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承黄河文化之黄河中医药文化

2020-10-15 00:52雷天锋王艳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雷天锋 王艳敏

摘 要:黄河中医药文化与黄河文化同根同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通过设立古籍特藏部、建设仲景文献阅览室、成立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多措并举,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04-03

关键词:黄河文化;中医药文化;黄河中医药文化;仲景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1 黄河文化概述

1.1 黄河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黄河水事及其相关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和黄河水利工作者所具有的精神诉求、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及行为方式的总合,主要包括精神、理念、价值观、制度等文化现象。黄河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到夏商周文化,再到秦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等多元并存和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黄河文化完整的文化体系。黄河文化是展示中华文明的万花筒,如史前文化、神龙文化、姓氏文化、汉字文化、科技文化、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丰富多彩,光辉灿烂,处处闪耀着华夏文明之光。

1.2 黄河文化的核心区域在中原

我国最繁荣的史前文化,如新密李家沟文化遗址、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渑池仰韶文化遗址等都在河南。伏羲画卦、河图洛书、神农尝草、仓颉造字、愚公移山、禹通三门等神话传说均发生在河南。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汉魏隋唐洛阳城、龙门石窟、大运河遗址、商丘华商始祖王亥故里、火祖燧人氏陵及火神台、少林寺及北宋东京城等珍贵文化遗迹,均是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自三皇五帝时代开始,河南多地被定为国都,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颛顼建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喾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三代之居,皆在河洛。夏商周三代定都于河南,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齐、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几个朝代建都于洛阳,我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占其之四。河南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及医学家等,如:儒家孔子祖籍是河南夏邑、道家老子是鹿邑人、墨家墨翟是鲁山人、法家商鞅是濮阳人、兵家吴起是濮阳人、纵横家鬼谷子是淇县人、医圣张仲景是邓州人等,这些人的思想和著作是黄河文化的源头。以医圣张仲景为例,其是中医辨证理论奠基人,提出的“表里上下、虚实寒热”辨证八纲,至今仍被中医界遵从,编撰的《伤寒杂病论》16卷,一直被奉为中医经典。

2 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黄河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与黄河文化同根同源。随着黄河文明的发展,中医药文化在中原文明的沃土上生根、壮大,从华夏传承的根脉及黄河文明的多个领域吸取营养,不断充实完善,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

2.1 黄河中医药文化与黄河文化同根同源

中医药文化之根在中原。从火祖燧人氏点燃华夏文明之火到酒圣杜康发明酿酒,从殷墟甲骨文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伏羲制九针、岐黄论医道、伊尹创汤液到道圣老子修身养性、庄子倡导养生、神医华佗妙用麻沸散、医圣张仲景论六经辨证而创经方,从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到禅宗祖庭少林寺融禅、武、医于一体而形成的禅医文化及温县太极拳等武术文化,这些都植根于中原大地。中原文化造就了张仲景、褚澄、孟诜、司马承祯、王怀隐、孙兆、孙奇、郭雍、张子和、朱橚及李濂等一大批杰出的医学家,他们的医疗实践及其留下的宝贵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褚氏遗书》《食疗本草》《天隐子养生书》《太平圣惠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补亡论》《儒门事亲》《医史》等,构建了中医药文化的大厦。例如,《医史》是我国首次以“医史”命名的医学史专著,是中医药文化历史中发光的明珠。

2.2 黄河中医药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

源于中原的易学文化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易学源头的河图洛书,其阐发的天人相因相应模式、象数思维模式及气运法则,对中医学的天人思想、藏象学说、脏气升降学说都有深刻影响。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学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的机制,正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二者同源于对事物阴阳变化的认识,故称“医易同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论断“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进一步强调了医易关系的重要性。

在扎根于中原的先秦诸子文化中,道家和杂家催生了中医养生学。崇尚自然,顺乎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杂家的代表著作《吕氏春秋》保留了大量的醫学内容,其中有多篇专论养生,如《尽数》《本生》《重己》《贵生》《情欲》等。儒家提出仁者长寿的观点,倡导饮食卫生,注意身体养护。孔子强调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以及经久变味、腐败发臭的食物不宜食用。此外,在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墨家代表人物墨翟等的著作中,均有与养生相关的内容,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黄河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首先,河南作为中医药文化大省,得到开发保护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仅在少数,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缺乏有效的发掘、整理和考证,一些极有价值的遗迹与文物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著名的药都禹州十三帮会馆已破败不堪,渐渐被人们遗忘。其次,中医药文化典籍卷帙浩繁,这些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在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中医药文化保护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形势严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典籍保护工作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现存古籍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极度缺乏,面临失传的危险;大量珍贵古籍流失海外。因此,有关收藏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保护中医药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工作。

3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之黄河中医药文化的思路

河南中医药大学历来重视中医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设立古籍特藏部,建设仲景文献阅览室,成立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多措并举,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中医药文化典籍的收藏与整理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古籍特藏部,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典籍的收藏与整理工作,2011年被授予第一批“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书库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中医院校建成较早、规模较大的中医药古籍书库之一,也是中原地区中医药类古籍主要收藏单位,收藏有中医药类古籍文献、影印出版物及明清时期日本、朝鲜等国刊印的中医药类古籍文献。近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中医名家珍稀典籍校注(第一辑)”“中原历代中医药名家文库古代卷(第一辑、第二辑)”的整理出版工作。

3.2 中医药文献的收藏与整理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中医药类古籍,总量居河南之首,其中善本古籍200多种、2,000余册,如: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急救良方》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急救良方》、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其顺堂刻本《伤寒大白》、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本《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刻本《济人自济经验诸方》、明万历金陵富春堂刻本《申斗垣校正外科启玄》、稿本《秘授眼科》、清康熙四年(1665)刻本《济阴纲目》、明崇祯刻本《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等11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此外,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还收藏了我国公开发行的所有中文医药学期刊,采取复本制度保证了专业期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3 张仲景医学特色文化资源的建设

为了传承仲景学术、弘扬仲景文化、促进中医药创新,河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该中心下设仲景中医药研究院、仲景学院、仲景养生发展中心、仲景制药厂、仲景医院、仲景医药杂志、仲景博物院等机构。仲景中医药研究院主要进行仲景学说医史文献研究、仲景经方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仲景经方优势病种的示范研究、仲景方新药开发研究等,以培养仲景传承领军人物,构建国际仲景学术研究的合作平台。仲景学院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以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社会医疗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保障。仲景养生发展中心将仲景养生打造成河南中医药养生的名片和品牌,通过实施政府指导支持、大学主导支撑、企业推广运营、民众应用收益的运作模式,着力推动立足全省、面向大众的全民健康养生系统工程。仲景制药厂将突出仲景用药特色,将仲景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打造仲景经方中成药、经方中药制剂、经方中药饮片品牌。仲景医院将继承和发扬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加强仲景理、法、方、药的医疗实践,以丰富中医临床诊疗手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高水准的中医诊疗服务。《仲景医药》杂志要促进对仲景学说的深入研究,扩大仲景方(经方)的应用,充分展现《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现代研究成果。仲景博物院将建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全国中医药文物基地,全国仲景文化的研究基地,成为河南省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4 结语

黃河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故事。因此,图书馆人应积极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的职责和使命。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保护黄河文化之黄河中医药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高校图书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许敬生.中医药文化寻源: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记[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5.

[2] 董广辉,刘峰文,杨谊时,等.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空间扩张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杂志,2016(4):248-252.

[3] 彭岚嘉,王兴文.黄河文化的脉络结构和开发利用:以甘肃黄河文化开发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2):92-99.

[4] 朱如虎,林长春,马元柱.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9-113.

[5] 姚伟钧,刘朴兵.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史论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5):92-96.

[6] 于希贤,陈梧桐.黄河文化: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31-43,128.

[7] 黄其煦.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J].农业考古,1982(2):55-61.

[8] 严文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J].考古,1979(1):45-50.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究
微阅读情境下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知识获取情况调研分析
中医职业教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与建设
基于慕课平台的传统中医药文化课程模式探究
医学类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医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