需要和实际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比目前更适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症下药,将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协调,通过系统的整合,为今后企业的运营提供更大的帮助。

3.2  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

在充分分析企业的情况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具体的数据来确定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目标。企业确立的目标必须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其中,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来实现企业制定的目标。除此之外,在市场高强度竞争的背景下,企业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营销手段,扩宽销售途径,加入网络销售的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在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后,企业需要对当前效果进行评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制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时,必须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确立企业发展的目标,随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目标进行量化,在规定的时期内达到预定的目标。

3.3  进行方案设计和提前规划

良好的项目管理方案设计是保证企业项目实施的关键。通过详细的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方案,企业能够更好实现对该项目的全面控制,这样通过方案实现对组织结构以及各个流程环节的改进,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更具具体的规划实现对预算的控制,从而成功实现高质量项目的完成以及实现对成本控制更好创造利润。在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进行充分设计以后,接下来要对项目进行宏观调控以及风险防范。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要保证具体的规划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行为,适应各个阶段的目标,保证整个阶段的目标贴合项目的特点,并对各个项目流程、人员的分配、技术分配以及投资预算等进行详细论述。

最后,对于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要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研究,对发生的每个风险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整个项目的实施。

3.4  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在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当前企业的需求、发展目标来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在评估时,首先要将实用性放在首位,只有适合自己本企业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同时,所选择方案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出现问题时方便及时修改。除此之外,产品的最终检测者是客户,因此,要考虑产品是否易于被客户所接受。

3.5  加强企业成员的参与度

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使得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的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需要全力参与。在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的高层领导是项目的主要领导者和参与者,只有企业成员更好的参与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才能使得他们更加了解自身所负责的业务,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作用。除此之外,在企业成员参与其中的同时,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项目的最终目标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变化都可以更快更准确的传递到企业成员之中,提高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提升了企业处理问题的效率。

3.6  明确项目的总成本和计算方法

项目的总成本可以称为TCO,其包括项目中的所有花费,比如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技术支持费用等。明确项目的总成本后,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项目整体进行评估,控制项目的成本。首先需要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明确在一定时间内的可流动资本。其次,在评估当前企业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项目的总成本,对比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中各个节点的作用,对其之间的资金流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相关数据。在数据统计完毕后,企业需要利用ROI对数据进行计算,运用计算对来计算整个项目的资金流动状况以及应用情况等,合理的分配资金,并对资金的花费情况进行记录,保证整个过程中资金流动的透明性,防止出现费用浪费以及费用超标。

3.7  制订实施计划、步骤和阶段性衡量标准

要想实现对企业项目和系统进行详细的评估就必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详细的实施计划以及衡量完成项目是否满足预期期望的测量标准,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整个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实施前的目标制定以及计划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那?首先,在制定实施计划前,应明确了解项目的目标,项目实施所要求的使用方法以及所能够涉及的范围,保证整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都能够紧紧围绕项目目标进行开展。其次,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详细周密的计算,任何企业在实施项目时都应保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优化,对项目各个阶段的费用在进行核算时要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结合相应的业务目标,合理估计。因此,对成本进行合理的估计能够更好的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最后,要适当改进业务流程并且对业务流程中需要改进的部位进行及时精确的调整改进,优化各个业务,实现整个项目都能向程序化、精准化方向进行。

在软件的实施过程中将会出现大量的风险,各类风险的出现都会对整个项目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这也要求我们能够保证对软件实施中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预测,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性降到最低。对于不能满足项目需求的软件要进行快速合理的调整,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软件功能的可用性,将这些变化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此保证项目的实施要求。

3.8  参数与协调配置、系统测试、系统运行

参数配置以及协调配置是供应链管理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实现对参数以及协调的配置能够更好保证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配置功能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够让软件能够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以及企业流程实施要求。在对参数以及协调进行配置后要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测试,检查各个系统设置以及参数设置,保证文档齐全,文档中的内容满足预定要求,同时要对改进后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检查,保证使用的合理性以及流畅性。最后当所有流程检查无误后,在对即将投入使用的系统准备一个精准的环境,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正常运行,在各个环节准备完成以后实现对系统进行投入使用。

3.9  加强企业内的团队训练

企业内部团队的执行能力和供应链关系的效果息息相关。在该项目中,不仅需要公司的信息技术人员的参与,同时还需要所有的相关部门都积极参与。在该项目中,通过分工使得企业不同的部门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可以分为领导小组、信息查询小组、技术支持小组等。需要注意,在各个角色分工时,需要选择与之功能和能力匹配的部门,如领导小组的人员常常是由企业的高层人员所担当;技术支持小组往往是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所担当。在所有相关部门分工完成后,各个成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该项目中,企业也应努力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保持项目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减少项目的变动。除此之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小组之间由于专业知识不同、负责的项目不同,在衡量目标方面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这就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协商加强信息的流通,将实现企业的目标作为共同奋斗的标准。

为了更好的提高供應链管理的质量,在项目实施之前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有相关人员都需要进行培训,保证项目人员的知识、理念可以满足项目的要求。在进行人员培训时,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的学习安排和知识的检测活动,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可以及时获得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保证培训的效果。

3.10  系统的运行和优化

在该项目正式运行时,企业仍需要对系统进行检验,不断进行优化,才可以真正的使用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企业的日常信息和业务。在系统正式投入应用前,企业应对运营的问题进行提前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策略,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在系统运营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同步更新系统的数据,避免因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企业运营出现问题。在系统符合运行标准后,企业需要将系统首次运行的数据进行研究,评价该系统当前的运行情况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新的问题以及用户是否可以较为快速的适应该系统等。在首次运行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进行初期的运行,随后的一段时间企业仍需要同步进行检测并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化问题研究,在分析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信息化的成果,对当前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化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后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和学术界的联系,使得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项目更好的发展,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郎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及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7(9).

[2]吴雅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探讨与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7).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问题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