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2020-10-12 14:04张衡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摘  要:古诗文被称作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瑰宝,并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学生对先人哲理进行感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同时形成正确三观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古诗文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本文基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充分运用,并对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古诗文教学的影响程度进行重点分析,这有利于将参考依据提供给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1.古诗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古诗文教学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快速传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行感知,以此来推广传统文化。古诗文不仅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描绘,同时还表现了故人的生活习俗以及心境变化。古诗文是我国在几千年发展中凝聚的智慧,可以借助于文字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有利于形象、生动的文学画面得以呈现,引导学生对这一文化意境进行体会。古诗文的学习,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将人生道理传授给学生,对其社会认知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此使得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

2.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过度重视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并未深入感知其所具有的文化意境,不利于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进行感知。第二,过度重视对于古诗词的翻译,并未加深对于古诗词内涵的鉴赏。古诗词是我国优美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真实意境的体现。古诗词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其含义进行感知。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主要借助于死记硬背来实施。虽然背诵古诗词使得学生记忆力得以增强,但是这制约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对《诗经·关雎》一文进行教授时,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背诵全文,或借助于默写方式对古诗词进行掌握。但是因为学生并不了解《关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手法,导致一些学生对于背诵全文产生排斥。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学生可以获得高分数,因此需要学生记住所有的古诗文,但是并未引导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实际上,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是处于主动方而不是被动方。传统教学方法过于落后,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和方式进行及时转变,引导传统文化教育和古诗文教学两者相融合。

3.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教师对于古诗文缺乏正确认识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和发展,我国教育界开始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对综合型、高素养的人才进行培养。但是探究我国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并未形成正确的认知,课堂教学也是将古诗文翻译为白话文,并未深入分析古诗文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涵,同时忽视对古诗文真实意境的讲解。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并未对古诗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导致传统文化教学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学生无法对古人所要表达的家国情怀以及哲学道理进行感悟,进一步制约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也对其后期学习效果產生一定的影响。

3.2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不高

因为古诗文基本上都是文言文形式,阅读起来难度较大,并且不容易理解。而初中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不强,这就制约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初中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并不具有系统化,自身所积累的传统知识非常少,无法做到自我阅读和深入理解,这就需要借助于语文教师的讲解来对古诗文内涵进行把握。因此,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学习古诗文都不具有较高的热情,进一步制约到传统文化的宣扬和继承。再加上初中语文考试中古诗文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为了获取到更高分,学生需要对所有古诗文进行背诵,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压力增大,甚至于产生厌倦和惧怕情绪。

4.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古诗文教学

4.1阅读大量的古诗词,重视积累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只有不断努力和积累,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努力学习并对大量古诗词进行阅读,才有利于量变向质变的转变。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通过对大量古诗词进行阅读,才能逐渐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和内涵。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大量古诗词进行阅读,进而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独特魅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对于古诗词的不断积累,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以此在学生未来发展中形成坚实的语文基础保障。

4.2营造古诗意境,传承文学之美

意境是指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引导客观事物和主观情绪相融合所形成的一种境界。古诗词学习的重难点就是对于作品意境的深入把握。只有对作品意境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对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行感知。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作品中“月”所表达的意象。借助于分组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由表达和品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简单指导和客观评价,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中“月”所表达的意象进行掌握,“月”一般都是对古人思乡之情的表达。通过营造出古诗词的意境,有利于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

4.3对古诗深入剖析,感受内容之美

教师在对《关雎》一文进行讲授时,应解释说明《诗经》的创作背景,包括其收录诗歌的数量,诗歌描述的基本内容,诗歌可以划分为几个类型等。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介绍完创作背景之后,需要借助于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简要阐述《关雎》所表达的内容,使得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印象,并大概理解诗歌的内容,有利于学习难度的下降。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解释重点字词,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例如,《关雎》一文是在描述人,但是为何在开头引入“雎鸠”?少年在求而不得之后做出的表现?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内涵以及诗经之美进行深入理解。

结语

将传统文化教育充分运用到初中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以此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继承,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内涵进行感悟。由此可见,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意境之美进行理解,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除此之外,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对大量古诗词进行阅读和理解,使得其文化素养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叶家政.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5(09):118.

[2]孟甜.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策略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张衡生,男,19791210,汉,湖南衡阳,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