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12 14:04姜京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类比借鉴评点

姜京

摘  要:学习的本质,是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创建连接的过程,尤其让学生内部经验和外部信息之间来建立连接。类比教学有效的将内外经验结合起来,将类比引入作文教学,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类比;借鉴;指导;评点

学习的本质,是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创建连接的过程,尤其让学生内部经验和外部信息之间来建立连接。学习必须依靠原有的经验,但是对于很多新的知识来说,学生是不可能有相关经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非常難以发生有效的学习行为这就要依靠老师来进行启发引导。下面以《画面与特写》作文课,介绍如何有效的通过类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一、影视类比,整体写法借鉴

艺术都是相通的,在《画面与特写》这节作文课中,利用MTV画面的配置来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特写的重要性,让学生将影视镜头与写作来进行类比,找到相似之处,从而自行发现规律——可视的画面感让人更加的感动,画面感同样也可以使文章令人感动,画面感可以应用在写作中。

在初步的类比感知之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影视作品中是如何将画面变成可视化呢?经过引导学生发现是一个个特写的画面——医务医护人员那种奔跑、抢救,被放大的一个个面孔、一个人的背影,一群人的背影。医护人员人员以外的所有的群体,从医院的请愿者到社区的基层工作者等,就一个个画面,一个个典型的行业,把它组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组成了一个个转身,正是这种相映衬的画面,才更加让人有所触动。

结尾,在那升起的太阳,波光粼粼的湖面和夜空下璀璨的城市,让你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在不同战线战胜困难来建设好好我们这样一个美丽的家园,是一种升华主题,美丽家园的一个升华,

并将画面感与写作进行类比,得出三个部分的写作经验——第一段背景的渲染,第二,第2个中间典型的人和事,到结尾借助景物画面主题的提升。

二、课内类比,具体写法指导

如何将一个画面进行特写呢?这节课老师再次进行类比教学,引导学生回想学习《昆明的雨》时,将一篇散文,把它变成了一首诗,接着呈现由《昆明的雨》改编的诗,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展现的是典型的人和事,而散文《昆明的雨》则是将它细化。

如何细化呢?课堂上老师带着同学们们回顾了回顾昆明的雨的写作4个点:第1个点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第2个点用动用感官和修辞,描写它的形和神,第3点是选择有温度的人和事,第4用对比来融入自己的感情。

接着老师呈现了视频中的歌词,引导同学们发现与诗歌相同之处便是选的都是典型景,典型的意象,而画面感与诗歌变散文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要用文字进行细化扩充,即进行特写。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老师呈现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画面——路灯下的警察,她将画面用一句诗来表示——我会记住你的黄昏像最美的身影。要求学生将写法当堂进行迁移运用,把它化成一段文字,在评论区当堂速写。

短短几分钟之内评论区便有了孩子们的回应:

“黄昏已至天黑了,可是他们的孩子没回家,他们的孩子还在马路上,被微黄的灯光照亮的,倒影着这座城市最帅的身影,一盏灯光照亮整个夜空,一个身影点亮整个心灵。”

类比教学效果可见一斑,短时间内将扩写细节的四个点运用的淋漓尽致。黄昏已至天黑——有特色的景、环境描写,他们的孩子、灯光、身影——有温度的人和事,照亮、倒影身影——感官,一盏灯光照亮整个夜空,一个身影点亮整个心灵。”——对比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三、评点类比,明确修改方向

最后,课堂上老师将上周已写过的《礼赞》,与本节课所讲的方法相结合,进行类比式的点评。

典型的人和事:蔡思婷同学的《礼赞》,她在下飞机的时候碰到的,一个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抓住这位戴口罩的工作人员进行细节刻画。

背景的渲染: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清晨太阳照样升起,有的人留在了昨天。

主题的升华:天气渐渐转暖了,树上也开始萌发出了嫩绿的小芽,春天来了。

还有一位同学,以细听,细看,细感为每段的开端,阳老师建议:

结合扩充细节,把细听单独成段,把细看单独成段,把细感再单独成段,三个里面加三个典型的事例,再加上情境开头渲染气氛,情境结尾升华主题,具体的人和事,又有结构美,又有前后景的呼应,完美。

点评时才用的类比式点评,尊重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的迁移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类比迁移,修改自己的文章。

在《表象与本质》中有这样一句话,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在人类的语言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类别,人类的大脑通过理解类比来获得对语言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借助类比就无法有效的思考。将类比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将作文技巧清晰化,更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媛. 类比在作文中的运用[J]. 同学少年,2017,000(004):7-7.

[2]石立干. 类比思维创新与作文[J]. 写作,2004(13):39-40.

猜你喜欢
类比借鉴评点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类比”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