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的中小学地理教学优势分析

2020-10-12 14:04王民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小班化小班师生

王民文

摘  要:小班化教学是一种能够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有利于中小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因此,努力推进小班化教学成为当前中小学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

关键词:小班化;地理教学;优势

一、我国小班教学的渊源

萌芽阶段(20世纪70—80年代)这一时期是小班化教学的兴起阶段,是由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逐渐深入,人们对班级授课制不断思考和批判的结果。在借鉴国外相关成果,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发展。

过渡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小班教学的开展是专家学者针对班级授课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逐步实行个别化教育教学,1987年有专家提出“目前作为过渡时期可逐步缩减每班学生的人数”的观点[1],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小班化的论述。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时期的小班教学开始与我国教育现状结合,1996年,上海市教委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2],2000年,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多方位地思考小班化教学,强调各地开展小班化教学要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二、小班化成因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

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少生了4亿人,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尤其是2004--2014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部分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新生人口的大量减少,使得生源地适龄入学儿童大量减少,在入学儿童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使得小班化自然形成。

(二)大量农村学生随父母进城求学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移民搬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大量农民进城了,学校逐步散并,农村学校的学生急剧下降。另外,有些家长在外打工的时候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孩子通过“择校”的方式送进城区学校,农村学校20人以下的班级越来越多,小班自然形成。

(三)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积极参与活动。在过去的大班教学中,由于人数多,教师只能关注到部分学生,实践证明,班级人数越多,师生间的交流就越少,学生间的差异也就越明显,班级管理也就越困难。再结合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开展小班教学无疑是最佳选择。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倡小班教学,并做了明确规定。

三、小班教学的优势

(一)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关注的人数是28人,这就使得教师在以往大班教学中,不能关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而小班则不然,小班因人数少,正好解决了此问题,师生间的接触增加,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师生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具体,更加精细,使得因材施教不再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二)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开展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在小班教学中,因人数的关系,学生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是大班的数倍,这就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增大,也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这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力量。在互动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促使学生身心向健康、快乐阳光的方向发展。

(三)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授课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相对于小班而言,大班教学中教师每堂课只能提问少部分学生,课堂练习也只能由这一小部分学生完成,而其他学生则得不到教师的有效关注,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倦怠,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这种倦怠思想和失落感的产生影响着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发展。

四、小班地理教学的优势

(一)在人文地理教学上的优势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是地球上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和,需要了解世界各地人文特点、人地关系等。在中小学地理课堂上,这些研究内容若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理解难度加大。然而在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下,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使得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的活动加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有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自然地理教学上的优势

自然地理范围广,大多数知识都与生活贴近,只要稍微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例如,在讲到中国区域地理的时候,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轮廓像什么为题,向学生提问。在40-50的大班里,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在小班环境下,则可以兼顾班里每个学生。

(三)小班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大班环境下,教师难以给予每一位学生相应的指导,使得学生学习变得困难。而在小班环境下,教师可以对每个同学在读图、识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其完全弄懂。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地理学习的一项任务,它有别于读图能力的培养,其形成比较难,需要教师的大量引导。

五、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解决的问题

农村和城市“小班化”教学的形成方式不同,学生层次不齐,这就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大了难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就更高了,这就使得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小班教学之路。

另外,我国的教育资源是按学生数量分配的,即学生数量大的学校得到的经费就多,学生少的學校得到的经费就少,因为这种分配方式的局限性,造成了一些人数特别少的学校经费不足,开展小班教学的一些器材、教具等无法及时到位,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展开。此外,专业教师紧缺,也是影响小班化教学的一大因素。

六、结束语

小班化教学以其独到的优势,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已经开展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了。

参考文献:

[1]张杰夫.《班级授课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刍议——兼议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1987,(3).

[2]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103-107.

猜你喜欢
小班化小班师生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小班化的“化”
麻辣师生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