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

2020-10-15 18:45康立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实践策略初中语文

康立香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重新重视提问的作用,根据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合理设计提问策略。本文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阅读实际探究有效提问策略,以期对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提问 实践策略

引言

提问是课堂构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渗透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在初中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对于提问的设计缺乏合理构建,例如忽视课前分析,没有准确把握课堂提问时机,缺乏及时的跟进评价等等,导致问题的启发性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针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特征,立足阅读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构建有效提问策略:

一、注重课前设计,把握提问过程

在初中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提问的环节进行设计,即根据文本内容,探索提问的着力点,并对问题进行预设,将问题融入到学生阅读探究的始终,优化提问过程。

在课前设计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文本中的提问点:第一,根据题目设计问题,例如在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的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作者在秋天这个季节产生怀念?作者怀念什么?秋天与作者的怀念之间有什么情感联系?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弓导学生解读题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第二,根据文本的中心句设计问题。中心句通常起到总结全文,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通常简单的一句话中有着广阔的挖掘空间,因此,教师在备课中用把握中心句,并精心設计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咀嚼句子,品味文本情感。例如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教师可以根据“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中心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欣赏与赞美。第三,根据文本的行文结构设计问题。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作者通过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并通过材料安排,并列设计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画面,教师可以根据作者的材料安排顺序,根据每一幅画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全景的视角观察、体会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第四,根据课后训练重点设计问题。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为教师提供了现成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进行提炼、整理,并构建有效提问。例如在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备课中,教师根据课后训练的重点,设计问题: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哪几句是写虛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什么?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一说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这样的问题设计与课后练习相衔接,有利于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巩固阅读效果。

二、注重提问时机,启发学生思考

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是教学指导的重要手段,而如何把握启发的时机也是教师教学思考的重点。提问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把握提问时机,帮助学生顺利突破思维难点,深人阅读体会,提高阅读效果。

具体来讲,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把握提问时机:第一,立足文本理解的关键点,提出问题。关键点可以是文本的中心句,可以是作者情感抒发的重点句,也可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根据这一内容提出问题,能够总领全文,帮助学生翻越思考难关。例如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问题:诗词的题目为“秋思”,但是作者却一直在罗列各种意象,你能说一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以及与“秋思”的关系吗?这样的问题设计将学生的思路引人到诗词情境体验中来,有利于启发学生将意境与主题相结合,进而深化学生对词中“断肠人在天涯”这一核心句的理解。第二,在内容的矛盾出提出问题。例如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第一自然段设计问题:作者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回归文本,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思考表达方式,并给出结论:作者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这样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理清的文本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考。第三,在内容理解的重难点处提出问题。例如在郦道元《三峡》这一古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文本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鼓励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的画面之美。这样提问设计合理把握了文本的整体内容,为学生突破古文理解提供了支撑。第四,在文本空白处提问。文字表达讲求含蓄之美,因此其中通常蕴含的空白之处,以供读者自行想象,体会文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针对学生各自的理解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文本空白,并发挥想象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例如在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过程中,教师结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想象、构建塞上风光,进而品读作者写实的笔触中蕴含的丰富意境空间。第五,在启发学生创新思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出辩论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解读,创新思考愚公移山的内核,以及对时代发展的意义,从而打破学生思维框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三、注重评价指导,巩固阅读效果在有效提问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后,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思考、表达结果进行评价,以体现提问设计的目的性,巩固教学指导效果。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形式实现对学生的评价指导:第一,激励评价。例如在学习叶圣陶《苏州园林》一课中,教师针对苏州园林的景观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或者根据自身的经历,或者根据资料信息对苏州园林进行描绘。对此,教师进行了激励性的评价,肯定、赏识学生的主动表达,并以此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到问题互动中来。第二,质疑评价。例如在鲁迅《社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行评价与赏析。在学生表达后,教师利用问题进一步追问,质疑学生的答案,并启发学生的深人思考,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更好地完成互动交流。第三,自我评价。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因此在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说一说对自己所回答的问题是否满意,是否还存在改进空间等,促使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第四,延时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并非马上给出评价,而是适当延迟,为学

生的独立思考预留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纠正、完善答案,从而提高评价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注重有效提问的重要意义,并注重课前设计,把握提问过程;抓住提问时机,启发学生思考;加强评价指导,巩固阅读效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启发弓导作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成玲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名师在线,2019(12):25-26.

【2】彭向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43.

【3】滕李青.重设计,瞄时机,紧跟进一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语文学刊,2015(06):96-97+101.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宏兴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实践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