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者身份认同的叙事研究

2020-10-12 14:04王茹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学习者

王茹雪

摘  要: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质性手法,对两位日语专业大学生的日语学习与个人身份认同现状进行了个案描述。研究发现,二人都由于过去的经验对外语产生兴趣,同时又深受日本文化的吸引而选择学习日语。但二人的自我认同又不尽相同:小文是勇敢自信渴望表达的冒险者,卓卓则是目标明确的实干家。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包含多个方面,既横向与他人、社会相连接,又纵贯过去与未来。

关键词:身份认同;学习者;叙事研究

一、序言

Norton(1995)把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解释为“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考与感情,对于自身的感觉以及理解自己和世界之间关系的方法”。从后结构主义理论出发的研究者认为,身份认同是在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意义协商的过程中构建的(陈钰,2015)。包括日语教育在内的外语教育,都不是单纯的“目标语言的教学实践”,而是通过获得新语言来更新自我(高桥,2012)。在学习者的二语学习过程中,对于他们身份认同的研究是必要的。然而,目前关于学习者身份认同的研究多为横向的量化研究,纵向的深入的质性研究较少。并且笔者认为,个人的身份认同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是一个需要深度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采用叙事研究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对2名日语专业的学生(访谈时已学习一年日语)进行了半构造化访谈,考察他们的身份认同现状。

二、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是将研究对象故事里的质性材料通过逻辑分析以大事年表的形式转述编写出来,是赋予个人经验更深层意义的重要方法。叙事与自我密不可分,通过叙事手法描写个人的经验并不是对过去事实的简单陈述,而是探索个人是如何通过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而形成身份认同的过程。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结果

(一)小文的故事

小文对外语的兴趣产生于初升高的暑假,她独自到江浙沪一带旅游,一路上接触到了许多外国人。开朗活泼的她大胆地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收获了许多愉快的回忆。“学会一门外语在今后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这个想法在她心里扎下了根。上了高中,小文就读的学校举办了“华侨寻根之旅”活动,邀请各国华侨回宁夏参观。在这个活动中小文认识了一位西班牙的妹妹,妹妹从小在西班牙长大,除了西班牙语,还会英语、法语,甚至中文也相当流利。这给小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和小妹妹的交流过程中,她发现“语言在以后世界共同发展以及我们与其他国家交流和建立关系方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并且,面对与自己民族不同的这些人们,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进行交流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此,小文坚定了要学习一门英语之外语言的决心。高中时期,小文虽然对英语很感兴趣,学习也特别认真,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对此,小文认为自己只是不适合应试英语的学习,对于未来学习语言的想法还是很坚定。所以高考结束填志愿时,由于法语专业在他们当地录取线较高,抱着冲一冲的心态她第一志愿报考了法语专业,第二志愿为日语专业。她对于日本的了解始于初中时期,去日本旅游回来的好友给她讲了日本许多风土人情,比如,日本人非常自律,对自己要求很高,科技和文化都发展得非常好等。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日语专业时,小文提到日本在某些方面特别像古代中国,他们一些优秀的文化也和中华文化有关。她非常欣赏日本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认为日本是一個非常优秀的国家,希望了解这个国家的知识,由此想要学习他们的语言。并且,她还为之后的留学、工作做了考虑:“如果想要留学的话,它离中国比较近,而且它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比较多吧,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也考虑到了今后的发展。”

刚入学在假名学习阶段,小文经历了一段迷茫期。当时她觉得假名学习十分困难,曾一度失去对日语的兴趣。这个时期,小文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只是单纯地记住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以及顺利应对考试。但是在学完所有假名,通过语音测试之后,她对日语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是学语法和句子开始,到现在,还是对它有很大的兴趣,就是想多知道一些语法,一些表达方式,然后想努力,通过这些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阶段,小文认为自己之前的学习目标远远不够,她计划在大三阶段考完日语专业所需的证书,但对她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表达自己:“我希望自己能够不仅局限于课本,笔试呀之类的,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非常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日本人对话,我觉得这才是我最终的目的吧。”目前小文对于自己日语水平的评价不高,仅限于一些日常的简单交流,有时也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翻译还有很大问题,尤其是基础日语考试里的汉译日部分,对小文来说很困难。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小文除了日常上课学习之外,还安排了许多其他的学习内容,比如,看课外参考书、日语学习相关公众号、积极和校内日本留学生沟通交流、参加学校的日语演讲社团等。演讲社的部门活动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大一的社员也较少,但是她一直坚持了下来。并且,小文觉得经过这一年的学习,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温和,这也是日语这门语言的特性所致吧。日语学习对于小文来说,不仅是掌握一门技能,还是以后获得生活来源的方式。目前小文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但她确定会从事和日语相关的工作。

(二)卓卓的故事

卓卓也是一名外语爱好者。孩童时期,看着电视节目里帮助不同国家沟通的翻译工作者们,卓卓对他们心生敬佩:“我觉得他们靠自己学会一门语言,然后帮助两个国家之间互相交流,我觉得这是非常棒的。”并且她也从此喜欢上外语,认为每一种语言都非常好。卓卓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日语,对于日本的了解源于汽车。日本汽车的质量很好,因此卓卓认为日本人应该性格特别严谨。她十分欣赏这种特质,于是开始看关于日本的纪录片,通过这些纪录片,卓卓被日本文化深深吸引。她说:“当时我记得一个场景是穿着和服,然后那种彬彬有礼的样子真的很吸引我,我就想学日语。”并且,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卓卓越来越喜欢日本文化,她特别提到了日本人对于礼仪的注重以及谦虚的品质,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向他们学习。同时,卓卓还十分肯定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他们能够原汁原味地保留到现在,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

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日语,卓卓入学时有一段学习困难时期:“真的就是没有办法理解它那个语法的顺序,因为和汉语英语都不一样,就好难理解啊,尤其那个排序题,我真的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那段时间卓卓特别惶恐,对于日语学习十分迷茫。好在她有一位喜欢日本动漫的好友,好友带她到自己的学校旁听日语公开课,给她讲解日语语法助词和其他学习方法。在好友的帮助下,卓卓了解了日语的体系,并开始意识到学习语言不能盲目,应该对它的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逐步去填补这个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学困期卓卓也一直保持着对日语的兴趣:“我真的觉得假名有一种可爱,但是散发着光辉的感觉。我觉得它们那个发音好有规律我觉得好棒。”

卓卓的目标是当一名日语翻译,她认为词汇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她买了许多课外单词书,这一年的时间大部分用来了记忆单词。并且,卓卓还感觉自己的日语发音不太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不看日本动漫的她开始看动漫学习日语发音。她认为目前自己作为一名日语学习者还很初级,还有很长一段路,但她想要成为一名翻译的决心十分坚定。她说:“我现在对于日语内心还是很激动、很迫切的,我想要背很多单词,学习它的语法,就是那种强烈的愿望。”

五、结束语

二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是个体对于自身的感觉与意识,形成于个体与社会、他人间的关联,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且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岛津,2017)。小文和卓卓都由于过去的经验产生对外语的兴趣,同时又深受日本文化的吸引而选择学习日语。但二人的自我认同又不尽相同。在外语学习方面,小文是勇敢自信渴望表达的冒险者。小文即使在高中时期英语成绩不算优秀,但她遇到外国人时也敢说敢交流,且选择日语作为专业,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用日语对话交流。个体自身固有的人格特质在身份认同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奇等,2007)。访谈中,可以感受到小文希望用日语表达自己想法以及与日本人流利交流的愿望。提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也许会与“正确的语法词汇表达”相联系,但Norton&Tohey(2001)所定义的“优秀语言学习者”则是追求自我身份被尊重,与对方平等对话的学习者。对于学习者而言重要的是,谋求与母语者势均力敌的身份,避免作为非母语者的无力处境。小文是一名优秀的日语学习者,她渴望表达的心愿会引领她越过重重难关。

一方面,卓卓則是目标明确的实干家。她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翻译,对于日语的热情更是促使她全心全意地学习。她思路清晰,很早就有语言体系的意识,从词汇落脚,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一点一滴积累。外语学习促使学习者探索自我认同中一系列重要的方面,如,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性格特征、喜好、价值取向、群体归属、过往经历的意义、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等(高一虹等,2003)。卓卓欣赏日本人谦逊有礼的品质,敬仰翻译工作者帮助语言不通的人们顺利交流的能力,她的经历和想法促使她成为一名日语学习者,反之日语学习也影响着她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包含多个方面,既横向与他人、社会相连接,又纵贯过去与未来。因此,两位学习者之后的学习生活与她们身份认同的关系将作为本研究今后的课题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陈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化语学术写作中的身份认同发展——基于第二语言社会化理论的质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高一虹;李玉霞;李伟娜.2003.我学英语-“我”是谁——三位英专学生的自我认同建构[J].外语研究,2003,4:69-77.

[3]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93-99.

[4]高橋聡.言語教育におけることばと自己アイデンティ[J].言語文化教育研究,2012,10(2):37-55.

[5]嶋津百代.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について語るためのことば——外国語学習環境の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ディスカッションの考察[J].外国語学部紀要,2017,17:1-16.

[6]Norton B & Tohey K.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good language learners.TOSOL Quarterly,2001,35(2):307-322.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cMOOC学习者群体的联通水平与关系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追踪模型融入遗忘和数据量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