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的轴心

2020-10-15 00:53于晓如
时代人物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

于晓如

关键词:《论持久战》;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

《论持久战》全篇以主观能动性观点为轴心,论述了指挥战争的人们以及广大的人民应怎样在认识和掌握现实客观条件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战略战术进行持久战,改变劣势地位转化不利条件取得战略主动权,达到最后的胜利。

正确理解毛泽东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就清楚地说明,一切旧唯物主义者,脱离人的实践研究认识问题,不懂得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既批判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只被动直观的认识问题,又批判唯心主义抽象性的认识,两者都脱离了现实中的人。

马克思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物的能动性在性质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他这样论述二者差别,“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动物的“类特性”由它们先天生命活动即吃、喝、睡、繁殖等决定。它们的生命活动所表现的仅仅是本能的吃、喝、生殖等生存繁行活动,一种生理学意义上的自然活动。而有思维意识能力的人的能动性就不能只从生理本能活动的层面上来认识,这说明,只有人才能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将自然界的事物转化为人进行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的对象,并通过这种自觉的能动性将客观对象改造,打上“人”的烙印。

毛泽东的主观能动性理论是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吸收。他在《论持久战》中精辟的论述到: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 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 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

关于上述这段话,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说明,人的行动是思想活动的表现而人的思想能通过行动展示,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就是怎么样发扬人的这种自觉能动性,达到我们的目的,赢得最后胜利。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尊重客观规律。人虽然可以通过感官、意识了解和改造客观世界,但我们无法改变事物运行的法则,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就是从实际出发。只有在客观实际范围内,主观能动性才能大展拳脚。毛泽东指出在战争海洋中自在泅水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认识把握客观规律。

第三,反对主观主义,与唯心主义划清界线。一切不根据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进行的空想,只能走向失败。如抗战前期的得到相当一部分赞同的“速胜论”与“亡国论”这两种观点都是在没有考虑到中国所处的现实情况上妄加判断,一部分人盲目乐观觉得战争能在短期内立刻结束一部分人觉得不必打一定战败。我们的感官只能感知到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的思想是行动指挥的关键而正确的思想必须以符合规律的客观事实为基石。

发扬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是基础

发扬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客观现实。正如《论持久战》中所说,只有在战争客观规律的舞台上,主观能动性这位演员才能大放光彩。我们只有对中日双方现实情况鞭辟入里直达要害,才能将巧思妙想付诸实践得到好的结果。《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日本较之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军事能力、经济实力、政治组织力极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是日本的优势,这正是这一优势决定了战争的长期性与无法规避。但与此同时日本国度小其人力、物力、财力无法支持长时间的战争,长此以往日本国内的人民也會因此发生国内战争。春秋无义战,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没有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这是日本方面最大的劣势。中国比之于日本,虽是一个现实物质条件都处在下风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但却走在历史上的前进阶段,我们有掌握先进理论的党,有了早已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群众,国家地大物博,世界上的多数国家也会给我们以援助,战争是正义的。正是这些决定了中国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我们目前战争双方的一切特点。它是始终贯穿于双方全部问题和所有作战阶段之中的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些特点加以利用转化。

利用一切物质条件,化劣为利。人们可以认识掌握客观条件去造出新的条件体系。在抗日战争中,根据已经认识和掌握的客观条件,创设出有利的条件扩大我方优势以加速影响战争进程。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这样指出“然而情况是继续变化的。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接近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强我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被客观规律所制约,我们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范围内,人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基于此,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战略战术,他指出这场战争是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犬牙相制的战争形态。由此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战略方针:在最开始由于敌我双方力量强弱差距明显在这一时期是处于敌进攻我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是敌人由进攻变为保守并企图将第一阶段所得到的占领地据为己有而这一阶段我军转入敌后开展广泛游击战争,这一阶段是最困难的过渡阶段却是战争转变的枢纽;第三阶段便是需要国际力量的反攻阶段。为了更好的执行这个方针,毛泽东又具体分析了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这三个问题,分析了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三种战争作战形式的特点和战略地位,论述了作为战争效果的消耗战和歼灭战 的具体实施方针。怎样抓住敌人马脚,还有三类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应采取的措置。科学严谨的逻辑分析、深入浅出的语句、详细有序的计划措施,所有的这些都使我党我军不但有取得必胜的决心勇气还有把握战争变化发展趋势的能力。

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的机械论,对人的主观努力最易产生不利影响。它的缺点是过度夸大武器作用却忽视人的能力。我们之所以是持久战,就是日本拥有更多先进武器,这是日本的优势。武器固然是决定战争输赢的主要要求,但人才是确定战争成败的关键核心。

人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结合体。人多兵力足,有心系大众的人民军队和隐藏着无限潜力群众力量,这是我们的人力;齐心协力、勇敢拼搏、不惧生死,这是人心。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将人心与人力正确结合,即使我们的武器装备处于劣势,也能改变条件、创造条件赢得最后的胜利。

发扬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努力是核心

通过对中日双方现实力量的对比可能使战争分出胜负,但人的主观努力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一击。战争中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毛泽东指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是人的主观努力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这里所说的主动性指的是与军队行动处于被动不自由状态有所不同,而是军队拥有自由行动的权利。[7] 主动的地位不是空想得来的,而是可以有意识的去争取。毛泽东指出:“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指挥员在这场竞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指挥员如果能科学分析冷静判断目前战争的客观现实情况实现一般正确的指导,我们就可以多打胜仗,否极泰来。“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

灵活不是妄动的,灵活是以客观情况为基础的,能及时判读时势及情况的变化的一种能力。时机、地点、部队是灵活的使用和变换战术的三个关节点,比如运动战中的拼命主义就是军事上的近视眼,根源是惧怕丧失土地,因为惧怕丧失土地,即使已经明确处境堪忧,却还要抢这土地,结果就是土地没保住,军力也不得以保存。

由于战争特有的不确定性因此战争的计划性是战争指挥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主观性与灵活性也以计划性为实际基础,战术计划适用于特定时间的内固定性,当战争向着新的时段发展,那么所用的战略方针也要随之转变,运筹帷幄是实际的运用之妙。

离不开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努力。发挥人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优秀的战争指挥员更离不开那些早已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合举国之力共同发挥人的主观努力,以赢得最后胜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赢得胜利的因素有很多,而最基本的前提是对全体军民的广大动员。毛泽东多次谈到抗日战争中政治动员的重要性,没有先进武器尚在其次,广泛动员全国老百姓投入战争中才是克服困难的关键。《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专设一节“抗日的政治动员”細致有条理地论述了政治动员这一体系。

《论持久战》的现实意义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文件,很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持久战》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轴心,论述了抗日战争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科学分析了战争双方力量对比、详细严谨制定了战略计划、准确预测了战争的发展走向。鼓舞了全国人民投入持久战中,为赢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一套科学理论。

历史是一页纸,一面写着过去一面画着未来。在新时代的今天,《论持久战》所体现的主观能动性思想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更应要有计划的灵活主动的把握运用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纵深发展。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应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发挥主体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余源培.掌握客观规律提高驾驭能力——学习《论持久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06)

[5]田伯泰.正确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重读《论持久战》[J]中州学刊,1981(02)

[6]孙冶文.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探析[D]安徽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
体育教学如何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组织实施
R410A机组在变进水温度下制冷和制热运行的特性
主动质量管理理论与工匠精神应用研究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如何学好语文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分析与研究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