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汽修专业思政教学探究

2020-10-12 09:58文学
神州·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职汽修思想政治教学工匠精神

文学

摘要:“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在生产及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奉献爱岗的职业精神和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在“德育为先”教育背景下,将汽修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学的结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这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符合。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汽修;思想政治教学

近年来随着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崛起,很多汽修从业者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一时间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维修队伍鱼龙混杂、缺乏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让越来越多车主对汽车维修人员心存戒备。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汽修专业思政教学中,从少年阶段就培养汽修人员的“匠心”,才能让这一美好品格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成长为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

一、巧用情境教学,融合工匠精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其更好的理解知识,主动的完成知识和经验的构建。其核心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情境交融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知识的传递是具有一定情境性的,是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才能获得。

在思政教学中,结合工匠精神内涵和教學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工匠精神,获得良好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不断努力与学习提升个人魅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首要前提。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教学中,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延伸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空间,让学生通过情境的感悟来体会工匠精神。在故事中,李某想要购买一辆汽车,先后去了四家4S店参观,这几家店的汽车在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不相上下。但前三家的接待人员中,有的衣着邋遢、有的接待中频频失礼、有的介绍时对于汽车功能却模糊不清,但第四家的接待人员穿着干净整洁,整个接待过程中始终彬彬有礼,而且对所介绍的车辆功能和车况非常熟悉,因此,第四家接待人员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专业职业能力,让李某十分满意,最终选择了第四家。在学生听故事、说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塑造个人良好形象和工匠精神的认知。

二、巧用案例教学,融合工匠精神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和解释任何事物都是通过沟通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实践。”案例教学能够运用典型的教学案例,沟通知识和经验,能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与沟通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和启迪,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思政教学是中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思政教学知识点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理想信念、人生观、职业道德、法律等方面内容,将汽修行业中一些鲜活的、典型的工匠精神案例有效融入到这些知识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突出对汽修专业职业学生能力导向和工匠精神培育。

从教育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的敬业和诚信精神、中国精神中体现的传承与创新精神、职业道德中体现的精益求精和岗位奉献精神等,这些都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相吻合。因此,在思政教育中通过案例教学来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教师寻找到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良好契合点,才能有效实现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第二单元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教学中,选择“大国工匠杨再研:用15年青春演绎大国工匠精神”的教学案例,案例主人公是一位女汽修工,她从事这份工作以来,养成了找不到故障就停不下来的习惯,经过了多年的勤学苦练,练就了快速判断车辆故障并消除故障的绝活,此外,她还用自己的耐心、热情、严谨无数次的帮助车主解决车辆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直到车主满意。杨再研认为:“工匠精神不是怕重复的做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该案例中涵盖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立足岗位成才等知识内容,在课堂上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巧用实践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积极地体验与践行,从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于中职生而言,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个人品质。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系统理论化概念,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工作态度,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积极地体验和实践,才能真正将工匠精神的内核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举止行为中,这样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教学中,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带领学生到当地多家4S维修店进行参观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多种形式职业礼仪模拟表演,学生自己设计表演情境、表演人物和对话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感知职业礼仪的同时,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并能自觉地去践行工匠精神。

总而言之,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汽修专业思政教育,是坚持与时俱进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在新时代思政教学只有积极地创新、改革,唤醒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在他们心中萌芽、生根和发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履行个人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李繁.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026(004):73-75.

[2]詹洁雯."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中职思政课的有效策略[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000(004):61-62.

猜你喜欢
中职汽修思想政治教学工匠精神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如何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虚拟实验技术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