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解读

2020-10-12 14:04黄爱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黄爱兰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最终达成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指标。语文教学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情感素养的提升和激发,这样才能达成高层次的教育目标。教育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和成长,这就必须将核心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遵循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逐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教学方法,调动教学资源,展现教育科学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作以粗浅的分析,希望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蜕变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外在的需求相对较多,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强大的求知欲。在语言教学中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明确具体的目标和内容,特别是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意义重大。因为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事业的拓展,在教学工作中逐渐应该放眼于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不仅需要有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教育工作应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让他们自觉地去适应社会,培养他们拥有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才,这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目标和核心内容[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传播人文素养,让学生适应文明的进步的状态,培养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和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方面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学生的全面成长并不是让学生在各门学科中成为专家,而是希望学生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意义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正确落实核心素养目标,首先必须认识它的内在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思想的内涵,重点在于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技能,同时能够不断自我革新,自我提升构建,为将来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提供稳定的综合能力[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浓厚的兴趣,自我感知语文教学的魅力,培养和形成人文素养,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价值。在社会生存中需要整合所需要的一切教育資源,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所以说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奠定了当前学生学习的习惯基础,更主要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更可以为学生构建科学体系化的信息素养。

二、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

(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往往都局限于考试成绩,但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培养的核心内容。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应该将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放在思想情感上,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彻底改变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人文性和语言性相结合,让学生形成科学化的认知体系,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而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获得更为完备的思想认识[3]。通过引导,让他们思想政治觉悟自我提升。如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敬业与乐业》教学中,教师将课文讲解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让学生自我规划职业生涯,展开自己的职业理想,分小组进行讨论,从而形成师生辩论的形式思考“敬业”“乐业”的重要程度。只有学生清楚认识了学业的重要性和敬业的重要性,才能带领学生充分认识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我的感悟,还会生成真正的职业素养。这种敬业和乐业的职业素养,在他们日后的生活中会形成一种职业能力,进而更好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

(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语言教学中不能固定学生实际词汇语句或进行灌输的讲解。特别是今天,信息技术和科技和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不仅可以倾听教师的讲解,还应该参与到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提升自己的学习空间[4]。在自我扩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创新意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一样会有所提升。

(三)为核心素养提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向,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围绕核心教育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的有兴趣参与其中,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对话敞开心扉,“倾听”“分享”“表达”“质疑”[5]。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让同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语句,形成积极的情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然后分析阐述个人看法,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补充和分析突破课文的知识点。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平台,让他们自我生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结束语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情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让他们自我引领生活,引领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生百态,解读现实生活,形成自我现实认识。从而让学生用一个“小我”去融合到国家的“大我”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一次次通过情感的碰撞和思维的跳跃,最终形成合格的人格,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求知,而且要教会学生怎么生活,要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现在的学习,能够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形成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建兵.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22):69-70.

[2]曾萍.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才智,2020(18):124.

[3]张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8):206.

[4]党兴华.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成才之路,2020(17):81-82.

[5]卢西鹏.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73-74.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