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10-15 01:24陆晴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

陆晴峰

【内容摘要】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属于填鸭式教育,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塑造其历史思维,更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非常低,教学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老师可通过转换思维角度、留下教学空白、链接素材、影视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自主分析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敏感度以及思考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 培养

传统历史课堂中,老师通常采用灌溉式的知识输出教学模式,学生则是死记硬背的记知识点。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对待一件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不是唯一,往往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用创造思维看待历史事件,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到问题,能够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个世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之下,传统填鸭式课堂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时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自主思考能力的关键。

一、转换思考角度,培养问题意识

在学生的观念中,课本与老师的话都是权威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都是完全参考课本以及老师的话。长此以往,该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固化、跟着教材走,所有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一样的,给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犹如工厂生产的标准化的商品。该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压制,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历史往往是多面性的,答案也是不尽相同的,不仅仅有对错还有其他的答案,需要学生全面地去解读。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换位思考。如在提到“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时,大多数学生想到的历史事件都是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等,在固有的意识中都会觉得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因此都是从弊端对其进行评价。但是,该评价方式往往是不全面的。因此,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人物进行评价,多角度分析其行為给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对于“秦始皇是暴君”这个固有的思想产生动摇,重新去思考“秦始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引导学生在认同人物行为带来的弊端时,也要肯定其对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功也有过。我们从后人的角度看待前,人所做的事,得出了有功也有过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就是当事人,又会有怎么样的一种评价呢?接着,再让学生换位思考,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如果学生是秦始皇本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还会有其他合适的政策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一步了解秦朝、了解秦始皇。通过转换角度,让学生明白答案并非是唯一的。引导学生对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人物、事件都具有多面性,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历历史乃至做事做人都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够人云亦云。

二、留下教学空白,提升问题意识

通常在电影的结局留下开放性的结局,更容易弓起观众的无限遐想,激起观众的热烈讨论。在历史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固定的结局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给学生留下空白片段,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填补空白。如在秦朝二世而亡的问题上,老师可提出“胡亥继位后各种起义揭竿而起,如果是公子扶苏继位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的问题。老师在提出问.题后,不给予任何地评价与回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查到的资料分析。学生.在看到问题之后,就会产生疑问“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又引发思考“扶苏与胡亥的区别点在哪里?“一个人凭借宽厚仁德是否就能转变一个国家机器的运转体制?”“如果是扶苏继位,他会怎么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是否可行?”等。通过提出一个不明确答案的问题,可延伸出更多衍生的问题。而学生围绕上述衍生问题展开讨论,能够从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历史事件更为清晰。即使到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在思考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思考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也就达成老师的教学目的了。同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沟通交流的能力,勇于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观点,提高自信心。在历史教学中,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通常都会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遐想,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填补历史的空白。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勇于展开合理地想象。而留白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逐渐减弱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是将课堂交给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能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评价的机会,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留白,能够转变当前学生依赖于老师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链接素材,对比分析问题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需要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事件影响等知识点相对较多。不论远古历史,要熟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对于中学生而言较为困难,因此老师需要寻找方便记忆的教学手段。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多事件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基于上述特质也给当前的问题意识培养教学提供了便利。因此,老师可通过链接素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相关素材之间的相似点发现问题,培养其思考的能力。同时,该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如以清末变法为例,清朝政府为了改变国家困局进行了多次的变法,学生容易把知识点搞混。同时,单一的学习变法知识点,不利于学生从变法事件中获得感悟,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学习变法内容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相近或者相似的变法事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清朝进行了多次变法努力,但是为什么每次变法都未获得成功”,适当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在学习“戊戌变法”的时候,可让学生联系发生时间并不久远的“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点,对比分析两次变法的目的、变法措施、变法执行,人以及变法的结果。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出找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从二者的区别得到“二者变法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从一个已知的事件再认识到另外一个历史事件。从而学会客观的进行评价,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白之所以“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不同,在于两次变法面对的国外外部压力不同、资本主义力量不同等。在加深学生对于两次变法运动的认知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除了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可采用链接素材的教学模式之外,在评价历史人物、评价朝代等方面都可以采用链接素材的方法,帮助学生更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了解朝代的发展。同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发现二者的异同之处,循序渐进的展开自己的思维,获取更为全面、科学的答案。

四、充分利用影视,辨析历史真假

活跃于历史课文中的历史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仅仅靠短短数百字的文字描写很难吸引学生对于历史的求知欲。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当前,观看古装电视剧、电影近年来也成为学生们茶余饭后的一个娱乐项目。学生们对古装影视剧的热情不减,影视剧生动地演绎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个在历史课本上出现的历史人物、具体的表现了一件件历史上的著名事件。相比于文字教材,学生更乐意从影视剧中认识历史,但是往往影视剧中的事件并不是真实的。为了提高学生辨别历史真假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利用影视剧资源开展问题教学,影视剧并非仅供娱乐,也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会辨别历史事件的真假甲。如在电视剧《神话》、动漫《秦时明月》等影视资源中都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情节,老师可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片段,视频无一例外都通过“焚书坑儒”的桥段凸显了秦始皇的残暴。观看视频之后,引导让学生思考,“焚书坑儒”事件是否是真实存在的?从生活中常见的影视剧剧情延伸到历史课本上的历史事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看电视剧来找茬”的趣味学习活动。生活中学生必不可免地都会观看各种各样的历史影视剧,可让学生注意影视剧中的情节并思考人物是否真实存在、角色是否真实存在、社会背景是否对应等,找到影视剧中存在的错误并在课堂上点出来进行纠正。通过“找茬”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引导学生展开真假的讨论,同时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今后看相关新闻报道、相关视频的同时,也能够保持一颗怀疑地态度,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学会辨别有限信息当中的真伪。

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世界里并未形成完整的历史架构,大多依赖于老师的教授以及课本中的文字表述,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该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历史学习态度的阶段。因此,在该解决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多手段地开展“问题意识”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灌溉,而是通过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自主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同时,在开展独立思考能力人才培养中,也要求当前的历史老师需要比以往更为耐心,能够认真听并对每一名学生的独特的历史认知角度表示尊重;要求当前的历史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课堂组织,能够从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给予学生抒发已见的机会。在历史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科学、严谨、具有逻辑性的历史评价方法,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注释】

①李秀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思考【J】.神州,2020(11):123.

②胡捷.问题意识,创新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才智,2020(9):73.

③夏晓凡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0(28):151-152.

④卢文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5):42-4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