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研究

2020-10-12 14:04汤倩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

汤倩昱

摘  要:从过往“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看,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本文将根据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几何概念渗透的现状,制定相关的实施与改进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通过几何概念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关键词:几何概念;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

几何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乏味,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的学习状态。我国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把“几何”扩展为“空间与图形”,明确了“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几何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的教学现状

目前有部分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对概念的本质揭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等问题,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因为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再加上几何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乏味,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概念的表象不清晰的后果,学生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选择等练习时往往不知所措。

二、几何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意义

开展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探究几何概念,有效渗透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加深对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知识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创造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对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也有利于改变学生怕学几何知识和厌学空间知识的不良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几何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学习位置,建立几何模型

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抽象化概念,尤其是几何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建立模型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为例,先拿出一张地图,试问学生能否进行东南西北方向的辨别,接着以地图上的“甘肃省”为中心建立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以“甘肃省”为参照物,先进行简单的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的基础方向辨认,再逐步加大难度,如东偏南、西偏北、北偏东等方向的省份寻找。接着拿出量角器对方向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控,比如以“甘肃省”为参照物,让学生测量北偏东30°的方向有哪些省份,进而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量一量,说出不同省份的位置。通过地图让学生来辨别方向,学会表述具体的位置,打下基础后,建立一个新的直角坐标系,标好方向,保证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一致的数据。学会将方向和距离进行综合的表述,将位置进行准确而具体的表述,从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内容。

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通过对地图的应用,将方向的学习逐渐深化,在建立直角坐标系及具体的测量和表述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准确又具体地表述方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概念也更加深刻。

(二)观察物体,实现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肯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就需要教师用更加直观的推导方式对概念进行细致又准确的解读,坚持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直观的推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要先准备好教学器材,比如篮球、长方体纸盒、玩具等,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并标注所观察的方向。为了更加直观地对形状进行观察,可以采用投影的方式,将距离固定,将篮球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投影在幕布上,请学生自己测量投射篮球的直径,然后转动篮球再观察投影的形状大小有什么不同。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的前、后及上、下的投影形状,发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操作,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顺着学生的思维走,将教学的内容逐渐渗透在操作的步骤中。

(三)图形变换,激发思维意识

图形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还有作图操作、利用比例知识进行放大和缩小。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对图形的转换进行讲解,在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变换过程中的规律,总结相关的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将一个物体用纸壳粘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展开拼凑过程了解其结构与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空间感。几何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探索所学的知识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就能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开展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研究,加深对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知识系统的了解,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

四、结束语

针对新课标所提出要求的新变化,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目标。因此,进行《空间与图形》中位置、观察物体、图形与变换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了解我校师生在空间与图形中教学与学习的盲点,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加强教师理解新教材编排这些内容的重要意义和在教学中要实现的具体目标,通过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少峰.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115+117.

[2]陈镜羽.论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59-160+4.

[3]姚岚.几何概念教学,行走在生动和深刻之间——范希尔理论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的启示[J].教育观察,2019,8(37):102+12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