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共享应用与管理探讨

2020-10-16 05:26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成都耀塔科技有限公司刘川民
民航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机场动力车辆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陈 燕 成都耀塔科技有限公司 刘川民 曾 珂/文

中国民航正在实施以智慧为牵引的发展战略。智慧机场是生产要素全面物联、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机场。以创新为驱动,以智慧机场为引领的“四型机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航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突出矛盾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转型路径。

契合国家“新基建”发展战略来谋划民航未来的发展,应以智慧机场建设为引领,加强机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机场、航空公司和各驻场保障单位数据共享与协同,促进各项资源共享应用与管控,提升信息网络化和管理智能化能力,补齐发展短板,有效促进机场转型,加快实现民航机场高质量发展。

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共享应用与管理的提出背景

(一)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机场空域、跑道、滑行道、站坪、航站楼、货站等基础设施资源日益紧张,其中站坪保障能力也遭遇极大挑战。无动力车辆设备在站坪保障作业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大量无动力车辆设备在使用与管理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生产需求旺盛,站坪资源紧张。站坪资源的增长速度跟不上生产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各保障单位希望向场内多多投放车辆设备以满足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机场管理机构希望减少入场车辆设备以管控越来越拥挤的站坪空间。

2.设备冗余闲置,资源配备不均。由于航班保障对无动力车辆设备种类和数量的要求,各保障单位往往最大限度进行投放,易造成无动力车辆设备配备冗余和闲置。同时,无动力车辆设备由各保障单位根据自身经验和机位保障区域进行配置,欠缺科学的配置方法和合理的调度,易造成资源配备不均以及使用忙闲不均。

3.设备分布难以掌控,存在安全管理短板。大量无动力车辆设备在站坪开放式摆放,并存在各保障单位自行相互借用,无动力车辆设备出现故障或报废后未及时挪出站坪等现象,占用了机场管理机构宝贵的站坪地面资源和人员管控资源,设备全覆盖管理不足,难以实时掌控设备分布状况,还易引起安全归还不到位或事故发生后查找直接责任人困难等安全管理短板。

4.设备摆放不够规范,日常管理相对滞后。众多保障单位重投入轻管理,在无动力车辆设备入场使用后,日常维护管理则相对滞后,存在部分工作人员设备使用完毕后未将其归还至设备摆放区域内、不按照要求锁紧支撑脚等现象,造成设备摆放不规范,使用起来不便利,加大安全风险。

5.设备管理标准未统一,维修保养欠缺有效性。站坪作业存在车辆设备多、保障单位多、从业人员多、作业环节多等特点。无动力车辆设备归属各不同保障单位,缺乏统一的设备制造、操作使用和管理标准,设备的维修保养也欠缺有效性,易导致老旧残损设备带病作业以及设备故障率偏高,加大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科学组织、调配、使用和管控各种无动力车辆设备,既满足快速增长的生产需求,又满足极其有限的站坪供给,控制资源投放总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安全隐患,已成为机场站坪管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全覆盖站坪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以上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配置不均衡、摆放不规范、使用不方便、标准不统一、维修不及时、管控不全面等问题,需要采用新思路、新方案,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着力解决。全覆盖站坪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面向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整个流程,实现站坪区域无动力车辆设备的全覆盖,为站坪全方位、智慧化管理提供全坪通用设备管理平台,实现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的资源最优配置,有效促进各保障单位无动力车辆设备的资源共享与应用,大力提升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运行效率,有效降低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运行风险,切实提升服务品质,实现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集约化运行管理,也适用于站坪有动力车辆设备的管理。它还着力解决无动力车辆设备定位难,以及定位模块供电难的问题;获取定位后发挥管理效能,实现资源调度、资源共享、轨迹分析、领用归还、维修预警等;一定规模数据形成后与智慧机场大数据池打通实现数据共享。

全覆盖站坪管理不仅仅是信息化的运用,更是“互联网+大数据”与机场生产运行的有机融合,以集约共享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能有效促进机场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民航机场高质量发展。

全覆盖站坪管理系统的共享应用与管理

(一)数据业务分析流程

全覆盖站坪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技术,各模块可独立部署和升级扩容,既可相互独立工作,又具备良好的耦合性;系统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快速融合第三方工具;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管理范围、管理深度和管理功能均支持平滑升级和扩展,满足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

全覆盖站坪管理,采用“平台+系统”模式,硬件系统包括无动力车辆设备定位系统、站坪手推车定位系统、有动力车辆设备定位系统,平台应用包括设备共享、设备监控、电子围栏、预测报警等基本应用以及智能调度、资产管理、闲置率分析、维修保养计划、全局态势感知等定制服务。

全覆盖站坪管理数据分析,结合机场站坪生产管理流程,对车辆设备基础信息进行录入,包括车辆设备坐标,车架号,车型,用途,归属部门,使用状态,使用时长,行驶里程,采购时间,保养信息等,搭建车辆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对于车辆设备经纬度的获取,在GIS地图上展示车辆设备轨迹信息,设置电子围栏,实现车辆设备越界报警功能;通过位置坐标分析车辆设备分布情况,实现资源有序调配和共享使用;获取、处理、显示车辆设备状态信息,进行机场站坪最近发展趋势的预测,辅助机场站坪决策与行动。

(二)共享应用的主要关键点

1.一体规划,全面融合。把一体化规划、系统性设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机场站坪运行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等进行深度调整,与新型技术设备进行全面融合,让机场站坪成为创新的主体。

2.创新应用,示范引领。聚焦机场站坪运行、安全保障等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具体问题,通过相关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对有关问题逐项予以破除或缓解,突出强调用户导向,及时总结形成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3.标准建设,引导发展。目前,机场新技术整体上还处于“追随者”的阶段——效仿或引用其他民航发达国家的成型技术设备或者有关建设方案。应加快推进智慧机场数据格式规范等数据应用关键标准的研编工作,结合民航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创造性地做出优化和调整。

(三)无动力车辆设备共享应用特点

1.信息共享,促进资源整合利用。对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的完整信息进行采集、录入、维护,并提供查询、评价及运行状态实时更新,促进闲置资源的再整合和再利用,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2.规范区域,减少场内安全隐患。利用大数据分析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配置数量,减少场内资源总量,合理利用站坪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场内安全隐患。

3.有效调度,降低资源运营成本。利用数据和视频监控场内设备的使用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有效调度方式,降低设备管理成本;通过制定统一标准化的制造工艺,降低设备制造成本;通过严格的系统设备管理体系,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4.全生命周期管控,推进标准化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设备的维修、报废周期,监控设备从制造到报废的完整生命周期;通过数据分析,计算设备制造标准,并建立无动力车辆设备统一制造和维护保养标准。

智慧共享促进站坪安全运营和绿色发展

(一)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总量,提升运行安全保障

通过资源共享,机场管理机构可从总量上控制入场车辆设备数量,合理调配站坪全场所有车辆设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有效疏解高峰时段的车流,减少地面运行中的刮碰,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站坪全部设备运行安全保障。

(二)资源共享推动服务协同,促进站坪安全运营

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定位技术、权限控制等技术,实现车辆设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效调动和整合资源,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推动车辆设备跨部门、跨主体的服务协同联动,有效缓解站坪车辆设备在运行区域交汇点产生的冲突,显著降低站坪车辆设备不安全因素,保障站坪安全运营。

(三)资源共享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站坪绿色发展

全覆盖站坪管理系统,基于大量车辆设备运行数据的获取,实现对现有无线站坪车辆设备和人员定位的补充,推动管理黑洞的及时发现和消除,创新站坪车辆设备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实现管理精细化,节能降耗,提高资产效率,改善资产折旧维护,提高作业效率,促进站坪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民航高质量发展本质上离不开先进的理念和手段。依靠科技进步、改革创新和协同共享,以站坪无动力车辆设备共享应用为基础,打造机场站坪全覆盖管理的新理念,增强科技应用的新手段,提高区域内资源利用率,通过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优化,实现生产管理精细智能和安全运行保障有力,促进“四型机场”建设和民航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机场动力车辆
展开大兴机场的双翅
“最大机场”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留宿机场
车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动力船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