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技工院校德育研究

2020-10-14 11:58陈思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依法治国德育

陈思

摘要:在依法治国的国策下,法治教育是技工院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入手,解读技工院校德育中法治教育内涵,并尝试提出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依法治国;技工院校;德育

2015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德育课程的总目标是对技工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将法治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以德育课程教材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为例,对法治教育目标进行明确规定(如表)。以新课程标准的颁发为契机,在传统法治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学校普法宣传,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贴近实际,普及法律知识

德育课堂的法治教育以技工院校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学生的专业、年级等特点,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新生,普及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基础知识。而对于高年级毕业生,开设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普法课堂。教务处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校本普法教材,延伸德育课堂的空间和时间,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性。

与时俱进,提升普法形式

一方面,在普法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青春劫》《少年犯》等影片,以学生为中心,依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影视作品中的教育资源,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路历程。随着剧情的推进,演示青少年从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的渐变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违法犯罪给国家、社会和家人带来的危害,体验犯罪人员的悔恨之意。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点评,共同讨论: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课后布置作业,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教学设计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拓展法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开发MOOC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让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移动设备,成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帮手。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义气心理、报复心理和嫉妒心理等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上举出相关的犯罪案例,引起学生重视,并提醒犯罪的后果,达到警钟长鸣的作用。德育课堂以心理班会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学生自我陈述,厘清心理症结,进行针对性的行为训练,普及正确的心理保健方法。对于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安排国家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案辅导。

防微杜渐,法治教育以预防为主

本着“防微杜渐、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法治教育与技工院校的责任使命相结合,将法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建立硬核指标,提升法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成效。一方面,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将不良行为列入考核标准,包括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在平时表现的考核环节中,把家长或监护人的评价作为主要参考,让法治教育从学校走入家庭,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互相督促。针对留守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摸底普查,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班主任要架起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每周与学生家长联系,对于一部分无视校规校纪、藐视课堂的学生,提出严重警告,并给予惩罚措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强调普法宣传教育,在校园文明示范窗口突显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定期更新法律知识。学生处定期举办法治教育讲座,印发宣传手册,带领学生走入教育基地,让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拉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约束自身言行,立志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再者,在依法治国的国策下,关注弱势群体,预防违法犯罪。对经济困难的家庭给予情感上的温暖,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辅导,避免青少年因为家庭原因而辍学,甚至走上盗窃、抢劫的违法犯罪道路。

長期以来,技工院校秉承“服务国家”的精神,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技工人才。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把握时代脉搏,扎实做好法治教育与数学,开创法治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李玫瑾.幽微的人性[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作者单位: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依法治国德育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