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高考复习

2020-10-12 14:04洪奋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复习高考高中

洪奋勇

摘  要:高中历史知识相较于初中历史知识来讲,难度比较大,知识量比较多。对于学生来讲,历史知识较为枯燥无味。笔者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高考复习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考;复习;核心素养

在当前的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灌输式”“题海战术”模式来对待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参与历史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对于历史高考复习更为存在较为严重的抵触、厌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在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理解性地开展复习。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历史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属于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目标,朱汉国教授所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把学科知识技能作为基础,整合了价值观、态度、情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品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历史价值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在历史高考复习中,可以把这些作为总的复习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条理、系统地划分历史知识,加强理解与记忆,以此来提升高中历史复习质量。

一、突出唯物史观,引领历史高考复习

“唯物史观”属于揭示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论与科学历史观,在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历史。比如,在复习过程中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需要利用“生产力来决定生产关系”“一定的社会意识属于一定社会存在的具体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观点讲述春秋战国中历史大变革时期,这样才能够准确分析当时文化、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现代化史观、古代史观来展开复习。比如,古代史能够分为:(先秦)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宋元)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明清)中华文明的危机和繁荣并存时期。

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做好历史高考复习

在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中,较为注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我国的国际地位呈现出逐渐提升的状态,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以下的外交成就中先后排序为: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C.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这道高考历史题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时空观念。要想在历史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历史的概念。比如,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包含了较多的历史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中共八大、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等,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些历史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解读这些历史概念,比如,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论述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设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与计划经济,取消货币与商品生产。从这个论述之中,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是由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公有制等三个特征构成的,学生可以围绕产品的分配方式、经济管理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开展复习。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数轴。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依照专题史来编制的,把每一个专题都设定一个知识数轴。这样就能够把所有重大事件体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相应的时序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重大事件的影响与背景。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领历史高考复习

爱国情怀主要指的是心系国家,爱国、爱家与以国为家的情感。新课程标准下,明确要求家国情怀属于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考察比较多,很多都是让学生用论述的形式来表达对于历史问题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复习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教师不要仅仅讲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比如,在复习“宗法制”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国”与“家”之间的关系。在复习“抗日救亡运动”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去认真思考:假如自己处于那个时期、环境中,会勇敢站出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吗?在复习“一二.九”与“五四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强调教材中中华民族人民不畏艰险的高尚品质。每一个高中生都需要具备优秀的家国情怀,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这样我们生活的国家才会充满着希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希望通过自己的 一份努力为社会发展奉献出一份力量。

四、培养学生结构意识与整体意识,做好高考复习

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整体意识。高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与整体意识,让学生拥有清晰的复习思路,同时能够不断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最终取得优异的历史高考成绩。在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零碎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放入到整体框架中,展开专题知识体系的构建。比如,在复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讲解荣氏企业中的兴衰历史,让学生明白荣氏企业属于近代中国规模最大、最为雄厚的民族资本企业,具备较强代表性,荣氏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在讲解完荣氏企业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去按照时间顺序去整理相关历史知识点,最终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总之,在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深刻掌握所学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稳固的借此狐。

参考文献:

[1]谢惠清. 构建区位分析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农业的区位”高考复习为例[J]. 学周刊,2018(23):115-116.

[2]张庆安. 新高考复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必修二专题三复习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2016(06):64-66.

[3]楊瑜. 核心素养理念下历史高考复习知识整合的策略——以人教版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6):44-45.

[4]胡海. 高考复习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误区及对策[J]. 中学数学教学,2018(03):64-69.

猜你喜欢
复习高考高中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