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食品过敏这个“害人精”,科学家们都忙了些啥

2020-10-12 14:38希区克
科学大众(中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过敏原免疫系统研究者

希区克

在西方,近几十年来,人们患食物过敏症的增加趋势尤为明显。研究显示,目前英国约有7%的儿童、澳大利亚约有9%的儿童受食物过敏症困扰,在整个欧洲,有2%的成年人患有食物过敏症。

很多奶制品、坚果、禽蛋以及海鲜都是危险的过敏原,这里的危险可以严重到致人死亡。曾有研究者对英国青少年食用酪乳、芝麻和花生后的死亡情况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深受大家喜爱的食物确实酿成过死亡悲剧。而在去年,澳洲一名6岁女孩因早餐时摄入奶制品产生过敏而死亡。这些过敏原食物哪怕微量,也足够引发威胁生命的过敏反应,这使得很多过敏性体质人群以及他们的亲人感到焦虑,而应对这些威胁所进行的必要饮食限制也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现在,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在努力寻找方法解决这些过敏难题。

我们正变得越来越敏感

过敏是由人体免疫系统认定外来的过敏原为有害物质后,产生自我保护式的免疫应答引起的,这些过敏原实际上对人体无害,却错误地被当成靶子,导致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症状,轻的有皮肤发红和荨麻疹,严重的有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

在过去的30年中,食物过敏的发生频次呈增长态势,具体增加多少,取决于食物种类和过敏人群的居住地。

过敏人群数量增加引起了人们的警惕,研究人员也努力想知道其中的缘由,想要更好地诊断、治疗。

有研究者认为,人们对食物的敏感性增加可能与环境有关,也与西式生活方式有关。环境污染、饮食变化和微生物接触减少等因素,都可能改变了我们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对敏感原因的推测

目前研究者对人们食物过敏增加的科学解释尚不统一,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其中一些理论。

有一个推测是:卫生状况的改善使得儿童接触感染源的机会减少进而引发恶果。人体在应对一些有害的感染(尤其是寄生虫感染)时,机体产生的保护机制通常与过敏反应的机制相同。如果像寄生虫感染这样的有害感染减少了,机体找不到足够量的抵抗目标,免疫系统可能就会把本应无害的东西当成敌人来攻击。

另一个推测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以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发展健康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我们不易过敏,但出于多种原因(包括晒太阳时间更少),世界上大多数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美国人的维生素D缺乏率就被认为在短短1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另一个“双重过敏原暴露”理论则认为,食物过敏的发展取决于暴露时间、剂量和形式之间的平衡。例如,过敏性抗体可以透过皮肤(尤其是患湿疹婴儿的发炎皮肤)引发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者认为在婴儿断奶期间让他摄入过敏食物可以触发健康的反应,从而防止过敏在他身上发展,因为肠道的免疫系统会做好耐受细菌和异物(例如食物)的准备。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出生开始就定期吃花生的孩子到5岁时,花生过敏率减少了80%。

中国有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敏原

我国的食物过敏现状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甚至南北双方的食物过敏原类型都差异明显。总的说来,鸡蛋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但若要论及造成过敏的严重程度,牛奶则更胜一筹;西方人经常惧怕的花生在我国的致敏率反而不高,这可能和我国居民做花生时用煮、炸代替烤的烹调方法,和幼儿时期很少食用花生酱有关;在谷物食品中,小麦跃居造成成人严重过敏现象的祸首,而新的研究发现面粉中容易生长的螨虫和食用面粉后运动的诱发可能成了发病的催化剂;带壳的海鲜(如螃蟹、贝类)成了大龄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

除此之外,常用于养生的荞麦(包括食物和生活用品),在山东、云南等地用作食用的蝗虫,南方滋补养生的燕窝和炒菜中经常使用的花椒籽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过敏原。

我食物过敏,还有招吗

要对过敏进行初步诊断,目前来说也是挑战重重的:现阶段确定受诊者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主要方法,是让他在医学监督下逐渐增加该食物的摄入量。然而,此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是痛苦的,并且具有引起过敏反应的风险,而且在针对免疫系统反应的伴随试验中,非过敏儿童也会产生假陽性。

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者们开发了一些血液测试作为现有诊断方法的替代方法,它已被证明可更准确诊断花生过敏。这些测试现在涵盖了90%能够导致儿童过敏的食品,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提供给患者。

另一方面,目前尚无治愈食物过敏的方法,要想控制这种状况,就必须避免食用有问题的食物。如果接触到了过敏原,就要采取紧急治疗计划。不过实际上要做到避免接触过敏食物很难,出现意外反应也是很常见的事。

有一种所谓的过敏原免疫疗法被用于应对过敏,它指的是对受疗者施用少量过敏原提取物,以减弱其后接触过敏原时的免疫反应。它已被证明确实有一定效用,并可以防止意外暴露。

一项最近的免疫疗法药物试验显示,有67%的接受治疗花生过敏人士在1年后可以安全地食用差不多2个花生仁,而对照组中仅有4%的人可以做到这样。不过,他们都还保持着过敏体质。

过敏,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责任编辑:孟婧责任校对:何佳芮)

猜你喜欢
过敏原免疫系统研究者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什么是“过敏原检测”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过敏症的新希望
过敏症的新希望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