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绿色植出快乐

2020-10-12 14:04林弋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摘  要:为了让幼儿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一同成长,笔者认为幼儿园实施绿地课程势在必行。本文从开发绿地课程资源、构建绿地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实施绿地课程内容三块内容阐述探究,目的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养护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促进幼儿智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施;绿地课程;策略

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使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活”,带孩子到活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也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来不断地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以及生活空间。”

绿地课程是指利用泥土里长出来的植物作为幼儿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学习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教师、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经验,在观察、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身体、社会性、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的个性特征的养成等,促进儿童完整成长。

一、绿地课程资源开发之策略

幼儿园的绿地课程其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而备受青睐。我们以课程为载体,让幼儿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过程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首先,在园内环境进行规划与设计,在幼儿园原有环境的基础上,种植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草、树木和瓜、果、蔬菜;其次,每班教师在自然角、走廊和幼儿园种植园与幼儿、家长一起种上当季花卉和蔬菜,把幼儿园装扮成植物的乐园。

让植物进入幼儿园每一个可能的角落,让自然的生机充盈幼儿园每一个空间,让幼儿园的环境真正活起来,让幼儿园真正成为花园和乐园,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观察、发现和管理的机会。

二、绿地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构建之策略

我们以幼儿园种植的各类花草树木和瓜果蔬菜、每班的自然角,另加周边小区、远足及春、秋游为基本内容展开活动。在陈鹤琴“活教育”理念、杜威“做中学”、卢梭“自然教育”、瑞吉欧“方案教学”等理论的支撑下,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再结合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查找各类资料,初步制定出了绿地课程大、中、小班幼儿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集体活动目标和内容。绿地课程总目标如下:

(一)探究与发现

在轻松、愉快的自然环境氛围中,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感受到丰富的有关植物及植物与人、社会关系的经验。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乐于挑战,善于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充实和快乐。

(二)养成与构建

在观察中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长智慧;在与周围自然环境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知识。

本课程关注如何让幼兒在观察中感受探究、学习的魅力,激发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认识世界,支持大胆质疑和提问,鼓励幼儿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焕发智慧和活力。

(三)发展与成长

幼儿在与自然环境、教师、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经验,在观察、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身体、社会性、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的个性特征的养成等,促进完整成长。

三、绿地课程内容实施之策略

幼儿园绿地课程内容的实施,主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中午饭后散步观察活动、区域活动和三大板块构成,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新开发的园本特色绿地课程是《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强有力补充。绿地课程在幼儿的身体、语言、科学、社会、艺术方面教育更具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的学习更加有滋有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集体活动

每班每月可以安排各领域绿地课程内容2节左右,每周安排1-2次绿地课程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内容会随着幼儿园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的生长情况、种植情况、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点等的不同而改变。比如,今年桂花开得比往年迟,那我们就把有关桂花的活动推迟到桂花开放时进行。可根据幼儿小、中班开展观察桂花、捡桂花、做桂花糖、酿桂花蜜等活动,大班的活动可以更深入,画画桂花树、唱唱桂花树、念念桂花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集体教学活动。

(二)观察活动

每天午饭后,在不下雨的情况下,每班老师都会带着小朋友们在园内散步。午饭后的散步意义很大,不仅有助于小朋友消化食物,还可让他们认识幼儿园里更多的多花草树木、瓜果蔬菜,并进行观察、记录、游戏等。老师带着幼儿观察,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纸上,或者老师用手机拍下来,等观察结束回到教室,老师再让幼儿回忆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再进行经验的提升效果很好。观察时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不同,所思所想的也不一样,萌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启发了在和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发现问题,也体现了绿地课程价值。

(三)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集体活动和观察活动的延伸。如,教完《植物的色素》后,我们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彩色汤圆、彩色面条、彩色馒头的制作、品尝;还可拾捡地上的小树枝树叶,区域活动时可以动手用彩色颜料、玉米粒、彩色纸、彩泥等装饰,插在瓶子里装扮教室;收获到青菜、芹菜、土豆、番薯、玉米等农作物时,就进行各种食物的制作、品尝,体验自己动手后收获的喜悦。

绿地课程具有自然性、变化性、开放性的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始终遵循一条基本的准则:让幼儿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感悟、探究、学习。更快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不断学习课程理念、借鉴他人经验,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策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3.

[2] 朱家雄.金秋.游戏·发展·成长课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06.

作者简介:林弋湉(2001.2-),女,汉,籍贯:浙江台州,温州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