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乡土教育的凋敝与复兴

2020-10-14 03:14李淑慧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复兴乡村教育乡土文化

李淑慧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及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乡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亟待发展。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生命之本、力量之源,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由于城镇化取向、过于重视书本教育、以及应试教育等原因导致乡土教育在乡村学校中的凋敝,阻碍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学校可以从打造乡土情怀教师队伍、制定乡土课程与开展乡土活动入手,重新焕发乡土教育在乡村校园中的生命力,从而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土文化;凋敝;复兴

乡土文化对农村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中重要的,本文对农村教育中,教育和乡土文化时候进行结合进行分析。对乡土文化对学生学习的意义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不结合乡土文化的教育的弊端以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了解乡土文化,需要从教师团队上入手,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教学方式以及带领学生做一些乡土活动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乡土文化是乡村人在长期的乡村生活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在乡土文化的帮助下,乡村人能够更好的在乡村生活,对其生活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乡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因素下,很多乡村文化的弊端就展现出来,和新时代的生活模式不相容,很多人不再愿意对乡土文化进行了解,这样的情况影响了乡村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接触新兴事物,对乡土文化了解并不透彻。

一、乡村教育中乡土文化被遮蔽的原因

1.价值取向的改变

乡土文化对乡村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保证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化、现代化的理念也影响了乡村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乡村人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并选择在城市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忘却了乡土文化。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城市发展迅速,生活质量较高,因此,乡村人的价值取向更加偏向城市化。比如,前些年教育事业中的减负运动,所谓减负就是让学生减少作业量,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闲时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非常重要。但这样的减负方式对于城市学生而言是非常合适的,由于其学习环境完善,因此可以进行减负。但乡村教育却不能很好的实现,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似乎是乡村人唯一的途径[1]。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和乡村的生活环境不同就导致了其价值取向的改变。

2.更加重视书本教育

在乡村教育中,乡土文化被遮蔽的原因还和更加重视书本教育有关,学生虽然生活的环境是乡村环境,但是在学习中仍然以书本为主,对生活环境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宠爱,即使有乡土活动也不愿意让孩子去进行参与,如,农忙时节,家长很少愿意让学生去干活,就是干活也不会很深入的干。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孩子的生活离开了土地的生活。再加上时代发展迅速,农活也依赖于机械的帮助,更加无法让孩子参与到农活之中了。这样的情况就逐渐的让学生脱离的乡土生活,对这些文化只能够通过电视以及家人的描述进行了解,这就让孩子进入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世界,从而让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感情日渐疏远。

二、乡土文化对乡村教育的意义

1.活跃学生的思维

乡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乡村教育中如果将乡土文化和教育文化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乡土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人的生产和生存方式,是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智慧。学生在学习乡土文化后,会对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心情也会更加愉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

2.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文化

乡土文化和传统的教育文化不同,其主要内容是和乡村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学生通过了解了乡土文化后,自身的见识也得到提高,更加了解乡土生活,也继承了独特的乡土文化,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三、乡土文化在乡村教育中敞开的路径

1.组建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队伍

在乡村教育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乡土情话,才会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乡土文化中进行引导,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因此,就需要组建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队伍。首先,需要培养教师的素质,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让教师在具有乡土情怀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意识到乡土文化对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对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在当前阶段教师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这也造成了能力上的差异[3],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筛选。最后,开展教师的乡村活动,让教师组团参加乡村活动,也能够培养教师的乡土情怀,从而让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

2.制定合理的乡土文化课程

乡村文化课程的制定对乡土文化的敞开是必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制定,让乡村教育和乡土文化进行结合,从而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制定合理的乡土文化课程需要教师对乡土文化有一定的掌握,然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乡村教育中乡土文化被遮蔽的原因,乡土文化对乡村教育的意义,乡土文化在乡村教育中敞开的路径乡土文化对乡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乡土文化的学习,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够了解到乡土文化,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导致知识和乡土文化冲突,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堂中对乡土文化进行学习,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提升自身的素质等,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很好的了解到乡土文化,也让乡土文化和乡村教育进行了结合。

參考文献

[1]范会敏.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融入与教育支持[J].当代教育论坛,2020(1):6-13.

[2]纪德奎,孙春晓.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疏远与扭转——基于对“文字上移”运动的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1):1-4.

[3]宋玉艳.乡村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的现象与原因分析——以广西三江程阳八寨学校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3):230-231.

[4]莫运佳,谢明明.乡村教育中乡土文化的遮蔽与敞开[J].教学与管理,2013(15):7-9.

猜你喜欢
复兴乡村教育乡土文化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