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有力 发展有劲
——记南召县南河店镇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印

2020-10-13 04:53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9期
关键词:龙王庙村级党员

本刊特约记者 廖 涛

盛夏酷暑,万木葱茏。走进“国家森林村庄”南召县南河店镇龙王庙村,村道宽阔,绿树成荫,清新怡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新面貌、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美丽的小山村让人流连忘返。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与曾经的“后进村”联系起来。

成就这个山区新农村的“引路人”,就是现年45岁的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印。

大学毕业的李印出去务过工,回乡后办过砖厂、干过大理石加工,成为村里的“致富能人”“带富强人”。1999年10月,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4年,他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2017年,在村“两委”换届中,李印又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两年没开过党员代表大会,村组织涣散,毫无凝聚力。群众不满意,上级不愿意。要除病根,开准药方是关键。破题要从推进高质量党建入手,夯实村级组织建设。”上任伊始,李印暗下决心。

该村有党员34名,其中女党员2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3名,去年新发展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和民情沟通日活动,全体党员参加“三会一课”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政策形势教育。在党员中开展“三亮三评”活动,32名党员结合自身实际,亮出身份、亮出职责、亮出承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百姓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干不干,关键看观念。李印利用“新时代讲习所”邀请专家讲政策,聘请科技专干讲技术,邀请律师讲解法律知识。“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自觉性大大提高。”党员王玉海说。

除了要求党员要有自觉性,村党支部还完善了党员管理制度,表现差的,严肃批评和处理;表现好的,就上墙表扬。

2018年,村党员李照仁在村里办起了一家钙粉厂,积极吸纳村民就近就业,每月给每个工人支付工资3000多元,为村里20多个闲散劳力解决了就业。“我的事迹还被村里上了墙呢!”李照仁说。

宣讲政策

李照仁所说的“上了墙”,就是该村的“党员风采墙”。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该村为有致富能力、带富能力、做慈善事业的先锋党员建立了“党员风采墙”,让先进成为大家学习的标兵,让先锋带动更多的典型出现。目前,已经有10余名党员成为“风采墙”上的风采人物。

在龙王庙村,这些年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大事小事群众说了算,“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村级发展规划、道路修建硬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村“两委”决策透明、村干部办事公正、议事科学规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农村落后,关键是基础设施落后。出行不便,玩乐无处,百姓生活质量难以提高。李印决定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让龙王庙村来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利用项目整合资金,该村完成了村级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硬基础”。在废弃多年的农户旧址上盖起了两层小楼的党群服务中心,铺设透水地坪,兴建了高端大气的文化广场和文化大舞台,配齐了篮球架、单杠、双杠等文化健身器材。

每天夜晚和清早,在村文化广场上,伴着优美音乐节奏,20多个老年人翩翩起舞,好不潇洒。“现在我们有地方搞娱乐活动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了,小日子过得很滋润!”正在跳舞的李大妈感慨地说。

为实现村庄美化亮化,李印多方争取项目,新建桥梁4座,硬化扩宽道路20.3公里,通村道路1.6公里实现柏油化路面。新建安装太阳能路灯92盏,修建绿化带5000米、河堤385米,安装护栏1500米,新增垃圾箱20个,新增垃圾清运车5台,修建标准化公厕2座,为乡风文明提供硬件保证。建成自来水厂2家,完成堰潭清淤12座,打机井4眼,群众的用水难、行路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支部有力量,发展有希望。龙王庙村党支部一班人深知,要想真正富起来,单靠“捐赠”和“救济”绝对不是长久之计。该村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坚持一村一业,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围绕苗木花卉、林果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培育符合本地实际、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

村里全面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让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该村与省林科院结合,组织党员群众到邻县参观考察,动员党员参与成立农民合作社,建成150亩品种梨示范基地,套种的品种红薯亩产达4000斤,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不断壮大。

把土地流转出去,让百姓富裕起来。李印把闲散的700余亩土地流转给锦宇园林公司和青城苗木公司,建成村级400亩苗木花卉基地,带富贫困户37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务工就业分红、集体收入分红等途径,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收入原来一分钱没有,现在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我们说话办事也有了底气和力量。”李印深有感触地说。

群众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要坚持党建引领,建设好村级组织阵地、思想文化阵地,全面占领农村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文化、家风家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李印说,2017年7月,龙王庙村对村内一处农户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建成一座集百姓调解、军人服务、道德教育、技术培训、图书阅览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今,这里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好地方。政策宣讲、道德讲堂、创业致富、技术培训、科普教育、民事调解都在这里进行,定期向群众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和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让身边的致富典型、新乡贤登台讲课,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内生原动力。

“以后我将带领村民把成气候的产业进一步巩固,同时利用我们的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更多的外地人走进龙王庙,让更多的龙王庙人发家致富。”展望未来,李印信心百倍。

猜你喜欢
龙王庙村级党员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我是党员向我看
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掠影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奇怪森林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龙王庙里的龙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