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变你的消费习惯后,支付宝开始改变你的出行习惯了公交数据大脑“算出来”的定制巴士

2020-10-12 14:38钱小龙
科学大众(中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巴士公交支付宝

钱小龙

随着神通广大的人工智能技术(A1)向各行各业渗透,如今它又在公共交通领域玩出了新花样。

只须在线一键预约下单,就能从家“一路睡到单位或学校”,一人一座、定时定点、快速直达、经济实惠……这样的车你愿意坐吗?

新闻回放

为了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2019年9月16日,一条往返于上海松江和张江的9路定制巴士路线横空出世了:

市民只须在手机上提前预约,就能像打车一样“打公交”了——方便;

每个工作日早晚两班,保证一人一座——惬意;

只停靠住宅小区和工作园区站点,中途不停站——快捷;

价格只有打车的1/10——实惠!

据悉,这条线路是上海首条根据AI算法产生的定制巴士路线,采用“家门口到办公室”的量身定制模式,是一种新型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使用时,市民只须在支付宝上搜索“飞路巴士”,进入小程序,输入起讫点获取匹配线路,即可网约购票,到时在站点扫码乘车。如果没有匹配的线路,用户还可发起线路定制,后台将统计用户的申请数据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根据需求开设新的定制巴士线路,开通后还会通知用户。

AI定制巴士到底是什么

说了那么多,同学们很想了解这个Al定制巴士到底是什么吧?其实这就是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制出行路线,聚合有相同或相似出行线路需求的人群,最后大家通过共享预约巴士,真正地实现私人的出行定制。

打个比方,你每天上学都要从小区坐车到学校,这就是你想定制的路线。当然了,这条路线很有可能并不是你一个人想要的,所以就通过人工智能的计算,将出行线路相似、出行时间也相似的人群聚集到一起,只在首尾设有站点,中间也不用停车,一路过去那个快啊!而且在出行成本上,由于是一群人分摊车费,虽然比坐普通公交、地铁要稍贵些,但可比打车实惠太多了。

如果说网约车是2-3个人拼车,那定制巴士就是40人拼車。Al定制巴士上线以来,上座率很高,平时早高峰的上座率可以达到80%以上,晚高峰的上座率也能有50%~60%。

从支付宝的初步测算看,同样一条出行线路,AI定制巴士由于采用两头密集设站、中间不停靠的“哑铃”式设计,缩短了30%的路途耗时。同时,AI定制巴士更绿色,能比私家车显著减少碳排放。

AI定制巴士是如何炼成的

那么,AI定制巴士的线路到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这里面又有哪些故事呢?

●出行大数据裂变价值,焕发新生

要知道,传统的公交车设计路线、布站和发车班次,往往凭借的是公交行业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数据,有时候甚至完全凭感觉,需求和供给达不到精准匹配,既浪费了乘客的时间,也增加了公交企业的试错成本。

但AI定制巴士的运行线路、停靠站点并非人为设定,而是来源于大数据。

以上海的9路定制巴士为例,通过对支付宝扫码支付公交地铁、高德地图以及飞路自身车载等通勤数据进行AI分析后发现:往来于松江和张江这两地的市民呈现出“早晚出行密集”的特点,上下客集中在起讫点,沿途下客人数少,通勤客流需求很大。在AI计算出公共出行的最大需求后,就诞生了这条线路。

●一览AI庐山真面目,神功合体

可以说,看似简单的定制巴士需要的科技含量可并不低!既需要网约车的派单抢单、拟合调度,还需要位置服务的路线规划、时间设计,即便是从算法上看,要求也非常高。这一切,都需要前文提到的AI技术的支持。

那么,这个超厉害的AI到底是啥呢?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其庐山真面目——这就是由支付宝联合高德、公交云共同研发的智能出行分析产品“公交数据大脑”。

公交数据大脑融合了互联网、云计算、支付、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是支付宝绿色出行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它能通过对通勤大数据及用户需求的计算分析,自动设计线路走向、布站、发车班次,为定制巴士的细节完善提供重要参考,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停靠次数和乘客步行距离,让出行效率达到最优,把成本降到最低,大幅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据悉,这套公交数据大脑还曾为杭州设计过公交线路,尽管首批只试水了几条线路,但效果超出预期。实测发现,从一个居住区到商务区,乘坐公交数据大脑设计的公交车,竟然比乘地铁还快了10分钟。

此外,公交数据大脑还可以实时监控路面上的公交车数量、乘客数量以及乘客流向等,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领域的智能调度、线网优化、绿色出行。

目前,杭州、南京、银川等10多个城市已经建成了公交数据大脑,公交数据大脑业务已成为交通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引领者。

●定制巴士涅榘重生,未来可期

其实,定制巴士的概念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早在6年前,曾经有一家定制班车的企业,也是通过互联网收集相似的出行需求,但线路开通之后没多久便难以为继,不了了之。此后,也有不少企业推出共享巴士、网约巴士,最后都由于上座率低、运营成本过高而自然消失了。

定制巴士诞生已久却一直没成大气候,最主要的原因是运营公司难以把握市场的真实及实时需求,无法保证正常运营所需的客流。以一辆40座的大巴为例,只有达到50%左右的上座率,才能实现保本运营。而之前困扰运营公司的最大问题就是会产生很多“伪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开通线路后,经常发生用户后续并不乘坐的情况,造成了线路浪费。

现在,基于大数据系统和公交数据大脑算法模型的自动规划,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APP后台收集到乘客提交的开通线路需求后,就会通过大数据去验证这个需求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运营公司就会结合算法再做一些实际考察,真正地去验证这条线路,然后再把它开通。此外,AI定制巴士采用支付宝预售票制度,也可以在预先了解订单的基础上进行运力的统筹和分配。对企业来说,过去开一条线路至少要2-3个月,现在大数据一匹配,2-3天就足够了。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预计3年内,以扫码乘车为基础的智能出行将覆盖全国,服务超过半数的中国人,让公共交通更便捷,让市民出行更环保。

智能交通领域的新鲜事

随着5G的到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再一次被提上日程,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下面我们就再聊聊智能交通技术里的那些新鲜事儿。

●聪明的城市大脑

早在2016年,杭州市政府就联合阿里巴巴等企业,提出建设智能城市管理系统“ET城市大脑”,其核心就是把数据作为重要的资源,利用丰富的数据和互联网创新技术,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它的第—个任务就是交通管理。

面对交通难题,城市大脑能做什么呢?阿里巴巴负责人说,它可以从交通管理、公交系统调度和优化、交通管理服务、交通设施建设等4个方面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比如,准确了解车流量和人流量,然后精准计算,调整红绿灯时间长度,合理安排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时间。

2017年,在城市大脑最初接管的15平方千米区域,通行时间减少了15.3%,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了一半。

2018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杭州城市大脑2.0,覆盖范围从最初的15平方千米扩大到420平方千米,涵盖了杭州主城区的全部限行区域,接管了1300个路口的信号灯、4500条道路的视频,将散落在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百亿级的数据汇聚起来,搭建了一个城市交通动态网和自动化控制系统。

城市的交通是一张巨大的网,杭州城市大脑数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上千个核心路口、万级流量交通配时控制参数的优化,顺利应对复杂多变的交通问题。给力的城市大脑让杭州交通拥堵率从2016年时的全国第5名降至2018年时的全国第57名。

●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

在公路交通领域,应用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

很显然,发生交通事故与人有关,如果把事故中的人为因素降低,甚至取消司机,让汽车自动驾驶,在路上行车是否会更安全一些呢7这就是智能汽车将要为我们提供的答案。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对车辆所在道路位置进行精准定位,随时与道路资料库中的数据相匹配,使汽车在智能交通网络的环境下,能够准确选择通往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并且利用自动驾驶系统,获取和分析道路状况信息,通过不断调整车辆速度和位置,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目前,谷歌、特斯拉、福特、百度等公司均在研制生产智能汽车,但是距离大规模应用还尚需时日。

●会思考的智能道路

普通的道路对每个人而言都司空见惯,然而会自动思考并进行判断的道路,很多同學还是头一次听说吧?简而言之,普通道路是“死”的,而智能道路是“活”的。这里面有什么科学奥秘呢?

原来,智能道路是由先进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的特殊道路结构形式,是一种具有主动感知、自动辨析、自主适应、动态交互、持续供能等智能能力的道路设施。

我们知道,普通道路在使用过程中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人走、车碾,再加上一些超重车辆的违规行驶,久而久之,路面就会破损不堪,不得不进行维修加固。普通道路是无法诉说自己所遭受的损害的,但是智能道路就可以。

这是因为,智能道路的路面采用智能化材料,安装埋设了传感器和自动检测设备,可以不断获取路面上通行车辆的数据,以及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信息,然后主动评估自身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自动调整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自我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让管理人员能够时刻监控和维护,智能道路还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管理系统接口,实现“车一路一人一环境”协同智能。也许有一天,当孩子们在智能道路上跳跃玩耍的时候,它还会提醒道:“注意安全,小心点,别摔着……”

(责任编辑:白玉磊责任校对:赵梦祺)

猜你喜欢
巴士公交支付宝
植物巴士
希望巴士
巴士上的座位
等公交
零花钱
有诚意的话
公交Ⅱ个股表现
水陆两栖巴士
支付宝用户数达到两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