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中学学困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学习策略

2020-10-14 16:25马仲培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农村

马仲培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让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育中,因家庭、性格、理解能力、思维习惯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帮助学生缩小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并始终信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以课程内容和针对性教学作为出发点,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变,实现全部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顾名思义,学困生就是指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他们通常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一般来说,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学困生,所以学困生的转化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以往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学生普遍感觉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或教学内容对农村地区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情况不太理想。所以,为了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应在教学中针对学困生制定一些专门的教学计划,并且要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加强以人为本,设计课前活动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在活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出适宜的活动主题。活动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金新设计。学生也需要有选择性的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素材,为活动做准备。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教学中。本课主题是教师,教师应认识到七年级学生虽然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因社会经验不足还存在幼稚、偏激的而行为,难免会与教师产生矛盾。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许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教师。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教师的相关资料,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资源。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法,更有利于渲染课堂的教学氛围,而且,通过教材内容与情境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提升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教学内容探究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同时促进学生学会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从而达到在本质上提升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青春的情绪》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直观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在了解到影响情绪的因素对个人观念和行动带来可能的影响后,能够学会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正确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我国奥运会女排比赛的剪辑视频,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的观看下充分融入到情境中去,使学生在视频中紧张而刺激的比赛中自然的产生出不同的情绪来,促使学生可以在当下体会出情绪起伏的特点,并且依据比赛内容尝试分析每种情绪的产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在这样真实情境的代入下,很容易的就掌握了本节教学内容的主题,并且在情绪的研究和掌握上,也做到了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更加具有效率性。

三、引导认识生命,培养乐观品格

认识生命是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了生命的含义,感悟到了生命之与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以更加乐观开朗的心态去面对成长中的诸多烦恼。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尽量从生活方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以生活为依托去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意义,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笔者便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了教学。如:在社会各界当中,大家都会各司其职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消防员总是勇敢的向着发生火灾等险情的方向奔去,医生总是不辞辛劳的奋战在手术台上与死神争分夺秒,环卫工人总是与城市垃圾做着斗争等等,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创造等。除此之外,笔者还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在敬老院开展探望孤寡老人的爱心活动,借助这一实际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生命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在成长中能够以意义去衡量自己生命的成长,从而使自己的品格能够逐步变得乐观开朗,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四、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一些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还是对学科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将语数外的地位抬的很高,道德与法治则当做副科。教师的这种思想观念,就会让学生变得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也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所以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思想,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断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树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鱼提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其次,我們应用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激发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建立起一种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法律基础体系,进而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多方相互评价,加强自身提升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评价就是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科学评价的方式。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在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笔者会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这三种形式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和教师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查找不足努力改进的重要措施;生生评价比自我评价更客观,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看清楚自己;师生评价不仅指笔者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笔者的评价,通过评价能使笔者得到教学上的宝贵反馈。其次,笔者还将评价的时间分为教前、教中和教后。笔者在教学前会对学生课程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难度进行调整;在教学中,笔者会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及时检查教学状况,以便及时调控教学进度;教学后,笔者会对教学手段、策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如此,每一次完整的评价都是笔者和学生一次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的机会,有了这种提高,学生对下一阶段的表现就会充满期待,在学习中也会更加积极,从而形成良性教学循环。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作为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注意因材施教,真正的落实学困生的转换工作。帮助学生从“厌学”、“不会学”到“乐学”、“找到学习方法”,真正的帮助学生有所提升、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常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34.

[2]张美东.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关于学困生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1):123-124+127.

[3]田月玲.初中政治课“学困生”的转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农村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