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编纂理念在图书编辑中的拓展与延伸
——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的编辑为例

2020-10-13 10:17王婵红
科技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体例辞书核实

王婵红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已在全国全面推广和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得到了加强。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485号(教育类13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写道:“小学语文古诗文有129篇,其中古诗词112首、古文14篇、古典名著(节选)3篇,除拼音、识字单元外,古诗文占全部选篇的36%。”据此,在小学所有篇目中,古诗词占到了三分之一强,可见古诗词的重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计划出版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虽是一本教学辅导用书,可是每位学生要使用六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很大。如何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古诗词辅导用书成为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辞书的编纂向来以规范严谨著称,为了达到辞书的高标准严要求,有一些编辑理念和方法为其提供保证。比如,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体例,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专项检查,一丝不苟地核实资料,这些都是辞书编纂的法宝。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虽然是学生辅导用书,但是整体架构可以与辞书类比,比如一篇古诗词的讲解可以与辞书的一个条目相对应。基于此,我们将辞书编纂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运用于这本书的编纂中,以期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来提高整本书稿的编校质量。

1 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体例

科学合理的体例是辞书编写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辞书,无论规模大小,在编纂时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体例。体例犹如房屋的框架,设计得好,搭得结实,整座房子就美观实用。在编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时,我们借鉴了这一方法。在编辑之初制定了详细的体例。从体例关涉的层面来说,分大体例和小体例。大体例是以每首古诗词为基本单元,从内容的编写角度来做规定。小体例是除大体例规定之外,需要全书稿统一的地方。

1.1 大体例

我们将每一篇古诗词作为一个基本条目,对这个条目进行基本的设计。每篇诗词的编写分8个方面:原文、白话文讲解、朗读指导、作者简介、重点字词解释、诗词赏析、重点练习、相关拓展。8个方面,8个板块,除原文、白话文讲解不设小标题,相关拓展用具体内容的小标题作为标题外,其他几个板块的标题分别为:请你读读、作者简介、帮你理解、引你欣赏、带你练练。从多个角度讲解一首古诗词,有讲有练,有读有思,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学生通过多方面来把握一首古诗词,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从篇幅来看,我们设计一首古诗词占用一个对开页。这样将所讲知识集中在一个视野范围内,方便学生使用和各处的相互参考,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其中原文、白话文讲解、带你读读、作者简介在一个页码。与古诗词匹配的插图也在这一页内。为了充分利用版面,将白话文讲解放在插图上面,通过渐变色与图片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帮你理解、引你欣赏、带你练练和相关拓展在一个页码。

因为内容和信息量大,所以每个板块需要提炼精华。对此,我们制定了一个量化标准和内容写作模板。量化标准是对每个板块的字数进行了一个上限规定。“请你读读”“作者简介”在100字内。“白话文讲解”根据诗歌长短,尽量控制在100字以内。“帮你理解”在能充分解决学生阅读障碍的情况下,用尽量精炼的语言来解释,字数尽量少。“引你欣赏”不超过500字。“带你练练”设一二小题,不超100字。“相关拓展”200字以内。

内容写作模板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量化标准,我们对每一板块的具体写作内容做了进一步规定。正文部分包括古诗词题目、作者及朝代、正文、拼音、标点。音节停顿以符号的形式放在正文旁边。白话文讲解用现代文对诗歌进行翻译,要求简洁、不失原意和韵味。朗读指导,包括语速、语调、情感、重读的关键字词。作者简介包括生卒年、字、号、生平主要事迹或创作简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著作等。“帮你理解”主要选取重点字词来解释。“引你欣赏”包括每一句的赏析,总体的艺术特色。“带你练练”根据每篇古诗词的具体情况,精选与古诗词相关的、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设置一二小题。可以是字词的书写和拼音,可以是词语的理解,也可以是古诗词的活用等。相关拓展是与诗人、诗歌里面的事物或事件相关的拓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拓展视野。

为了让版面活泼,我们将这些内容整合分块呈现,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并且从颜色、字体、字号、图标等方面来丰富版面,最终形成下面的呈现方式,如图1。

图1

1.2 小体例

小体例主要是编辑中的一些细微之处,这些问题不处理,不太影响阅读理解,但是从辞书的角度看,是不太严谨的。下面仅出几例,罗列如下:

1)作者朝代不细分。比如:南宋、北宋统一标注宋。

2)地名标出相应的现在的地名。比如:李白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3)词组下又有词需要单独注释的,先注释词组,再注释单个词。比如:“寸草心:子女的孝心。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4)作者简介各要素按照生卒年、字、号、籍贯、生平主要事迹或创作简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著作的次序依次展开。其中生卒年、字、号、籍贯等是尽可能有的,后面的编写要素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写,有些作者资料不多,不必求全。

5)表述前后统一。比如:黄鹂鸟也叫黄莺,但是在诗歌《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赏析部分,一会儿说黄鹂鸟,一会儿说黄莺,这种情况需要统一,一个名字用到底。再如:在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首诗时,写道:在古代“河”特指黄河,“岳”特指东岳泰山。泰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诗人在这里专门选出两个景物进行刻画,流露出坚定的信心。这段表述前面是先介绍“河”再介绍“岳”,紧邻的后面的叙述应该与此照应,为“黄河、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而不是“泰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6)节省优化版面。如果一位作者的多首诗词入选,作者的简介见于第一次出现,后面再出现时参见前面。同样,对几首诗词共有的被注释词,前面出条作注,后面再出现时可以不再出条。比如经常在诗题出现的“吟”。这样处理可以从整体上节省和优化版面。

大体例保证每篇的写作内容和规模大致相同,不会出现随意漫写或大的遗漏,并且保证每一篇古诗词讲解的均衡、得当。小体例保证规范严谨,相似的情况相同的处理,让书的阅读体验更好。

2 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是辞书编辑的一个术语,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做专门的检查。如果通读是经线,是纵向的审读和加工,专项检查则是纬线,是横向的检查与订正。如果只是通读,再细的通读也会有横向的疏漏,只有专项检查也是不行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筛查错误的网,才能将书稿中的问题一一筛查出来。在编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时,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专项检查。

1)图书部件的专项检查。包括前言、目录、正文、附录的检查,检查这些部件是否齐全完整,里面的内容与定稿的实际是否一致。还包括书眉、页码的检查。书眉的内容和格式是否全书一致,单双页书眉不同,有没有弄错;页码是否连贯,页码的位置、字体、字号是否正确等。

2)体例的专项检查。书稿制定了相关的体例,查看这些体例是否都得到很好的落实。比如:每一篇诗词的各板块是否完整;板块名称是否统一;各部分文字的字体、字号、图标等是否统一;作者简介各要素顺序是否正确;主条和参见页是否正确等。

3)其他的专项检查。包括拼音的专项检查,比如拼音字体是否都是等线体,拼音与下面的字是不是居中对齐,“一”和“不”的变调是否正确;标点符号的专项检查,同一诗句在稿件多处出现,用的标点是否一致;序号的专项检查,序号是否连贯,原文处与字词注释处的序号是否对应,序号的格式是否一致等。

4)插图的专项检查。如今,插图已成为学生用书的重要内容,但插图在使用时很容易出问题,而且问题一般很隐蔽,发现这些问题需要丰富的学识积累,所以插图的专项检查是很重要的。我们进行插图专项检查时主要检查插图本身是否有问题,插图与诗歌内容是否一致,插图与文字一起编排时二者处理的是否合适等。

(1)对插图进行检查时,我们发现有些人物的衣服是不对的。古人穿衣服时右衽,即衣襟向右,当人物面对我们的时候,是一个y字形。而书中多处人物的衣服画成了反y,即衣服的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这是不对的。

图2

图3

图2是原来的图,共3个孩子,3件衣服,其中点爆竹孩子的衣服的衣领是对的,中间孩子衣服的衣领是不对的。改后如图3。

(2)在检查插图与诗歌是否匹配时,我们发现唐寅的《画鸡》的插图有问题。诗歌描写的大公鸡是“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根据诗歌的描写,大公鸡应该是红色鸡冠,白色羽毛,但是图片中的大公鸡的羽毛却不是白色的,见图4,修改后是图5。

图4

图5

(3)对文图一起编排的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些插图的底色太深,文字放上去后容易不清晰,这样影响图书的使用和阅读体验。我们将文字所在的区块的颜色都调成浅色,渐变到周边颜色,这样既保证文字的清晰度,又保证图片的整体效果。图6是调前,图7是调后。

图6

图7

上面的这些专项检查有的是可以借助电脑完成的,通过电脑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到需要专项检查的地方。比如:“一”和“不”变调的专项检查,我们就借助电脑的查找功能快速定位。

通过专项检查,从整体上对书稿进行一个系统地梳理,保证制定的体例得到很好的落实,还可以集中发现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将通读时遗漏的问题或不规范、不严谨的地方筛查出来,保证了书稿的质量。

3 一丝不苟地核实资料

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中,我们主要核实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1)引文的核实。引文是最容易出错的,或者资料辗转引用出错,或者作者写作时出错。因此,引文一定要核查。核查这一项时,我们主要依据中华书局的电子版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的电子版。例如下面这段话:

陶渊明的《杂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但勉励,岁月不待人。”其中的“杂说”应该是“杂诗”,“及时但勉励”应该是“及时当勉励”。

再如:“吾家池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应为“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引文一定要逐条核查,不能因我觉得对、我记忆中如此、我如此背的等想法而放过一条,因为放过的一条里很可能有错误。

2)人物资料的核实。人物的名字、生卒年、字、号、生平事迹、官职、主要著作都可能出错,这些信息点都要找到可靠的资料一一核查。对这一内容的核实,我们主要参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辞海》,还可查询一些最新的学术论文。例如:

《所见》的作者为袁枚,写成了袁牧。

《书湖阴先生壁》一篇的注释中对湖阴先生的解释,“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据查,湖阴先生原名杨骥。

《早发白帝城》赏析中写道:“公元758年的春天,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而受到牵连。”根据核查,应该是公元757年。

3)地名的核实。分古代地名和现在地名。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里,古代地名主要是诗人的籍贯或者诗人生平足迹所到的地方。我们主要通过查找《中国大百科全书》里面的人物条来核实,这里的人物条将人物的生平足迹一一列出,并有对应的现在的地名。也可以查《辞海》,里面有专门的地名条。如果对最新的行政区划或地名不确定的,可以登录民政部的中国行政区划网,里面信息时时更新,有最新的区划和地名,可以详细到乡镇街道。也可查询各政府网站,里面的历史沿革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中国历史悠久,行政区划和地名不断变化,对此我们要认真核查。例如:

柳宗元,祖籍河东解(今山西永济)。“解”应该是“解县”。

韩愈,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县)人。孟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历史沿革部分写道: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孟县撤县建市,设立孟州市,所辖区域不变。可知,如今“孟县”已改称“孟州”。

4)动植物条的核实。古诗文中出现的动植物较多,对非动植物学专业的编辑来说,最好一一核实。避免出现不科学、不严谨的表述。我们主要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及《辞海》。例如:

《惠崇春江晚景》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对“河豚”的解释“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生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查《中国大百科全书》,其中写道:“河豚毒素主要在卵巢和肝脏,肾、皮肤、眼、腮和血液中也有,个别种类的肠、精囊和肌肉中也有弱毒。”所以原书稿解释不准确。

《四时田园杂兴》中“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对“麦花”的解释“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据查,荞麦花的颜色为白色或淡红色,这里诗人看到的是白色,但释义中只写白色,不太准确。

5)词语释义的核实。释义常见的错误是似是而非或者表述不严谨,经不起推敲。我们对拿不准的释义进行了认真核实。主要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等。例如:

《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一句,对“章”的注释“章:布帛上的经纬纹理。”据查,“章”在古汉语中有“花纹”的意思,后这一意思引申出“有花纹的纺织品”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一整天也织不出完整的布幅”,所以“章”这里应该是“有花纹的纺织品”的意思。

《乡村四月》“才了蚕桑又插田”一句中,“才了”的注释是“刚刚”,应该是“刚刚结束”,其中的“了”没翻译出来。

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体例,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专项检查,一丝不苟地核实资料,这些都是编纂辞书的法宝,是辞书质量的保障。科学合理的体例可以保证图书整体框架的完美。专项检查可以将通读时遗漏的甚至发现不了的问题筛查出来。引文、资料的核实可以保证书稿内容的准确。在编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12首》时,我们将这些编纂辞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其中,来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以期编校一本高质量的学生用书。

猜你喜欢
体例辞书核实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注释体例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