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定位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10-19 06:07牛清芳山东省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山东临沂276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腺肌症腺肌病肌瘤

牛清芳 山东省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 (山东 临沂 276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实施三维超声定位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及7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A组、B组,均对其实施三维超声定位,评价三维超声定位对两种疾病诊断价值。结果:A组、B组经三维超声定位后,准确率相近(P>0.05);A组、B组收缩期峰值(PS)、舒张期峰值(ED)水平相近(P>0.05);A组阻力指数(RI)较B组低,搏动指数(PI)水平较B组高(P<0.05);A组内部血流检出率为42.67%,较B组82.67%高,周边血流检出率为77.33%,较B组16.00%低(P<0.05)。结论:在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三维超声诊断中,可通过血流情况进行疾病诊断,诊断价值高。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属良性肿瘤,初期症状不显著,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疼痛、白带增多、腹部包块、子宫出血等症状[1]。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入侵子宫肌层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等,而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相似度高,易误诊[2]。三维定位超声属二维超声的补充检查方式,可对病变部位实施纵横面、立体结构分析,目前在妇科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实施三维超声诊断可较准确鉴别二者区别。为此,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0例患者实施三维超声定位诊断,评价三维超声定位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及7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将其分别设为A组、B组;A组年龄24~61岁,平均(37.84±5.30)岁;病程1~9年,平均(3.56±1.02)年;其中已婚58例、未婚17例;已育43例、未育32例;B组年龄23~65岁,平均(38.01±6.12)岁;病程1~11年,平均(3.61±1.13)年;其中已婚54例、未婚21例;已育40例、未育35例;组间患者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经三维超声定位诊断:仪器为美国GE,型号为730,检测仪器探头频率为7.5~12.0MHz。

检查前叮嘱患者完全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探头顶部涂抹耦合剂后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置入阴道后,观察患者子宫大小、子宫肌壁厚度、形态、回声、包块情况等,同时观察患者后方衰减情况、子宫内膜线位置、血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经三维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2)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PS)、舒张期峰值(ED);(3)比较两组患者内部及周边血流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计算,±s表示血流动力学等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准确率、检出率等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提示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与病理结果相比,A组诊断准确率为92.00%(69/75),与B组83.33%(67/75)相近(χ2=0.315,P=0.575)。

2.2 血流动力学

A组、B组PS、ED水平相近(P>0.05);A组RI水平较B组低,PI水平较B组高(P<0.05),见表1。

2.3 内部及血流检出率

A组内部血流检出率为42.67%,较B组82.67%高,周边血流检出率为77.33%,较B组16.00%低(P<0.05),见表2。

2.4 影像学特点

A组:子宫不规则增大,肌瘤存在假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呈现涡旋状回声,周边可见多层半环状血流,且血流状态呈现低阻高速性;病灶周围可见向内部延伸的环状血管,血流信号呈现点状分布。

B组:无清晰边界,内部回声呈放射状,病灶周围无球状血管,血流低信号。

3.讨论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病症,多属于多元性克隆平滑肌良性肿瘤,因子宫平滑肌膨胀、增生形成子宫内壁肿块而发病,多伴有结缔组织、假包膜覆盖。子宫腺肌病指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入侵至子宫肌层内,与周围肌层有明显分界[3]。两种疾病临床表现相近,且在疾病发生早期影像学表现不显著,因此易发生误诊情况,可影响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表1. 血流动力学(±s)

表1. 血流动力学(±s)

组别 n PS(mm/s) ED(mm/s) RI PI A 组 75 5.58±1.23 43.96±10.20 0.65±0.17 1.53±0.31 B组 75 5.54±1.30 44.03±11.27 0.74±0.14 1.23±0.24 t 0.194 0.040 3.539 5.469 P 0.847 0.968 0.001 0.000

表2. 内部及血流检出率[n(%)]

三维超声定位技术为可进行重组水平切面、冠状切面、矢状切面,使其形成立体有声图像,不仅具有回放、储存、后处理等功能,且在检查期间,可通过同时显示血管分布、血流情况、回声特点等信息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较准确参考依据。在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三维超声定位中,两种疾病影像学特征较明显,其中子宫肌瘤为具有清晰边界的球状病灶,内部回声呈现涡旋状,血流图显示病灶周围出现环状、较粗且向内延伸的血管;而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相反,影像学无球状病灶,且边界不清晰,回声呈现放射状[4]。本次研究中发现,在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三维超声定位检查中,两者诊断准确率相近(92.00% vs 83.33%),但仍存在误诊情况,考虑原因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均分布于子宫后壁,呈现低回声,且对于病灶较小的子宫肌瘤合并弥散性腺肌病时,内部回声紊乱,血流呈现流行点状分布,且若无过大肌瘤时,血流特征不显著,影响诊断结果[5]。在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诊断中发现,子宫肌瘤RI水平较子宫腺肌症低,搏动指数水平较子宫腺肌症高,可进一步证实两组患者三维超声定位诊断期间血流动力学差异。在两组患者内部血流检出率、周围血流检出率比较中,子宫肌瘤内部血流检出率较子宫腺肌症高,周围血流检出率较子宫腺肌症低,可进一步证实在三维超声定位诊断中,可通过病灶内部、周围血流情况进行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诊断,证实三维超声定位诊断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定位技术可通过血流情况进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诊断,且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安全性高等特点。

猜你喜欢
腺肌症腺肌病肌瘤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人工流产术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联的探讨分析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腺肌症一定要切子宫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