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0-10-12 14:04李新贵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李新贵

摘  要:由于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内容、问题等都有着比较宽泛的外延、深邃的内涵,且对于学生思维、理解、分析、判别、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实现有着更高要求。而问题导学法的适时引入,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给予了坚实保证。同时,高中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育,应该贯通至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融入,并带动学生以积极态度、饱满热情、迫切欲望充分进入不同问题情境,在突破一个个问题难点、掌控一个个问题重点、把握一个个问题核心的过程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提升数学能力。在确保问题导学法作用最大限度发挥的同时,为确保高中数学教学效能凸显,促使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塑造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

所谓问题导学法,主要指以导学为方向,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设计为关键,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数学教学策略之一。目前,问题导学法已经普遍使用至各学科教学领域,且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在具体应用中,由于有些教师对问题导学法的掌控、把握、应用不够充分、到位,以致很多教学预设问题与教学预期目标达成依然存在诸多差距,甚至对学习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与实际情况的调研与了解,并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基础,科学、灵活、有效使用问题导学法设计教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具体导学问题的辅助与驱动下,切实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切实提升数学能力,充分塑造数学综合素养。

一、加强对有效性导学问题的设计,逐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作为一种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教学辅助措施,问题导学法效能得以实现的关键是教师的问题设计。可以说,教师对导学问题有效性的凸显,实用性的研判,精准性的掌控,将直接决定着课堂导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借助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探析与研究,并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科学、灵活、精准设计不同导学环节的具体问题,在同分彰显问题实用性、趣味性、丰富性、辅助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指导、组织教学活动、进行问题引导。首先,在问题难度上,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不同教学环节的导学需要,设计出具有梯度性、递进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递进式问题驱动下,切实激活自身数学潜能,充分融入知识学习、问题解答之中,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其次,在问题掌控上,应该坚持服务教学的原则,充分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实用性,使不同教学环节的数学问题都能紧密衔接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让所有导学问题都能充分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服务于教学效率提升。最后,在问题落实上,尽量落实情境指引原则,使不同导学问题与具体教学情境相契合、相关联、相对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融入具体教学情境,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迫切的欲望开展数学学习,切实增强其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随机概率事件”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学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开展探究,进行分析,获得理解。具体导学过程为:首先,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对每一个小组提出对应现实问题,组织其开展协作探究,交流研讨。接着,下发导学任务:A小组学生整理记录上周天气变化情况,包括气温、晴天、雨天等数量及变化;B小组开展实践,统计一枚硬币投掷后“字面”和“花面”出现次数;C小组统计太阳在每天不同时段的变化情况……面对不同小组的导学问题,学生兴致盎然,积极行动,问题导学法的作用也得到了切实发挥。

二、渗透对针对性问题重点的融入,科学推动学生认知延展

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理解、剖析存在加大差异,使得问题导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探究过程的关注,并指引学生在不同问题的辅助下,将问题重点与学习过程有机关联起来。针对基础性知识,教师应该凸显出问题的兼容性,借助问题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切实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针对拓展性知识,教师应该体现出问题的发散性,利用问题推动学生实现认知迁移。同时,应该尽量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让学生再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中提升其对于问题的掌控力与数学实践力。使问题导学法的作用、价值更好凸显于学生数学认知实践,让学生在更为宽泛的视域内获得提升,实现发展。

三、凸显对多元性教学需要的关注,有效塑造学生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的外延十分宽泛,内涵比较丰富,而且不同学生在导学探究中所表现出的认识、理解、感知、体悟也有着较大差异。对此,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法应用时,应该加强对不同学生的指导与督促,尤其是针对一些陷入问题困境、出现认知迷茫、产生解答疑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即时终止其问题分析,引导其再次回到所学知识之中,并结合其解答问题时存在的具体弊病,就知识开展二次讲析,并将不同知识点与对应导学问题有机关联起来,为科学应用具体知识解答具体问题,切实塑造其数学综合素养而给予保证。同时,为了确保导学问题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即时呈现一些具有探究性、益智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育,进而让学生在问题导学法的驱使下,更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获得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借助问题到学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指导,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既然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又顺应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学趋势。因此,教师践行问题导学法的思想、理念、要求时,应该加强对学生认知需要与学习实际的考量和研判,并针对教学发展特性与具体知识特质,有效设计导学问题、灵活组织导学活动、多元开展问题解答,让学生在思维变迁、认知蜕变、能力提升、素养塑造的同时更好学习数学知识,充分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对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答、一个个数学难点的突破、一个个数学知识的应用,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能提升,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蜕变而奠基铺路。让学生在问题导学法的辅助与驱动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数学素养,使问题导学法真正服務于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更好服务于学生数学认知蜕变。

参考文献:

[1]孟建宁.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44-45.

[2]李中花.谈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9):97.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