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及策略

2020-10-12 14:04冉琼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传承学前教育传统文化

冉琼

摘  要:现如今,我国对于教育十分重视。学前教育是人类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俗话说“三岁看老”,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成长、道德认识、行为规范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珍贵财富和精神宝库,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充足理论教学材料和实践教学实施载体。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也是文明得以延续的根基。人们的精神与智慧都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繁衍与发展的营养。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不断挖掘,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自豪,做有根的人,为形成优雅的人生打下基础。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应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及创新应用。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行业并没有很好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短期的教学效果,而疏忽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大多数教师、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功能更是了解甚微,鲜有人们会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儿童学前教育中,由此造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在整个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缺失。这种缺失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会造成学前教育内容单一、缺乏深度,进而影响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关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丰富教育内容,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策略

(一)農村学前教育要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教学理念,以及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情相适应的特色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变革》强调,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变迁时期,农村学前教育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和责任不尽相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地民情民俗有着一定差异,因而不同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要突出传统文化知识的民族特性,例如,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风情的传统游戏进行合理的创新、调整,既让幼儿参与适量的体能运动锻炼,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科学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巧妙融入学前教育创新实践中,例如,爱国主义精神、道德伦理规范、感恩友善等;在全局规划方面,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引导和整体设计把控工作,为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农村学前教育综合实施提供科学指导理念,确保农村学前教育创新探索实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二)尊重幼儿认知特点,在环境创设中融合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环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环境通常被视作是“隐性课程”,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作用不可小视。在我园,每个老师都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幼儿与周边环境进行对话,教师们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巧妙地将本土文化和幼儿园所处的环境进行融合,巧妙利用园楼道、教室的门、窗、宣传栏等空间,分门别类地布置了各种精致的墙饰或图片,创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国风”、“田园风”、“自然风”等特色环境。为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无声的教材”,从感官上带给幼儿刺激,从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倾情弘扬传统文化。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彰显传统文化

活动是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和基本组成部分,然而现行幼儿教育中的教学活动从准备、实施到反思,完整却不完善,形式有余而内容不足。即使是直接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也只是生搬硬套,不过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终是貌合神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形貌毕肖,还要得其神髓。然后才能融会贯通,运化自如。活动目标的设置上,应体现文化树人的主张,突出德育和美育的重要功能;活动过程的设计上,要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让孩子们通过听、看、赏、演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延伸的设想上,大力发挥经验迁移、行为实践的作用,打破时空限制,让孩子讲一讲、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激发孩子对于文化的想象,培养孩子对传统价值的认同。立足时代,从传统资源中发掘活动素材,融入新元素、丰富新路径,势必使教学不空,传统不失。

(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提升

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也是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学前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鉴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人才流失严重和非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引入的普遍现状,加强农村学前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对症下药”。一方面,对于已有师资队伍,常态化、长期化开展学前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针对性培训提升,并为学前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提供便利,例如,专题讲座、培训课程、教学交流会等,并积极构建与之相对应的鼓励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备过硬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整体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必须从学前教育着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儿童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认识,明确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选择适用文本、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挖掘适合学前儿童的传统教育资源等,让学前儿童切实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石建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03):107-110.

[2]杨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人文天下,2015,58(20):34-37.

猜你喜欢
传承学前教育传统文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