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20-10-14 08:58周蕊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质疑道德与法治情境

周蕊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育学生优秀品格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缺乏教学情境。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彰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因此,把情境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刻不容缓。本文从三个方面切入,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这一话题展开剖析。期待对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生活;质疑

随着课堂革命的提出,广大教师逐渐地意识到情境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境的创设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有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定要把情境教学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一个个知识点能够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切入,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这一话题展开剖析。期待对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加学生的亲切感

如果说课本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载体,那么生活则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源泉。倘使教师在教学中堵塞了“生活”这股源泉,切断了生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联系,那么“道德与法治”这条长河必将干涸。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情境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从而使“道德与法治”之长河因“生活”之源泉的不断补给而得以奔流不息。

譬如,在讲授《亲情之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亲情之爱》相关内容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亲人。其中,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一个家庭中只有爸爸那不是真正的家庭,只有妈妈也不是真正的家庭,只有孩子也不会是真正的家庭。只有爸爸妈妈孩子共同存在的时候,才称得上一个比较圆满的家庭。下面,请你们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说一说你对家的意味的理解。”其次,有的学生提出:“我认为家的意味是美满和谐,快乐幸福。在我的家庭中,我的爸爸常常给我讲述做人之道。我的妈妈把我们一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有的学生提出:“我认为家是亲情得以存在的载体,是家人得以快乐生活的乐园。只有有了一个圆满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让家庭充满爱”。总之,生活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增加了学生对《亲情之爱》这一课的亲切感。

二、创设质疑情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的思考力较为低下。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总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缺少了对学生的诱导。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出现的这一问题,教师若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每章节的知识创设一定的质疑情境,那么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建构知识的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改变被动听课的状况,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譬如,教师在上《探问生命》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做。第一,教师对《探问生命》这一课相关内容进行备课。其次,教师把《探问生命》这一课所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再次,教师在讲授《探问生命》的时候,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觉得生命是什么?生命可不可以永恒?如果生命能够永恒,那么怎么做到?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于是,学生对这些有关生命的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有的学生就“生命的含义”进行发言,有的学生就“生命的意义”进行发言,还有的学生就“生命能否永恒”进行发言。总之,这样的质疑情境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吃力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带着种种疑问全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从课本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创设图画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常常展现出一副慵懒的姿态。他们缺少了作为一名学生在教学活动应该具有的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图画情境,把知识的传授与图画的展示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可以如此的诗情画意,进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

譬如,教师在讲解《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课时,便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班集体的图画,从而创设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图画情境。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张与你们有关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呢?”学生都期待看一看这是哪些图片。其次,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这些图片后,学生可以看到他们军训时的图片、参加运动会时的图片、演讲比赛的图片等等。总之,透过这些图片,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我与集体共成长”。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诸多文化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情境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了新鮮气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的亲切感、创设引人深思的质疑情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创设令人心醉的图画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等方式,充分地发挥了情境教学法的好处,从而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了别样滋味。

参考文献:

[1]熊书玲.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184.

[2]李宏平.创设新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J].重庆与世界,2018(24):71-72.

猜你喜欢
质疑道德与法治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